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促和统 第七届中华文化论坛综述

http://www.CRNTT.com   2022-02-21 00:06:01  


 
  天津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何慧俐认为,妈祖文化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文化交流上一个相当重要的桥梁。妈祖文化所展现出的人文特质,主要可以从“大爱无私”“勇敢无畏”“和平无惧”三面向展开。两岸应该由共同的妈祖信俗文化中,发掘民族性里共同拥有的文化人格特质,以内在文化精神上的心灵契合,引领“两岸”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方向。

  天津国际友好联络会研究员邵宝明分析了妈祖文化在津台两地社会生活中历史变迁和地位差异,认为通过妈祖文化活动可以增进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推动津台两地文化、经贸、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发展。

  台湾国学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张家献认为,要改变台湾青年人对两岸关系的迷思,首要从课纲的去中国化来探讨,另外得分析年轻朋友接收讯息的习惯性,藉由影音短频的影响,间接让年轻朋友对大陆认同破除迷思。建议征集各行业各领域100位台商故事,藉由心向大陆、忧心两岸的影视人才,编剧、拍摄、制作,在各大视频平台播放,以影剧引导台湾青少年建立对大陆、对两岸的正确认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齐艶认为,从未有过参政经验,柯文哲以“政治素人”身份参选台北市长受到追捧,突破岛内一直延续的蓝绿政治格局,通过选举成为“政治红人”、“ 政治明星”,进而当选为台北市长,被称为“柯文哲现象”。这一现象意味着台湾选举政治中出现了新的拐点,表明台北市民厌恶蓝绿恶斗,不满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台湾公民运动蔚然成风,尤其是年轻世代政治参与意识空前高涨,期待通过选举改变现实,新媒体也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便捷通道。以柯文哲为代表的台湾民众党已经成为台湾“第三势力”或台湾政治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台湾政局产生一定影响,在两岸关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郑剑认为,台湾大量民众在两岸关系、统“独”抉择问题上的思想心态,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前统一意识”状态,并推动着整个台湾社会向“前统一阶段”演进。这种“前统一意识”集中表现为,一方面认识到两岸统一业已不可避免且可预见,另一方面既抵触抗拒又无可奈何。目前主要特点有,对统一的抵触抗拒情绪化,对统一的恐惧心理日趋加重,反统成为“政治正确”的“道德标杆”,对台海“必有一战”的认知明显上升,愿意为拒统甚至“谋独”而战的比例有所增大,对国际干预的期盼和“感恩”心理持续增强。在台湾民众的“前统一意识”诸现象中,也有对推进统一有利的一面:对统一必然性和可以预见性的认知实质上升,推崇更加务实和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美国的不信任感依然不低,更多的人能够主动或被动地在两岸必然统一的大前提下思考规划个人生涯。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张立齐认为,台湾“主流”媒体传播内容都有为特定政治立场进行政治辩护,大陆方面有很多的信息都会经过台湾的媒体再加工,要么选择曲解,要么片面放大,更多是夸张抹黑,从而培养岛内民众抵触大陆一切的情况。大陆方面除了仍然保持台胞证作为台湾同胞来往两岸之旅行证件,还应当考虑核发赋予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一致的二代身份证件,使台湾同胞认识到自身天生就是中国公民。允许台湾同胞“入体制”,包括入团、入党、入公职,包括了担任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公检法人员、以及参军或成为党的骨干等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