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不读书 乃是危机 | |
http://www.CRNTT.com 2009-11-04 12:11:39 |
网上转载昨日《南京日报》文章《多位名主持遭遇“中年危机”》,称朱军、李咏、鲁豫等主持人“陷入瓶颈”。文章说,许多观众都表示,看这几位主持人的节目,雷同感太强,缺乏新意。把嘉宾的话配上钢琴伴奏就是《艺术人生》,加点VCR和画外音就是《鲁豫有约》,而撒上点油盐酱醋再配上一个话痨主持人,就成了《咏乐汇》…… “中年”怎么会是“危机”?少年青涩、少不更事才是危机,所以不少作家步入中老年以后要咬咬牙说“不悔少作”;倚老卖老,老化、僵化,固步自封,老把“我当年如何如何”挂在嘴上,也是危机。人到中年,职业经历和人生阅历都很丰富了,事业臻于完美,应该是一个出成果、上台阶的黄金时期。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中年”会成为“危机”,那就是:知识储备不足,认识能力停滞——与其说是“中年危机”,不如说是“知识危机”。 以《艺术人生》为例。这个节目初创时,还可以看看。一些受邀嘉宾从艺经历很丰富,有一定的传奇性,主持人还可借以藏拙。但藏是藏不久的,时间一长,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朱军主持节目有个特点,或者说是习惯:嘉宾说完后,他总要抒发一番,将嘉宾的谈话内容“升华”一番。但是,他的见解实在太平庸,他不知道,他为自己的“感悟”激动不已的时候,正是他最值得同情的时候;更要命的是,他的见解往往作为结论出现在访谈的结尾,节目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封闭、不容质疑、拒绝交流的姿态。平庸而居高临下,本是访谈类节目的大忌,却成了《艺术人生》的“特色”。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主持《艺术人生》特别节目“谁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灵”。节目邀请了作家张贤亮、画家范曾等人做演讲,这几位嘉宾都上了年纪,经历过坎坷。他们演讲以后,朱军习惯性地发挥道:“苦难,是一笔财富……”张贤亮、范曾这一代人经历过一个个“运动”,人整人,人踩人,施害者自不必说,即使对受害者来说,也是对身心的污染和残害;如果说这样的苦难是“财富”,那么“开胸验肺”是农民工张海超的财富了?因遭遇“钓鱼式执法”而剁指自证清白,难道是孙中界的“财富”?朱军可能认为自己是将嘉宾的演讲升华了,自己站得比张贤亮、范曾还高;殊不知,美化苦难,是中国特色的犬儒主义,其逻辑结果,只能是消泯个人尊严与个人价值。 拿谬误当真理,不动脑筋,人云亦云,最大的原因,是不读书,或者说没有读该读的书,意识陈腐,感觉迟钝,只能一再重复诸如此类的陈词滥调。 同样是中年,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主持人就没有给人停滞、浅薄而又自得的印象;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平和、更内敛含蓄。看得出来,他们是在不断地充电,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全民阅读,名主持更需要阅读。一个国家台的主持人,观众数亿,责任无限,理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礼记》)。 主持人读不读书,全国人民都看得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