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 |
到底谁是谁的老师 | |
http://www.CRNTT.com 2010-04-17 10:48:14 |
1721年沃尔夫在哈雷大学演讲《论中国的实践哲学》,认为,"哲学的真正基础就是与人类理性的自然性相一致的东西","中国人并不强迫人有所为。他们认为:对于培养道德风尚,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与人的理性相吻合,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根据都在人的自然性中"。他指出,尽管中国人"在促进道德风尚的时候仅仅只运用自然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以敬神为基础",可是"中国人善于正确运用自然的力量,因此,在道德才智方面享有崇高的名誉"。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性救世精神深表景仰。1672-1676年期间,作为德国外交官,在法国巴黎居住了四年,这是他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机会,对于他哲学思想的发展和科学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689年他在罗马逗留了6个月,期间他结识了由中国返回欧洲的耶酥会士闵明我,获得了许多关于中国的第一手资料。德国的长期分裂状态给知识分子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惑,他们以为孔子的道德礼仪,给政治和学术指引了方向,可为天下治世之表率。莱布尼兹推崇中国以道德秩序治国的思想,认为这是治国的根本,也是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原因。顺着这样的思路,他的学生沃尔夫(C. Wolff)用德语在大学讲授儒家思想,他积极宣扬儒家的理性主义哲学,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正的道德本源,并上升到自然法的高度加以颂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中国式哲学,他本人也被称为“孔子的殉道者”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他出版《中国近闻》系统研究了中国哲学,发愿要沟通东西方哲学,在其《序言》中说:“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他又说:“就我们目前情况而论,道德败坏已达到这样的水平,因此我们几乎觉得需要请中国的’传教士’来到这里,把自然神教的目的与实践教给我们。他的哲学思想, 对于以后德国的哲学家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1831)的哲学思想,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哲学出现之前,伏尔泰和莱布尼兹的学说乎一直统治着德国各大学。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他崇拜孔子,爱谈中国,对中国的道德政教极其向往,对西方神学、神的启示、形而上学及宗教狂热之类的东西抨击不遗余力,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Voltaire, 1694-1778)说:“欧洲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说“道德是来自神的,到处是一律的;神学是来自人的,所以到处不同而且可笑。”他认为孔子和中国哲学家都真正相信道德,摒弃宗教迷信;而欧洲教会恰恰相反,相信迷信而不讲道德。因此,“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不幸。”以为“人类的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他认孔子为天下唯一的师表,在自己的礼拜堂悬挂孔子象,写诗赞美,朝夕礼拜;公开主张欧洲各国应当将中国作为典范进行效仿。伏尔泰指出,“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是他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他主张,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百科全书”派把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D. Diderot,1713-1784)也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学说十分倾倒。他认为孔子学说简洁可爱,不要暴力和迷信,强调以道德理性治国平天下,与教会的迷信观念完全不同。 百科全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霍尔巴哈(Paul Henri Holbach, 1723-1789)主张以儒家理性道德观念代替基督教神性道德观念,并且像中国那样把政治和道德结合起来。他说:“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中国),道德成为一切理性的人们的唯一宗教。”他以为:“在中国,律法充满圣智,甚至征服中国的野蛮的满州人,亦为之屈服。这就是说,理性对于君权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力,使中国的征服者反而被征服了。”强调“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是一个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白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