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何处去

http://www.CRNTT.com   2014-07-15 08:43:54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讯/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但整体看信贷条件的改善依然较为有限。在中国,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打造中期政策利率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讨论也在升温。就中国而言,央行试图影响信贷结构来改善流动性的做法可能也将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未来仍有赖于更多的金融市场制度性改革。

  短期适宜采取信贷扩张为主的数量型工具

  证券市场红周刊发表浦发银行曹阳文章认为,中国与欧美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并不存在总量上的信用条件收紧,更多是资金配置效率较低。从总量来看,一方面,2013年社会融资总量增速维持在20%以上,只是在同业监管之后,表外融资才出现较明显回落;另一方面,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等融资需求依然较为旺盛。从数据来看,今年5月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速回落到了13.8%,一季度的加权贷款利率仍在7.2%高位。为配合政府的“稳增长”政策,年初以来,中国央行也采取了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如扩大SLF、SLO操作中的抵押品范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维持银行间利率走廊区间稳定。此外,中国央行还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市场热传的抵押贷款补充贷款(PSL)来改善信贷条件。

  我们理解中国目前宽松货币框架兼有美国利率宽松、英国信贷宽松的特点,但从自身金融环境来看,再贷款等信用宽松政策更类似于英国的FLS计划。相对而言,短期以信贷扩张为主的数量型工具依然会比价格工具作用更好。具体来说:

  第一,在中国,目前利率传导机制不会较为顺畅,短端和长端可能均是如此。央行SLO、SLF的设立与美联储当时TALF工具相似,主要防止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市场信心。我们认为无论是否存在抵押品,中国金融体系出现雷曼式流动性枯竭风险是很小的,因中国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提供流动性、稳定市场的可信性较高。尽管央行可以维持回购利率稳定,但对短端、长端的市场利率的控制依然较弱。从短期市场利率来看,一方面,短期同业负债对接资产的久期依然较长,期限错配使负债展期中融资存在刚性,这增加了短端利率波动,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货币基金发展,投资者在货币市场的各投资品种间的转换成本较低,使银行短端融资利率存在刚性,如二季度后,虽然拆借利率回落明显,但6个月同业存单利率一直维持在4.8%左右的水平,下行较为有限。从长端来看,央行可能难以继续压低10年期长债收益率。第一,就银行而言,由于负债成本走高,4%的长债收益率吸引力有限,更多是作为配置和流动性管理的工具;第二,由于城投、信托等高收益率资产存在刚性兑付预期,投资者一直维持了较高风险偏好,从而造成长端的无风险收益率体系构建较为混乱。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