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认同关乎两岸关系的前途,更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 |
中评社香港12月4日电/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许川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发表专文《论台湾青年政治意识的面向及其生成》,作者认为:“青年群体是自变量,两岸关系是因变量,青年群体是决定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否保持的主要动因。只有更多地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及帮助青年,才能培育和增强青年群体的爱国情怀。两岸关系亦是如此,在展开两岸各种往来的同时,更多地是要倾听来自青年的声音,关注来自青年的感受,重视来自青年的诉求。解决好青年群体的现实问题,方可破除两岸关系的不稳定性。”“近年来,青年群体的主体性意识骤然升高,伴随而来的学生运动也顿时席卷全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变迁一股不可小觑的关键力量。青年群体,既关切社会,也心系国家;既置身当下,又放眼未来。若是社会的纷争绵延不断,那么国家的混乱也就会数见不鲜;倘若踌躇当下,那么也必定会仿徨未来。”文章内容如下:
引论
过去几年,无论是两岸官方还是民间皆把两岸往来的重心聚焦在经济贸易与民间交流等领域,而缺少对文化与青年的关注和重视。尽管,这一可循路径是由于两岸长期以来的阻隔和分离所致,但就两岸交往的持续性来讲,民意尤其是下一代的民心才是两岸关系和平的巩固与发展最为关键性的动力。由此可见,对台湾青年问题的着力解决定然是两岸交往的应有之义。从既有的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台湾青年群体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且只是随着近年学运问题的逐渐凸显,这一议题才被各界所关心。即便是在既有的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的重心也主要是集中在中国认同以及港台青年国家认同比较等层面,甚少有学者从政治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台湾青年的政治意识的动态。虽然认同本属于政治意识,是其核心,但反过来,单单分析认同问题,并不一定就可以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认识台湾青年对于政治制度与政治活动的态度和立场。本文试图以政治意识为理论出发点,探析台湾青年政治意识的内涵、面向及其生成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