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因素的延续性和变化性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要争取在祖国统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国际因素的延续性和变化性,关注国际趋势的新变化,以及它对中国统一的潜在影响。
随着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一个中国”的原则仍将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中国更深入地融入世界体系,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并不会挑战美国的地位,中美为台湾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降低。中国与大国和邻国将继续改善关系和扩大合作,各国将顾忌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坚定意志,同时也被中国所能提供的合作资源所吸引,不值得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闹翻。安全问题确实日益突出,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将促进安全合作,并随之也带动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合作。中国在加强军事现代化的同时,努力推动安全合作,积极参加地区双边和多边的安全对话和机制建设,由此减少“中国威胁论”,削弱各国联手干预台海局势的动机。这些将是国际因素的延续性。
应当承认,国际局势的变化前所未有地剧烈,今后二十年可能变化得更快。国际因素变化的新趋势尤其值得重视。
(一)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趋势
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继续狂飙突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大陆与台湾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台湾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研发优势;台湾培养了数位诺贝尔奖得主,并且还有数十位后备人选;台湾在将科研成果市场化和推广方面经验丰富;台湾已经建成了新兴工业经济,其发展层次远比大陆高,而且还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如果调整得当,更易跨入知识经济的门槛;台湾计划加强与欧美高科技国家的联系,建成“全球运筹中心”;并且希望与美、日、新西兰、东盟和巴拿马等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一般而言,台湾在未来世界劳动分工中比中国大陆有更大的优势。台湾当局经济举措的最大弱点是,它千方百计地想绕开与大陆的经济整合,以政治考虑代替了经济规律。在台湾举行的“二零零二年全球营运高峰论坛”上,许多与会的外商都表示,台湾目前的贸易投资环境已相当自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决不会带来更多的外资;而处理两岸关系,寻找新的地区经济定位,反而能增加台湾的魅力。7
(二)美国一超独大的趋势
在未来15至20年内,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仍将维持,但其战略会不断调整。美国也愈益深刻地意识到冷战结束后它所拥有的空前优势,把未来15至20年作为它维护霸权的战略机遇期。美国既为世界霸主,就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它的关注点必然在全球巡视,事事注意,处处分心。目前最使它费神的是中东,重建伊拉克、解决巴以冲突,乃至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至少要十年时间。排在后面的则是修补跨大西洋关系,如何对待统一而扩大的欧洲,如何与拉丁美洲实现西半球一体化,这些问题都比台湾问题广泛而紧迫。在美国调整亚太战略的过程中,朝核问题也比台湾问题严重和紧迫。在所有的问题上,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上,美国不得不重视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在2002年小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与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合作相提并论。
而在美国国防部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发表的《四年一度国防审查报告》中,认为欧洲已趋和平,而亚洲是易引发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地区,还有正在崛起的国家,更须引起美国战略关注,其中暗指中国。更有美国许多谋士认为,台湾是美国太平洋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不能让其落入中国之手。但连国防部的报告也改变了对中国的“以威慑为基础”的模式,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模式,这是重大转折——反映了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思考,以及对美国本土安全的重视。由于中国崛起势头强劲,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整合难以阻挡,美国与中国有许多方面需要协调合作,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犹存,“中国作用论”上升。但在美国更加重视以军事手段保障安全的条件下,美国强调台海和平、稳定和军事平衡。美国也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或加强同盟,或密切军事合作,其中包含着牵制中国和主导台海的用意。中国必须加强军事现代化,震慑“台独”和分裂主义,但更需在和平统一上探索道路。
(三)世界力量的多极化与多元化趋势
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但它确实存在。虽然美国处于超强地位,但在经济上欧、美、亚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在政治上多个大国也在发出不同的声音。不但发达国家的大国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也在崛起,如巴西、印度、印尼等等。国际舞台上的主体数量增多,更加活跃。除了国家以外,还有地区国家组织、世界性的各种组织。跨国公司实力雄厚,富可敌国。非政府组织形形色色,能量很大,空前活跃,例如恐怖主义组织。多极化和多元化给中国对外政策提供了更广阔的余地,但是也使中国的统一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扩展自己的网络联系,台湾以其新兴工业经济吸引各国的合作,台湾利用经济来打“政治牌”,其他国家也会利用台湾两面下注,提高要价。以前我们主要堵住各国官方与台湾交往的可能,已经应接不暇,如果再加上各种行为体,显然将防不胜防。多极化和多元化趋势也使中国的统一受到更大的制约。
(四)主权理论与实践变化的趋势
冷战结束以来,主权理论与实践都有极大变化,出现了“有限主权”、“共享主权”、“让渡主权”和“人道主义干预”等新概念。尽管中国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论点和解释并不赞同,尤其不赞成将其套用到中国事务中,但是也必须正视主权问题上出现的新挑战,与时俱进地解决新的矛盾。十六大报告指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事实上吸收了“共享主权”的内容,接近于“共享主权”。
中国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坚持主权高于人权,反对和防止外来干预。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世界体系的程度加深,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又不可避免地介入跨国界的问题,既有我主动介入别国的问题,也有别国介入我的问题,事实上已经分不清你我。例如沙尘暴引起的环境问题,中国受到中亚和蒙古等国的影响,也影响东亚其他国家。例如“萨斯”肆虐,涉及人类利益,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权威性的干预,中国以此为动力,改进了应对措施,并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从实践上看,世界上既有整合也有分裂这两股相反的潮流,说明并非只有一种选择可能性。这一趋势会对台湾人民的想法与世界与论的反应产生无形的影响。
预测未来,台湾当局的走势也十分重要。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整合虽不可阻挡,台湾当局的决策却可以促进或限制整合的速度和领域。台湾四年一度的选举带来了预测的不确定性。如果以“台独”为纲领的民进党继续执政,则台湾的基本趋势仍然是在国际上打“民主牌”和“国际牌”,去争取与大陆的“对等地位”,目的是否认“一中”原则,达到台湾“独立”“主权”的目标。台湾将充分运用其经济优势和悲情攻势,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提升关系,突破“邦交”,拓展“国际空间”。它会继续向非洲、中南美洲国家发动援助攻势,向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挥舞诱饵,对东南亚国家压诱并用,对欧盟以“民主”和“人权”去打动人心,对美国和日本军事同盟则全力支持,以便得到回报。为了争取选票,陈水扁可能在明年选战中再提“一边一国”,值得警惕。
台湾国际攻势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国际组织。利用“萨斯”大做文章,旨在通过加入世卫组织达到“主权承认”,就是新的迹象。台湾还想利用非政府组织曲径通幽,达到进入主权国家的俱乐部。如果台湾实现“二次政党轮替”,可能在“一中原则”上与大陆有更多达成共识的可能,但也决不意味着两岸关系一帆风顺;因为当局者必须顾及民心民意,而台湾人民确有争取国际地位的诉求,并在如何实现目标上意见分歧,陷入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