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变了质的香港民主运动
刘乃强(香港)
全国政协委员
时事评论员

  因此,在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九日,「政制发展专责小组」发表《第五号报告书》,正式公布「区议会方案」时,「泛民主派」议员马上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无法支持方案,因为方案没有列出普选时间表,而且方案允许委任的区议员加入扩大后的选举委员会。

  李柱铭批评政改方案「带我们绕圈子」,「并不是前进」。民主党另一个前主席杨森说,政府的计划是不能接受的。「根本没有妥协的余地。这是政府对民主诉求采取的拖延政策,所以全部九位民主党议员将会投反对票。」民主党主席李永达强调,方案的每一个内容都未能满足民主党的要求,故民主党会坚决反对方案。并表示「假如再有几万人游行,政府就要因此而负责。」四十五条关注组的余若薇质疑,「区议会方案」名义上要维持均衡参与,但实际上却在维护小圈子选举。

  更耐人寻味的是,对「颜色革命」特别有经验,二零零五年八月份才履新的美国驻香港和澳门总领事郭明瀚(James B. Cunningham)也即时跳出来批评改革方案。「很多香港人与美国政府相信,普选的目标是可以在下一轮的二零零七 年行政长官和二零零八年立法会选举中达到的。」这一观点,他在十二月二十日美国商会午餐会的演讲中再次重覆。香港的政改,竟然要美国政府一再说三道四,而且还根本视人大常委会的释法和决议如无物。

  “反对派”并非为了争民主
  而是政制发展主导权

  很明显,「泛民主派」同样无视人大常委会的释法和决议,他们恃仗只须二十票,便足以否决政改建议;而他们在捆绑之后的廿五票,则更还有五票可以「转轪」而无损其目标的安全系数 。反对派实际上乘机骑劫了这议题,根本不谈有超过一半市民支持的「区议会方案」的内容和如何修改,坚持底线是零七零八普选。他们要求一个普选的时间表,而这时间表就是二零零七、二零零八 年实施双普选。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于十二月十六日南下深圳与包括「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在内的各界开座谈会,明确表示中央很清楚香港民意既想通过「区议会方案」,也想有普选路线图时间表,这两者毋须捆绑在一起,先通过「区议会方案」,再从容讨论时间表路线图。而由特首曾荫权亲自主持的「策略发展委员会」属下「管治及政治发展委员会」也已经早在十一月廿八日开了第一次会议,并公开宣布定了在二零零七 年初就普选时间表路线图提出报告。

  很明显,「泛民主派」争的不是民主,他们争的是香港未来政制发展的主导权。他们很清楚,只要「区议会方案」一通过,讨论以后政制发展的主导权就在曾荫权政府手上,而这恰恰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状态。之后的发展,大家都已知道:「泛民主派」于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廿一日晚,同样以廿四票反对、一票弃权,把特区政府提出二零零七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和二零零八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否决了,香港政制在未来七年,要被逼原地踏步。

  从「民主派」到「泛民主派」,他们以十多年的一贯作风,向香港市民强烈的表达,他们不是什么民主派,是赤裸裸的反对派。这一股以憎恨和害怕共产党情绪为出发点,幻想以民主政制 做隔离手段,与美英势力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反对派,不但不是民主派,更是破坏香港民主正常发展的力量。不过不管怎样,经过最近一役,他们在市民之间已经丧失威信,因而失去以后政制发展的主导权。反对派否决了政改方案,香港的民主化反而走上真正植根于中国和香港的政治现实,和长远的愿景和利益,并少受外国势力左右的康庄大道。

   (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