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两地共研农业 成果造福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8-05-18 10:18:27


  中评社北京5月18日电/受惠内地经费“过河” 中大与南非阿根廷等合作

  国家推动香港与内地加强科技合作,除了宣布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直接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解决以往科研资金“过河”问题外,更大力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让本港科研成果于国际社会也步上新台阶。中文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是率先获科技部经费“过河”的受惠对象之一,实验室主任林汉明认为,两地共同推进科研,可更有效将成果推向世界;而实验室成立以来,除可透过研究成果改善国家的农业及粮食状况外,亦已先后与南非及阿根廷等地开展合作项目,让国际上更多人得益。

  该实验室的科研与内地息息相关,例如其首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辛世文,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长年的紧密伙伴。

  林汉明昨日亦介绍,其率领的团队,便与华大基因研究院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进行“寻找作物改良的功能基因”研究项目,在农作物资源中寻找控制主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并研究其分子机理,作为改良农作物的重要科学基础,有关成果在作物耐逆、抗病和养分分配中起着重要功能,并已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

  农业是人类粮食之本,相关科研项目更需要走出实验室以造福社会。

  两技术“落地”内地获采用

  林汉明表示,实验室现已有两项技术成功“落地”于内地获采用,涉及8,000英亩农地,已获得10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金将用作聘请研究人员及进行基础的研究项目,如植物激素研究,以及植物如何适应恶劣环境等。研究团队未来研究的方向则以环境智能农业为主,如作物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的同时,亦可以保障粮食的安全性,预计日后可申请更多研究经费。

  他又表示,在国家支持下香港能透过与内地加强合作,让科研成果更能冲出国际,开拓更多国际合作机会,以其实验室的农业研究为例,便获得包括南非及阿根廷等国家的科研机构青睐,开展合作,希望改善农业环境,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
  
  林汉明亦指,本港科研经费及研究空间有不少限制,例如研资局的优配研究金,每个项目3年批款额上限为120万港元,仅足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项目,若想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就需要申请国家研究经费。其实验室过往便是透过中大深圳研究院提出申请,但因资金不能过境,导致研究人员每天需要抽时间往来深圳,影响工作效率。

  他表示,其团队上下对国家开放科研资金“过河”予香港高校及科研机构都深感兴奋,虽暂未知各项中央科技计划的申请详情如限额及程序等,但其研究团队已开始准备项目申请书,视乎项目名额,有机会先作内部评选,或尽可能将所有合适项目都报名。

  他说,研究需要跨学科、跨院校合作,除了资金“过河”外,新政策可让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国家级重大研究,有助提升科研人员培训及教育的水平,更有力吸纳世界科研人才来港。

  他建议特区政府及早配合政策,兴建更多的研究中心,解决实验室空间不足的问题,增强对国际科研人才来港的吸引力。

  (来源:文汇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