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循序渐进探讨“两制台湾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19-11-17 00:10:45


“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中评社╱题:循序渐进探讨“两制台湾方案” 作者:戎抚天(台湾),台湾中国时报、旺报总主笔;王钦(台湾),台湾旺报特约主笔

  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正式进入协商阶段之前,我们主张先探索“动态统一模式”,即确认两岸现状就是一国两制。之所以要先行确立这一方案,主要目的在于破除台湾社会针对一国两制的盲点和偏见。

  两岸关系看似危机四伏,但危机和转机往往在一念之间,在民众更欢迎“经济牌”大趋势下,民进党也会更务实,国民党会更希望打好“经济牌”,大陆处理好台湾问题的密码就在“现状就是一国两制”中。

  前言

  年初习近平提出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后,“一国两制”成为台湾最重要的两岸话题,台湾社会长久以来都对“一国两制”抱持疑虑态度,却也不得不开始直面这一议题。对蔡政府而言似乎“捡到枪”,利用社会的疑惧心理顺势操作“反中”、“抗中”,拉抬自己的政治声势。显而易见,蔡英文的政治操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帮助其创造较高的网路声量,解除了九合一选举败选造成的声望崩盘危机,也帮助她最终赢得了党内初选。后来的香港《逃犯条例》更成为蔡英文政府竞选连任的利器,顺势大加操作。

  由此可见,以当前台湾社会的政治氛围,“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倡议和探索还需要从长计议,一方面需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另一方面则要针对这些症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找到两岸交集,并最终实现突破。

  一、一国两制的信任鸿沟

  台湾社会谈及“一国两制”,除了本身的反对态度之外,也常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为例,证明其不可行。这次香港因为修订《逃犯条例》而爆发大规模抗议,迫使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正式表态,承认修订工作失败,并重申修订草案已经寿终正寝。虽然她并未按照抗议者的要求撤回草案,但实质上等同于“撤回”。 

  不过,《逃犯条例》的“寿终正寝”,似乎并未平复香港的社会情绪。透过这次事件可以发现,香港社会对中国大陆及一国两制的实施疑虑甚深。他们上街抗议,表面上是针对香港特区政府的修例工作,本质上却是将矛头指向北京。

  持平来看,抗议者的担忧确实有些被夸大,相较于香港的行政与立法工作,司法权无疑是最能独立于大陆影响的权力,这是因为《香港基本法》明确了香港的司法终审权,更重要的是,法官的任命权并不属于北京,而且负责任命的香港特首,也从来没有干涉过相关人事安排。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依照法定要求,必须由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籍人士出任外,常任法官和非常任法官都没有明确的国籍要求,在7位前任和现任常任法官中,外国籍就占了3席,而30席非常任法官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外国籍法律人士出任,这是因为香港为了维持判例法的传统,倾向于邀请其他前英国殖民地国家的法律界人士担任这种临时职务。

  正是因为这种人员构成和权力结构,大陆其实也一直对香港司法抱有微词,认为这是所谓“港英余孽”的大本营,甚至担忧外国势力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和判例,影响香港社会的管治权。

  由此可以看出,香港回归大陆超过20年,香港市民担忧司法独立将死,大陆却苦于无从对香港司法施加影响力,导致许多司法互助事务难以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香港市民和中国大陆官方都各执己见,不愿意倾听对方的主张,那么双方的信任鸿沟注定无法弥合,彼此的沟通只能变成“鸡同鸭讲”,毫无交集。

  因为选举的需要,台湾社会也格外关注香港这次反修例,其背后同样有对大陆及一国两制心存疑虑的因素,这也是台湾与香港的类似之处。“一国两制”在台湾被理解为消灭中华民国主权,社会普遍抱持怀疑、排斥的态度,值此选举敏感时刻,政治人物无分蓝绿,更不敢违背主流民意。结果就是,不仅绿营藉机炒作反中意识形态,蓝营同样不敢撄其锋,纷纷在“一国两制”问题上发出强硬言论。

  2020年台湾大选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初选,首场国政说明会聚焦两岸议题,最有可能出线的三位候选人,郭台铭与朱立伦都表态反对“一国两制”,最后的出线者韩国瑜更曾经以强烈语气反“一国两制”。当然,蓝营政治人物在表达反对“一国两制”的同时,仍然强调支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显示推进两岸交流与和解仍然是国民党普遍共识,只是在“一国两制”长期被污名化的政治现实下,没有能力创新思维,不敢忤逆民意。

  不过,大陆对“一国两制”的处理也同样存在可检讨之处,习近平年初倡议两岸共同探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后,大陆涉台学界开始针对此议题提出种种主张和论述,并触及若干敏感议题,譬如改变台湾海峡国际水道现状,逐步实现内海化;统一后台湾不应继续保留军队等,都成为大陆学者探讨的议题。

  诚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尚处于研拟、探讨阶段,两岸各界发表各自的主张和建议,有助于增进彼此瞭解,也为后续的两岸代表人士正式协商提供知识与经验。但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毕竟不是一般的学术研究,而是现实的政治安排,更牵涉两岸极其复杂、敏感的政治争议,许多主张或建议如果从学理探讨的角度看当然不成问题,但一旦摆上现实政治的台面,就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就国共内战而言,两岸隔阂七十年,就甲午战争而言,两岸隔绝超过一百三十年。两岸在社会心理上难免出现隔阂,在政治定位问题上更存在巨大争议,有关未来的统一模式、台湾和大陆的法理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种种法律、技术问题,不仅需要学者贡献智慧,更需两岸有志之士居中穿梭,各自协调,回应或化解两岸各自内部的不同意见。

  这显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不能急于一时,应该循序渐进,应该首先在基本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再来思考细节问题。问题正在于,两岸在基本原则上存在巨大的认知落差,亟需两岸寻找解决之道。

  具体而言,即便是在一中原则得以确认的前提之下,两岸依然存在许多现实争端需要解决。台湾并非香港,香港主权由英国移交中国,台湾主权属于中华民国,国民党坚持的一中各表,亦即中华民国政府是1912年成立,迄今依然独立行使主权的政府,在未来统一的进程中,中华民国应该处于何种地位?如何依据宪法程序完成两岸统一?如果这些重大原则问题都还没有被纳入议事日程,那么有关统一之后的具体安排,现在来谈恐怕为时尚早,而且也没有意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