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岸田政府对台政策取向与赖清德当局对日政策分析
  岸田政府自成立以来,通过在国际场合拉拢他国、强化“议会外交”、加强经济安全合作和渲染“中国威胁”等手段,逐步深化与台湾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日本不断提及台湾问题,幷尝试将台海局势与日本国家安全挂钩,推动日美联合“遏华挺台”成为新常态。同时,赖清德当局延续民进党的亲日路线,积极推动对日“外交”,试图通过与对日合作获得更多国际支持。尽管日台关系不断升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日本国内对“台湾有事”的不同立场、日台缺乏正式外交关系和军事…
台湾驻外机构与驻台外国机构的功能与影响分析
  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两岸关系急转直下的背景下,民进党当局与美西方国家频频通过台驻外机构和驻台外国机构展开“准外交互动”,谋求与美日欧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实质关系。当前,台驻外机构与驻台外国机构已成为推行“隐性台独”政策、扩展其所谓国际“政治空间”“经济空间”以及“社会空间”的重要渠道,幷绕过一个中国原则,干扰中国大陆正常外交,甚至抹黑中国国际形象,沦为美日等“以台制华”的棋子和工具,须予以高度关注。……
整体性治理观点下京津冀涉台政策执行效应研究
  本文基于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逻辑,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法,考察京津冀地区惠及台湾同胞政策措施的执行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各自管辖范围的涉台政策执行良好。然而,整体性不足的问题凸显,包括台胞对社会保障服务满意度低、府际关系协同亟待提升、线上办事服务覆盖率低、地理范围资源整合程度不够。据此建议,京津冀涉台政策及措施的整体性治理,还需着力于推动台胞的公共利益与民生发展,优化创新政府协调与合作…
520后大陆青年对两岸交流的社会心理调研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5·20”就职演讲后,两岸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紧张态势,引起心系两岸发展民众的广泛关注。采用自编问卷,选取979名大陆青年作为施测对象,调查在新形势下大陆青年对两岸关系的感知,以及与台湾同胞接触交流意愿是否会受到影响,深刻瞭解其社会心理现象。结果表明,大陆青年对两岸走向完全统一充满信心以及与台胞接触交流意愿很高。与未关注到赖清德就职演讲的相比,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的大陆青年的上述表现更为显着。同时,大陆青年对两岸关…
重塑台湾青年的两岸心
  分析“恐中论”产生的原因,“民主化”“去中国化”是“恐中论”的思想因素;“被统”成了诱发台青“恐中”的心理因素;两岸政经发展明显失衡是台青“恐中论”的重要岛外因素。要做到重塑台青两岸心,关键在于真正瞭解当下岛内台青在想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唯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而要做到“真正瞭解”,依目前两岸现状,唯有加强两岸青年的入脑入心的双向交流。……
闽台现代农业合作:现实研判与提升路径
  随着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逐步实施,近年来闽台两地人员往来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现代农业合作正成为扩大和深化闽台交流合作与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重要领域。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把握当前闽台现代农业合作的背景意义、取得的进展、潜力及其面临问题与制约因素,进而研究提出相应提升路径和配套策略措施,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及农业强国建设,深化闽台现代农业合作和两岸乡村融合发展。……
美台“互疑”:迹象、成因与影响
  随着广大台湾同胞日益认清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破坏,以及美国不断下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台湾岛内日渐开始怀疑美国对台湾的各类“承诺”,“疑美论”正在岛内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国内逐渐产生“疑台”情绪,不仅怀疑赖清德当局是否会继续“维持现状”,幷怀疑美国是否还要继续为台湾问题耗费精力和资源。由此,美台之间的“互疑”关系正在逐步显露。“互疑”关系的显露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让美国和民进党当局放弃“以台制华”和“倚美谋…
战略脱钩vs战略耦合: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前景与挑战
  半导体产业在东亚的兴起是“战略耦合”理论的产物,但随着中美全面竞争与博弈的激化,“战略脱钩”理论正转化为美西方具体政策与实践,并作用于半导体产业。推动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是深化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更是遏制和纠正美西方及“台独”分裂势力谋求两岸“战略脱钩”的关键一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仍面临着内外部诸多挑战,宏观层面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脱钩风险仍…
美国因素与大陆对台政策新思维
  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国强化“以台制华”的大背景下,美国早已深度介入台湾政治,美台实质关系不断提升,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日益加深。因此,今后大陆制定对台政策时应该以中美战略博弈视角下的全球思维和历史思维看待台湾问题,从而全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与主动权。……
民众党在台湾政局中的角色、影响和挑战
  2024年台湾“二合一”选举后,台湾民众党获得8个“立法委员”席位,推动“立法院”形成“三党不过半”的格局,取得较好的选举成绩。民众党在中美博弈和岛内民众厌倦蓝绿恶斗的内外背景下崛起,宣称实行超越蓝绿阵营的中间路线,成为台湾政局中的新兴势力。通过在“立法院”行使立法与监督职能、与蓝绿两党进行互动以及参加选举,民众党在岛内得以发挥重要作用,冲击两党独大的政党政治生态,对民进党当局执政构成有效制衡。然而,民众党的发展也面临两岸主张模糊…
借鉴香港经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教育制度安排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多领域、多层次的系统性建构,其教育制度安排由宏观教育世界观、中观教育行政制度、微观教育手段三个层面构成,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探索统一后台湾的教育治理提供了历史借鉴。因此,“两制”台湾方案教育制度安排应从台湾现行教育制度中发现问题、从香港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从教育世界观、教育行政制度、教育手段三个层面进行探索,构建统一后台湾教育治理的具体实现形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实…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的文教权力刍议
  思索文化教育权力安排是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涉到统一后台湾地区是朝着向心政治还是离心政治发展。两岸统一后,台湾在文教领域的授权安排必须以培育中国国家认同、保护当地多元文化、保障国际文教交流为指向,同时应坚持从文教领域的行政自治渐次过渡到立法自治、把文教领域的共治与文教领域的自治相结合、以及制定相关文教法律防范分离主义的破坏活动等角度来设计,从而扫除“文教台独”的遗毒,实现政治认同的重塑。……
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形势与路径
  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随着两岸关系以及闽台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着新的助力和阻力。从构建两岸教育共同体入手,以闽台各类高校为起点,以完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为重点,最大限度激发闽台高校、师生、团体和个人参与融合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渐进式推进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进程,是实现闽台高等教育互利共赢、筑牢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
台湾地区数字经济政策架构及逻辑转向
  近年来,台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受到国际和岛内多种因素影响。近期美国跨国科技公司英伟达总裁黄仁勋访台幷宣称加强与台湾人工智能产业联结,助长了民进党当局在数字经济政策上“亲美脱中”的气焰。本文在回顾台湾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基础上,阐释了台湾地区数字经济政策框架的四重逻辑;剖析了台湾民进党当局数字经济政策的逻辑转向对岛内数字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涉台事务中的“参照涉外”惯例研究
  涉台事务中的“参照涉外”惯例,在台资待遇方面主要体现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明文规定。在台胞待遇方面,虽然较少有明文规定,但在实务操作上确实有意无意地遵循着“参照涉外”的“潜规则”。许多地区、部门和单位在涉台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与涉外机构合署办公的现象,这不利于我们对涉台事务与涉外事务的性质区隔,易于造成思维观念上的错位。虽然“参照涉外”的惯例和做法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助于我们处理在陆台资和台胞的待遇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两岸融合发…
战略脱钩vs战略耦合: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前景与挑战
  半导体产业在东亚的兴起是“战略耦合”理论的产物,但随着中美全面竞争与博弈的激化,“战略脱钩”理论正转化为美西方具体政策与实践,并作用于半导体产业。推动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是深化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更是遏制和纠正美西方及“台独”分裂势力谋求两岸“战略脱钩”的关键一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仍面临着内外部诸多挑战,宏观层面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脱钩风险仍…
中华法系视域下两岸循环经济法比较研究
  全球循环经济法治演进脉络中,政府、企业、社会三元共治格局正在形成。中华法系下的循环经济法强调政府主导与公众教育,而美欧法系则侧重于企业技术创新和行业自治。在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等儒家文化圈内,儒家文明对循环经济法影响深远。两岸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同源异流且均面临修订契机,这为循环经济法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空间。两岸可以相互借鉴,特别是大陆可以学习台湾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而台湾则可以借鉴大陆政府在循环经济中的积极作为。同时,共同借鉴美欧…
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政策分析
  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应按照“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新路径,努力打造新模式,建立一整套适应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的政策机制,在扩大对台开放上探索新路,深化同等待遇,落实以惠促融;在扩大利用台资上探索新路,深化经贸合作,强化以利促融;在扩大对台交流合作上探索新路,率先应通尽通,突出以通促融;在争取台湾民心上探索新路,深化交流交往,着力以情促融,全力打造“两岸共同家…
金门“闽南文化”立县的两岸融合功能分析
  1992年11月金门进入地方自治阶段,在首任民选县长陈水在的两届任期内,逐渐孕育幷形成了以闽南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立县施政方略,且为继任历届县长所传承发展。把连结两岸的闽南文化作为立县主张迥异于台湾本岛90年代以来风行的社区化、本土化浪潮,体现了金门独特的生存策略。身处两岸对峙前沿半世纪之久的金门选择闽南文化作为立县之本,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闽南文化具有建构连结大陆-金门、海外-金门、台湾本岛-金门的黏合功能,是为实现金门扩大生存发展空间…
赖清德两岸认知与5·20“台独”自白
  赖清德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号称“台独金孙”,具有特殊的“台独”基因。他的两岸认知包括“事实台独”“和平保台”“民主台独”“亲中爱台”及“兄弟之邦”等内涵。但赖清德5·20讲话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台独”告白,是“两国论”的变种、“一边一国论”的翻版。抛售“新两国论”,宣告两岸“互不隶属”。推动“新台独正名”进程,虚构“新台湾国”“国家”要素,突出所谓“中华民国台湾的未来,由2300万人民共同决定”。炮制“民主、和平、繁荣”的“和平…
   共1212条﹐第1/6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