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粮食十八连丰的智慧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21-12-20 18:00:58


 

  善农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浙江单体最大的粮食种植示范基地,地处嘉兴市嘉善县,平均年产水稻10000吨、小麦7000吨。临近年底,地里的水稻已尽数收割完毕,净透的天空之下,只有冬小麦在勃勃生长。

  一大早,浙江善农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员陆霖汉走出宿舍,沿着满是泥土味儿的小道走向种植基地。虽说连日降雨,但小陆并未急着到田里查看冬小麦的墒情,而是转身走进办公楼视频监控大厅。按下视频系统开关、掏出手机点进田间监控系统APP,办公楼外周边小麦田里,6套高清红外线球机、1套自动灌排泵站和机埠、1个微型气象站和10盏太阳能杀虫灯同时运转,包含气象和土壤参数在内的实时数据以及农作物的田间实景图像,瞬间近在眼前。

  “嘀嘀嘀……”在抓取完环境七参数监测站和土壤三参数监测站传送来的气温、湿度、气压等实时动态数据后,小陆手机上的“田间环境监测系统”物联网平台发出提醒,8号沟渠有水位超过了设定的标准阈值。连阴天里,如果沟渠里的水不及时排出,湿度偏大不利于小麦生长,甚至还容易发生赤霉病。小陆点击手机启动自动排涝系统,数百米开外的一台水泵便开始排水作业。

  小陆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园区远程可视化等现代农业管理系统一应俱全,坐在办公室就能对田间地头的情况“一目了然”,并且能够“隔空种田”。由“田间环境监测系统”和“田间管理控制系统”两套系统构建起来的数字化农田管理体系,被小陆和同事们称为“智慧稻草人”。

  “隔空种田”,这种过去听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事如今在不少地方变成现实。继“云养猫”“云看展”等之后,最近,“云种地”也流行起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是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云上农业试验载体。今年,试验场推出了“数字孪生农场”项目,利用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将一个真实的农场数字化全方位复制到网络之中。农户通过手机在农场认领土地、种自己想种的作物,在手机上远程浇水、施肥,实时查看长势。整个过程仿佛是在玩曾经很火的“开心农场”游戏。

  小勇是一名程序员,今年8月,他在“数字孪生农场”认领了一块144平方米的土地,在上面种上了尖椒、花椰菜、白菜、甘蓝。虽然人在杭州上班,但给菜浇水、施肥、除虫样样没耽误,这些都由机器人代劳了。在农场,几十种机器人穿梭忙碌于田间地头,菜地里的数据采集单元每隔5秒向云上农业大脑上传一次作物生长数据,并发送到农户的手机上。“种作物都有一个全数字化精准数据的模型,人不去田间地头,也能耕田种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