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粮食十八连丰的智慧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21-12-20 18:00:58


 

  “每一粒大米的一生都被做成轨迹链” 大数据平台实现码上查询、码上监管、码上交易

  黑龙江省是我国头号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肥沃的黑土地赋予了当地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让这里产的大米、大豆和玉米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高。同时,黑龙江聚焦种源问题重点领域,建起十几个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大豆、水稻等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

  今年,黑龙江省海伦市的鲜食玉米迎来了丰收。当地的9家玉米加工企业用最短的时间把玉米加工包装好,装箱发往全国各地。这一阵,市里的电商服务基地格外忙碌,借助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销售平台,海伦市的生产基地与销售终端无缝对接,新北香鲜食玉米、沃尔金豆油等品牌产品订单不断。截止到今年11月底,全市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60847万元,同比增长23.93%;网络零售额13287万元,同比增长44.13%。

  海伦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海伦市建设起“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18个,在示范基地,从种植到销售,全部数字化。数字农业中心平台整合了全市农业业务应用及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优势,在种养环节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气象条件变化等大数据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化;在经营环节,提供农产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等大数据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利益最大化。同时,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实现作物生产、流通全程追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大数据对信息的集成与应用,加快了农产品管理经营的智能化。在浙江省善农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一袋从园区内运出的大米,都会被贴上一枚专属的二维码身份牌——“浙农码”。

  园区工作人员小孙负责对这枚“浙农码”进行农产品信息“数据冲值”。按照浙江省农业农村部门要求,产业园里流向市场的农作物,所有批次均需通过“浙农码”集中标注农产品的生产公司、产地、产品等信息。手机扫一扫“浙农码”,产品信息栏里不仅可追溯农产品播种、施肥、收割、加工的具体时间,甚至还能清晰查出历次所施化肥的种类。“相当于把每一粒大米的一生都做成了轨迹链,360度无死角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小孙介绍。

  在“浙农码”数据中心,不同农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得以统一,码上查询、码上监管、码上交易,成为农业数字化经营新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