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亨达:联手发展大湾区文化及生态游,必定可吸引全球旅客到来。(资料相) |
中评社香港2月15日电/经纬集团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常务副会长陈亨达指出,上周是高铁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桥落成后首个农历年假。2月7日(年初三)本港出入境人次创纪录达到119万。经西九龙站及港珠澳大桥出入的人次亦创新高,前者逾10.4万;后者近16万,合计已迫近最繁忙的罗湖口岸。新年期间,本港推出花车巡游、烟花汇演及星光大道重开等节目,吸引更多游客来港。“一铁一桥”带来了更快捷便利的交通,亦是旅客创新高的原因,2月4至10日的一周,经“一铁一桥”出入境超过140万人次(表1)。
陈亨达表示,其实,2018年访港旅客已创新高,上升11%至6,515万人次,当中过夜客升4.9%至2,926万人次;内地访客5,103万人次大增15%,其中过夜客增7.4%至1,990万人次。内地访客延续2017年升势,可见交通基建对旅游业大有裨益。“一铁一桥”不单改变了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人流,亦改变了与其他省份的人流,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的旅游新方向。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18年中国出境游近1.5亿人次,消费支出逾1200亿美元,两者均创新高。而中国出境游人均消费增长15%至2971美元,远高于欧洲来华游客1953美元的人均消费。
该院预测,今年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增加约10%。东北亚、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仍是出境游首选地。近年匈牙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中东欧国家,亦成为中国游客新兴旅游目的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产阶级数目不断增加,加上持有出境旅行证件人数不足8%,中国旅游业潜力仍相当大。
陈亨达表示,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旅游发展,中国去年7月与中东欧16国签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菲亚纲要》,订明了文化和旅游的合作方向,又设立产业促进协调中心,以及布达佩斯旅游办事处,带动中国游客前往中东欧的人次及消费去年均创新高。
2013年至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及旅游合作文件共76份,推动了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先后成立中国驻曼谷及阿斯坦纳旅游办事处。
中国社科院上月发布《旅游绿皮书》指出,中国游客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年间增长77%。在2017年的1234亿美元入境游收入当中,“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17%(表2)。
丝绸之路沿线布满全球八成的世界文化遗产,涉及逾60个国家、44亿人口,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旅游路线。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1.5亿旅客人次及2000亿美元消费;同时,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拉动消费1100亿美元。
陈亨达表示,“一带一路”国家正积极推动旅游发展。拥有逾7300处文化遗产的乌兹别克斯坦正简化签证手续及加快基础建设,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该国更与哈萨克在年内启动“丝路签证”方案,其他中亚国家亦有意加入,最终盼成为中亚版的“神根签证”(Schengen Visa),方便更多游客到访中亚。
除了追求数量外,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一带一路”下阶段要向高品质发展转变。除了提高自身旅游体验的品质外,中国亦应与“一带一路”国家,合力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旅游路线。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国全球排名第15位,其中文化资源(第1位)和自然景观(第5位)领先全球。中国可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开发特色的文化、探险或生态游路线。沿线国家如哈萨克、阿塞拜疆、越南都是旅游竞争力排名进步较大的国家,均有意发展本地旅游业。
陈亨达表示,在此之前,中国亦可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促进三地合办同类旅游路线产品,以起示范作用。香港旅游业竞争力全球排名11,在商业环境、数码准备程度,以及地面与港口基建均排名第一,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则较逊色;相反,中国在这方面很有优势,双方可取长补短,联手发展大湾区文化及生态游,必定可吸引全球旅客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