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2月27日,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工作人员查看5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图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同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艶华表示,大湾区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局势,继而更好地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作用。随着数字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资源配置将变得更加便捷。这不仅为大湾区内部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也为香港提供了“搭便车”提升生产效率的机遇,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广州报导
毛艶华强调,内地的创新模式,如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为香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香港通过积极参与大湾区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还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毛艶华表示,面对欧美制造业回流的背景,香港更要强化创科优势,将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制造环节带回香港,如集成电路、绿色制造等产业,都是香港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发力点。
形成具国际竞争力科技成果
《决定》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广东财经大学全民数字教育学院院长黎友焕表示,大湾区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型储能、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也在加快发展。他说:“粤港澳大湾区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在《决定》鼓励发展的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
毛艶华补充指出,大湾区在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具有显着的带头作用。目前大湾区有很多跨境合作产业园区,例如对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可以尝试在科技合作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对接,打通科研、技术、产品转化、金融领域的堵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