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方位透视“柯文哲现象”
http://www.CRNTT.com   2018-11-10 00:12:41


 
  二是岛内民意走向对柯文哲个人“台独”理念不会立即构成现实政治压力。近年来岛内出现“台独”热衷度下降、统一势头提升的民意新趋向,但是也应看到,其一,在岛内民众对台湾前途的选择“统升独降”中,一方面,在未来“被统”的民意共识下“拒统”的比例虽然在缩小,但仍是当下的民意主流;另一方面,选择“台独”的民意虽然降低,但仍可抗衡选择“统一”的民意。二,虽然在中华民族主流认同下“台湾人”认同下降、“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双重身份认同回升,但是岛内相当一部分民众的“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意识、“台湾主权”意识仍强,这使得民众选择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仍然占4成左右⑫。在两岸统一认同的正向能量累积尚处于量变的阶段,上述民意结构对柯文哲个人“台独”理念不会构成立即的现实政治压力,有利于一段时间内柯文哲以“墨绿”色彩维持其浅蓝、浅绿,以及非政党支持者包括39岁及以下年轻人的支持度,在低政治性的两岸务实交流合作上,柯文哲仍有机会长袖一舞。

  其次,柯文哲的主观能动性将决定“柯文哲现象”能走多远。

  “歹势风波”对柯文哲而言实非偶然,柯文哲自身的“台独”倾向使其必然具有政治上向“独派”妥协的软弱性。虽然柯文哲极力回避政治敏感议题以避免显露其政治色彩,并表示“在政治上爱民、清廉、勤政,这种政治价值没有人注意,却每天在统‘独’上打转,看了很讨厌”⑬,但是统“独”道路的选择,其本质直指如何保证、怎样保证、能保证多少民众根本利益福祉的问题,是解决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首要和根本问题,它不是“蓝绿恶斗”所能取代的,也非“爱民、清廉、勤政”就能根本解决。作为标杆性政治领军人物,柯文哲早晚要诚实面对。何况日前岛内民调显示,民众主张统一与西进意愿再现新高⑭,而且近来有过半民众赞成中共加入岛内政党爱台湾的比赛行列⑮,这预示着岛内“统升独降”这一民意趋势的量变累积已越来越酝酿着质变的可能性,预示着当前岛内社情民意已迈向两岸发展利益比较与统“独”道路的选择阶段。同时,在这样的民意大背景下,就在柯文哲“歹势风波”渐熄之际,岛内社情还出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动向,即岛内精英阶层出现一股摆脱蓝绿、重新定义“台湾价值”的政治力量,并将“爱台湾”提升到两岸统一的理念认同高度。这股力量的出现,既是这部分精英对台湾未来前途的明确选择,也是对柯文哲“白色力量”的尖锐批判。

  2017年6月,有感于“台湾面对变局,必须主动拨乱反正”,岛内《中国时报》以《真道理性真爱台湾谋求两岸新共识》为主旨发表系列社论5篇,开篇就提出台湾应建立“反‘台独’”、“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两岸都是‘中国人’也都是‘中国’”、“经由融合达成统一过程”等“爱台湾四大共识”,指出“当前此刻,重建4共识是台湾迈出新步,再兴再起的关键一步”⑯。随后的4篇社论则分别就“四大共识”提出阐述,指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必须在正视两岸历史文化连结的基础上,超越‘一中各表’,重新确立两岸的政治连结,与大陆达成有关‘中国’的国号共识”;“台湾要拆掉怕统一心墙”;“要超越蓝绿,不要被政客绑架”,指出“两岸及台湾朝野之间原本存在许多可能的共识,发掘出来、营造出来,当可缔造互利多赢局面”⑰。

  继之,2018年5月,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率先抛出“无色觉醒”主张,联手岛内部分知名学者教授、前政务官员与经济学家向全台民众发出“无色觉醒救台湾”号召,发起“全台湾无色觉醒运动”,尝试激发新一波的民主改革。指出“‘无色’代表没有特定色彩的这群人,‘觉醒’代表不被蓝绿牵着走,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他们通过“无色觉醒”电视栏目宣讲,异口同声强烈呼吁岛内94%的无党籍民众摆脱6%党籍政治人士的绑架,终止政党恶斗,挣开政党枷锁,打破蓝绿思维惯性,“从我做起”,就事论事,独立、理性思考,“形成一股最有利的力量”,“为自己与后代子孙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谋求总体之最大幸福”。为推动台湾实践“无色觉醒”理念,8月,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以理性、务实为基础,提出“无色觉醒十大主张”作为“真道理性、真爱台湾”的行动纲领,“十大主张”第一点即“认同两岸一家亲,同根同源,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就是要台湾跳脱意识形态斗争,让两岸民众拥有更多契机瞭解彼此、融合为一体,进而在尊重两岸民众感受的基础上,做到“十大主张”的第四点“拥护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愿以开放态度,讨论未来两岸人民能接受的统一步骤与模式”。他们期盼台当局依此跳脱意识形态,带领人民走出困境,让台湾人过更好的日子⑱。

  岛内出现的这股摆脱蓝绿、重新定义“台湾价值”的政治力量,正是非政党认同者中的精英阶层“对岛内政治认同崩溃后的集体爆发”,他们不是政治私利的追逐者,因此,在摒弃政党附庸色彩及连带的政治投机性上来得更为纯粹;他们站在世界角度看两岸关系大势,认清并指出了民众根本福祉所系,因此,在其所重新定义的“爱台湾”新价值中,彰显了精英阶层最典型的两岸统一新政治认同中的情感、利益与理念、价值取向。

  也正因此,在政治认同上,这些精英的政治理念和立场与柯文哲迄今对两岸同属一中的回避形成鲜明的对照,也远远深刻于柯文哲日前所表白的“两岸一家亲”“不涉及政治,而是文化、经济、城市交流层面”的“善意”表述与利益取向。它不止映照出柯文哲“台独”理念与两岸融合的民意态势之间隐藏着的内在矛盾,也映照出“歹势风波”中柯文哲的尴尬及“柯文哲现象”的脆弱。

  “柯文哲现象”是否能走得更远,关键在柯文哲是否能在两岸交流中进一步认识世界发展格局下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在摸到岛内民意脉动的同时,能更全面瞭解民意走向,更深刻认知民意脉动的内涵与本质,从而进一步摆脱其“台独”软肋,开拓出更广泛的支持基础,使其“突破绿营两岸交流障碍”的企图能更具有质的突破性进展,让“柯文哲现象”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这就不仅仅是民众对柯文哲个人在推动两岸政策上的诚信或投机与否的政治道德评判问题了。更多的民众将观察柯文哲在为民请命上是否能展现出更高格局的政治责任与担当,这是柯文哲能否再上一层楼的根本所在,也是“柯文哲现象”能否走得更远的重要因素。

  此外,柯文哲的治理能力也是“柯文哲现象”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治理能力是政治人物达成其理想、抱负的必备条件,也是政治人物能否获得政途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柯文哲的治理能力随着其施政时间的累积会有更多机会受到民意的检验,特别是经过4年政治历练,当初的“政治素人”已非素人,民众检视的标准必然会起变化,对柯文哲的要求必然提高。

  注释:

  ①“台湾国家和平安全协会”2000年12月民调

  ②《本报民调45%选不出最佳政党》,台《中国时报》2002年12月28日。

  ③《立院满意度只剩9%》,台《中央日报网络报》,2015年1月13日。

  ④《跨世代惟一共识:拼经济》,台《天下杂志》614期,2017年1月4日。

  ⑤《年轻人外逃、天然独松动民进党的敌手是习近平?》,台湾《天下杂志》639期,2018年1月2日。

  ⑥参见《民进党支持度急遽下滑只些微领先国民党》,台《中时电子报》,2017年12月31日;《政党认同趋势民调显示民进党认同度一路下滑》,《中时电子报》2018年6月17日;《中性选民达空前最高民调:57%盼强大第三势力》,《中时电子报》2018年7月15日。

  ⑦《总统民调满意度27.6%赖揆现死亡交叉》,台《中央日报网络报》,2018年2月12日。

  ⑧《台湾民心10年消长挺台独新低、支持统一创新高》,台《远见杂志》2018年3月号P52。

  ⑨《民调:台湾民主政治发展逾5成民众感悲观》,台《中央日报网络报》2018年4月19日。

  ⑩《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柯文哲‘两岸一家亲’过半数认同》,2018年2月28日,http://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80228000976-260407

  ⑪《民调:42%台北市民认为民进党应推市长人选》,台“中央通讯新闻社”,2018年4月19日。

  ⑫台湾竞争力论坛2018年4月的民调显示有30.l%。参见台湾竞争力论坛民调结果。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江忆恩与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尹丽乔委托台湾绿营《美丽岛电子报》的民调显示有46.2%。参见《美丽岛民调:51.5%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台《中时电子报》2018年4月19日。

  ⑬《柯P警告陆打压将越来越强》,台《中国时报》2018年9月4日。

  ⑭《台媒民调:主张统一、西进意愿9年新高》,中评新闻网2018年9月17日。

  ⑮《蓝绿红比赛爱台湾过半按赞》,台《中国时报》2018年7月3日。

  ⑯《真道理性真爱台湾谋求两岸新共识系列一建立爱台湾四个共识》,台《中国时报》2017年6月4日。

  ⑰参见《真道理性真爱台湾谋求两岸新共识系列二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真道理性真爱台湾谋求两岸新共识系列三以国号共识超越一中各表》;《真道理性真爱台湾谋求两岸新共识系列四怕!怕!怕!拆掉怕统一心墙》;《真道理性真爱台湾谋求两岸新共识系列五超越蓝绿不要被政客绑架》,台《中国时报》2017年6月5-8日。

  ⑱《走出困境台湾更好!无色觉醒十大主张》,台《中国时报》2018年8月13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11月号,总第251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