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阶段性要求:两岸命运共同体
“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是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阶段性要求,是“两岸一家亲”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习近平四次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27〕〔28〕〔29〕〔30〕。这首先基于历史事实。台湾民众在1895年后的五十多年从未停止抗争,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坚持中国人的深刻认知,坚定要求重回祖国怀抱、反抗殖民统治,全面抗战爆发后又以各种形式积极参加和支援大陆人民抗战。抗日战争最终能取得胜利、台湾能够重回祖国怀抱,大陆人民有其功劳,台湾民众也有功劳,说到底是两岸民众努力奋斗的结果。大陆始终致力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密切两岸来往,厚植共同利益,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道路,让两岸前途、民族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两岸中国人手中,尽一切可能排除至少是降低外部因素的影响。岛内政治存在“政治钟摆”情况,台湾民众不断在国民党、民进党中间来回选择,始终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的大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台湾执政党承认“九二共识”或明确一中原则时,两岸关系发展呈现“顺风”,大陆要力促建构两岸来往的制度性框架,为全方位、各领域两岸交流体系建立不受岛内政党轮替影响的硬性保障;在台湾执政党不承认“九二共识”或者不明确一中原则时,两岸关系发展呈现“逆风”,大陆要坚持便利化两岸人民来往条件,进一步便利岛内民众在大陆工作、生活和学习,不会因为岛内执政者的周期性更替和其他台湾政党的恶斗行为就放慢两岸关系发展步伐。
(六)重要目标:心灵契合
“心灵契合”致力于弥合两岸同胞的心理差异、治愈台湾民众的心理创伤,是统一大业的价值层面要求。习近平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31〕,这同时表明统一目标的侧重点从“形式统一”走向“心灵契合”,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努力“聚同化异”。现阶段两岸存在的差异是长久以来不同的发展轨迹造成的,是暂时的,通过两岸双方、同胞民众的不断努力,增大共同部分、缩小差异部分,是能够而且必将走向“心灵契合”的,从而为“一国两制”做好价值层面的准备。“一国两制”和“心灵契合”是统一大业的形式面、价值面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祖国完全统一的两大方面。“一国两制”和“心灵契合”的有机结合既克服了“一国两制”无法解决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问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放大两岸社会不同点、忽视共同点的负面影响;又致力于缩短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构建全民族的、跨越两岸的共同价值观,让“掉队”的台湾民众再次赶上中国主体民众的步伐。这既是洞察岛内政局和社会民情之后的创新之举,又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对台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心灵契合”不是对哪一方、哪一个群体的要求,是对两岸双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心灵契合”引导大陆民众理解台湾同胞的特殊遭遇和社会形态,也要求台湾民众尊重大陆的道路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共同致力于伟大复兴、和平统一。习近平在首次提出“心灵契合”时更强调大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32〕。在半年后的又一次论述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对台湾方面的要求,两岸双方开始承担起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台湾同胞也需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33〕。
三、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扩大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是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走向完全统一、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是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对“两制”台湾方案落实形式的深刻解答。2018年7月,习近平在会见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代表团时指出,“希望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扩大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在新时代携手同心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34〕。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又可以细化为两岸经济文化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下,大陆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35〕,以实现互利互惠、增进同胞福祉,促进“心灵契合”。
(一)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经济合作利于将两岸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市场和共同生活圈,直接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兴风作浪的基础,也有利于加速推进和平统一进程、密切两岸人民往来。文化往来致力于扩同缩异,挖掘、培养和巩固共同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密切两岸青年和基层往来,增强两岸交流的参与面、获益面、获得感创造条件。两岸文化合作和经济来往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经济交流为文化往来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往来是经济交流的精神层面保证,在实践中往往会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先行文化筑基”的情形。当前情况下,两岸经济交流蓬勃发展,文化来往略有不足,挖掘经济交流的深度和文化往来的广度,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大陆经济和台湾经济同以中华民族为底色,互补性质明显,有利于增进同胞福祉和共同利益,这是两岸经济合作能够扩大、深化的可行性所在,也是必要性的体现。大陆经济体量大、政策扶持多、工作力量足、消费能力强,不受岛内政党轮替因素的影响,是两岸经济文化合作的主要地域所在。习近平指出,“大陆人口多,市场大,产业广,完全容得下来自台湾的商品,完全容得下来自台湾的企业”〔36〕。台湾同胞应该紧紧抓住新一轮历史机遇,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新时代祖国大陆的各项建设。以年轻人为主的文化创意合作、以开拓中华文化影响力为要义的电影电视剧合作成为两岸文化合作的新增长点,让缺乏投资和消费市场的台湾相关行业看到希望。大陆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雄厚的资本投入,台湾在文化传承、艺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以大陆的资本优势抢下市场、以大陆的市场优势培育市场、以台湾的创意优势稳固市场,再以两岸合作加固中国内部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大陆的支持下实现资本、市场与技术的结合,有利于创造经济效益,密切两岸青年和文化界联系,扩大深化中华文化的“粘合剂”作用。
(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37〕,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38〕。两岸中华儿女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主体、主要推动力量,在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要增进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要有促进中华文化在新时代有新发展的深刻认知和自觉行动,这也是厚植和平统一的文化、社会基础的内在要求,是走向“心灵契合”不可或缺的一步。文化交流相比其他形式深刻而长久,可以稳固两岸关系的基础,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贯穿两岸交流、和平统一的始终,是实现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台湾民众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台湾地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和补充内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根在两岸同胞内心深处,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39〕,从更深一层次来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发展主流的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是中华民族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民族之魂”〔40〕。中华文化的根在大陆,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台湾同样枝繁叶茂,并且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客家文化、大陆各省市文化的养分。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华文化在大陆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去除了封建糟粕,是科学而民族的文化;台湾的中华文化得到较好保存,而且融入了其他文化的优质成分,但并未去除封建愚昧的部分,也有一些殖民色彩。两岸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大业中扮演不同角色,互补性强,各有需要扬弃的部分,这是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条件。
四、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致力于解决台湾问题,促进和平统一,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它因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发展潮流而产生,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深化,经过实践的检验,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和理论指导性,兼有实践性、理论性特质,需要我们深刻体会。
(一)明确回答和平统一的道路问题:发展过程中统一
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推进怎样的祖国统一,如何推进统一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将祖国完全统一与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回答了统一的路径、方式问题: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扩大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尤其是经济文化领域交流合作;通过首先对台湾开放、为台湾民众提供同等待遇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倒逼台湾当局取消不合理的限制规定、更大程度对大陆开放;细化“一国两制”、实现“心灵契合”,构建两岸共同生活圈和共同市场,建设“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祖国统一的宏伟目标。
(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初步形式:建立各领域制度化合作机制
各领域制度化建设在两岸间争议最小便于集中大多数人的支持,涉及面广泛便于提高“一国两制”在台湾的支持度,先期积累最丰富也易于实现,可塑性最强便于为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一国两制”构建积累经验。在各项制度化建设中,两岸和平制度化是现阶段的政策目标之一,做好两岸和平制度化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在具体领域,经济合作制度化先期积累最多、上手推动最容易、影响最为广泛、民众支持度最高,以此推动其他领域合作制度化,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推进各领域制度化建设,能够在互相加深彼此认识的过程中求同化异,创新制度安排,点滴积累共识,扩大两岸的共同点,保持适度的差异性,在两岸关系的多变性、复杂性、挑战性中寻求“一国两制”的可塑性 。
(三)对待台湾当局和民众采取两分法:“硬的更硬、软的更软”
大陆对待台湾当局和民众采取两分法,对待台湾当局是“硬的更硬”,在坚持“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绝不动摇,始终如一,而且有日益深化的趋势;对台湾民众是“软的更软”,不断优化台湾民众的各项待遇,为台湾民众提供与大陆民众同等的待遇,并鼓励他们在祖国大陆扎根,既服务于伟大复兴、现代化建设大业,又为拉近两岸民众心理距离、实现“心灵契合”做出贡献。岛内两大政党轮番获取地区执政权已成常态,蓝绿政党对于两岸政策的立场南辕北辙,台湾方面的两岸政策是不可持续甚至是渐进性停止的。大陆始终坚持“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立场,不因岛内执政者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坚持为台湾民众提供同等待遇,扩大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厚植和平统一的民意基础和经济、文化、社会条件。
(四)两岸同胞共创统一:明确民众任务,引导共同发展
“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41〕,既然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模式”就不仅有大陆,还有台湾。台湾较早实现经济起飞,大陆紧随其后,两岸兄弟互帮互助、互学互鉴,共同以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和民族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准备了条件,也为其他民族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是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在统一进程中,大陆民众要有耐心、信心,多与台湾民众交流,尊重台湾民众对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鼓励他们多多参与到祖国大陆的各项建设中来。台湾民众要多到大陆走走看看,破除历史上形成的“反共宣传”、泛绿媒体偏差性报导的影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台湾前途系于两岸统一,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中来。两岸民众要互相尊重对岸对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维护和加强“一国”认识,初步探索“两制”要素,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释:
〔1〕姜洁:《2018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汪洋出席并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2月3日,第1版。
〔2〕徐梦溪:赵春山:中共对台五年一小变 十年一大变,中国评论网,http://www.crntt.com/doc/1048/7/5/4/104875446.html
〔3〕黄筱筠:陈明文:台湾要研究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中国评论网,http://www.crntt.com/doc/1046/0/9/5/104609538.html
〔4〕王尧、孙立极、程龙:《指引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讲话——专访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人民日报》,2019年1月3日,第2版。
〔5〕张爽、陈宁:学者论如何为两岸人民谋最大福祉,中国评论网,http://www.crntt.com/doc/1052/2/2/9/105222979.html
〔6〕〔34〕李昌禹:《习近平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8年7月14日,第1版。
〔7〕〔25〕王尧:《习近平会见宋楚瑜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5月8日,第1版。
〔8〕〔10〕〔12〕〔19〕〔20〕〔21〕〔31〕〔33〕 吴亚明:《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人民日报》,2014年9月27日,第1版。
〔9〕〔23〕新华社:《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保持锐意创新勇气蓬勃向上朝气 加强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系统集成》,《人民日报》,2016年3月6日,第1版。
〔11〕〔15〕李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1月3日,第1版。
〔13〕〔38〕吴亚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人民日报》,2013年6月14日,第1版。
〔14〕陈伟光、马跃峰:《习近平在会见萧万长一行时强调 两岸同胞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人民日报》,2013年4月9日,第1版。
〔16〕〔28〕〔39〕陈键兴:《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日,第1版。
〔17〕〔22〕〔35〕〔3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57页。
〔18〕〔30〕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2日,第2版。
〔2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3版。
〔26〕〔27〕孙立极:《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第1版。
〔29〕习近平:《习近平致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10周年的贺信》,《人民日报》,2017年5月25日,第1版。
〔32〕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第2版。
〔36〕新华社:《习近平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日,第1版。
〔40〕孙立极、李章军:《2010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 习近平出席并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7月26日,第1版。
〔41〕陈斌华、孟娜、王聪:《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第1版。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1月号,总第26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