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银行的功能认识极为深刻。
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对现代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大陆法系的《商法典》,还是英美法系的金融法,都高度重视银行的作用。但是,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戴蒙德充分借鉴了信用经济学界的观点,认为金融机构实际上起着代理监督的作用。他提出了银行“代理监督”的概念,认为银行的出现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对借款人的监管,从而有效地避免发生金融风险。当银行出现挤兑风险的时候,由国家向银行提供存款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增加银行的公信力。银行在实施代理监督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贷款的有效性,如果贷款投资项目效益低下,缺乏有效的监管,那么,必然会引发金融危机。
202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实际上是从微观到宏观,解释了金融危机。作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伯南克不仅研究金融危机,而且参与化解华尔街金融危机。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的宗旨来看,这些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谓是实至名归。
不过,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无论是伯南克还是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已经悄然改变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把西方发达经济国家从实体经济转变为虚拟经济。
美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经济学家讨论投资收益的时候,似乎忘记了,金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金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的结构,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如果金融膨胀,不管是否实行金本位,也不管是否加强对银行的监管,都无法改变经济危机周期。从这个角度来说,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在采取措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可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无论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还是实行金融现代化政策,都无法避免周期性金融危机爆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金融活动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当金融机构持续扩张,大量发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时候,信用就会破产,金融危机就会爆发。
对经济学家来说,如果能够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强化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挤兑风潮就会减少。如果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同样可以减少金融危机。不过,金融机构作为市场主体,天生具有决策的分散性和自发性特点。也就是说,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很可能会滥用信用。如果金融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可能会避免出现大规模债务支付危机。但既然金融机构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场主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直接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就不要指望决策者对金融机构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