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自我定位为现代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在入侵乌克兰时,普京总统将自己定位为俄罗斯历史上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她从1762年到1796年在位,并且比任何其他俄罗斯领导人都更能在一系列战争中,利用俄罗斯军队的力量征服一片片领土,包括征服乌克兰。叶卡捷琳娜自诩为开明君主,但她决心以威权统治者的身份彪炳史册,完成俄罗斯作为大国的自主命运。
18世纪初,彼得大帝向西方开放了一个落后的俄罗斯。他与瑞典作战并赢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控制权。叶卡捷琳娜继承了彼得大帝的壮志,继续向南扩张到基辅,然后一直打到黑海,占领了今天乌克兰南半部的领土。为此,她与衰落中的奥斯曼帝国作战并赢得了战争,其中一件战利品就是1783年斩获的克里米亚。
为了控制今天的乌克兰西半部,叶卡捷琳娜勾结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了弱小的波兰,令俄罗斯占领了波兰东部三分之一的国土,这成为今天乌克兰的西半部地区。
在东欧,国界总是频繁变化并充满致命性,而普京的入侵表明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对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影响
随着普京总统对乌克兰采取危险的地缘政治缓冲区政策,拜登政府和欧洲领导人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富有创意的行动,以缓和欧洲正在酝酿的危机。可悲的是,事实证明,普京的帝国野心并没有受到这些威慑或劝阻的影响。
凭借这种蓄意和长期计划的战争行为,俄罗斯破坏了欧洲的和平,引发了二战以来对欧洲的最严重威胁。目前正在进行的冲突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和广泛的。首先是乌克兰人民及其陷入困境的民主政体,受到俄罗斯压倒性力量的攻击。
但入侵的连锁反应远远超出了乌克兰本身。这场冲突将对全球经济,以及虽不完善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产生悲惨的、不可预测的后果,这种秩序促进了全球民主、繁荣以及基本人权和安全。它还使一系列其他紧迫挑战变得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大国为恢复伊朗核协议而进行的最后冲刺。
在与包括伊朗在内的其他顽固国家打交道时,这一事件强化了意识形态和历史仇恨造成的持久力量,导致领导人经常忽视对其国家利益的合理成本效益评估,转而不惜代价,哪怕毁灭世界也要追求利益。我们可以对其实施严厉的制裁,但仅此一项并不能阻止或扭转世界上最危险国家的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