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苏进强带领两岸基层社区交流相见欢
http://www.CRNTT.com   2018-06-15 11:14:48


两岸基层社区人士彼此交流营造社区发展的心得与看法。(中评社)
  
  王生明社区发展协会执行长潘天佑是在台湾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他曾担任过里长,除了表达热烈欢迎之意外,也将社区发展的五个面相:环境景观、青少年品德教育、老人日托照护、社区巡守、资源回收,做了完整的叙述,潘天佑并强调,人是社区的主体,义工、志工则是社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所谓“欢喜做,甘愿做”是志工服务的基本精神,而两岸是否“人不亲土亲”,多少接触了自然会彼此熟悉、认识,进而“人亲土也亲”。他认为社区如何开发、运用人力资源,是社区永续发展的关键。
 
  武庆里社区的林振隆是一位杰出的运动选手,也是一位合格的体育教师,但从运动场上离开后却因人浮于事而成为没有固定工作的“流浪教师”,直到返家选上里长,在社区与民众站在一起,才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他说村里社区的共有特色就是没有固定的、常态的资源、预算可以运用,凡事必须“无中生有”,群策群力才能有所作为,像他就以为本身的体育专业,在暑期义务举办青少年的武术、跆拳、游泳等营队,让社区的孩子参加,也替社区家庭分忧。
 
  从未到过大陆的廖春花女士坦承自己对大陆认识不足,她感叹的说,亲眼看到北京的朋友,看到大家和乐融融,才知道自己被台湾媒体误导了,她笑着说“原来大陆人和台湾人是一样的”,她希望两岸不要吵架,老百姓都希望和平。刘启芳和邓劲松也呼应廖春花女士的心声,认为两岸交流不能断,基层民众也不能乱,凡事必须“眼见为实”。镇西里社区的李陈金治女士也说自己对政治不瞭解,但她知道两岸政府都为老百姓过好生活在努力。
 
  通州区玉桥北里社区主任邹云艳女士则介绍了社区的规模和平日工作重点,她希望将来多向鳯山社区多学习,尤其老年人口的关怀照顾及志愿者服务。吴国英科长也认为,台湾社区志愿者的培训与服务热情,值得大陆学习,而北京市社区虽然已有“养老驿站”的设计,但如何譲低龄老人也能服务较高齢的老人,台湾的做法值得借镜,而台湾企业参出钱出力参与社区发展、奉献公益已形成风气,北京也可参考。

  苑南里社区主任季晓芳也有同感,台湾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及服务热情令她印象特别深刻。凤山忠仑里社区的许其谅希望有机会去实地考察北京社区工作,他说两岸文化同源,没什么不能沟通、交流的,他欢迎北京的朋友多多到凤山交流,互通有无,相互理解、信任、进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