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蔡英文当局执政危机及根源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18-08-25 00:10:25


 
  二、危机的根本原因

  从理论上说,造成执政党执政危机的直观原因大致有四种:一是政策偏差,指执政党采取错误的路线政策并产生严重后果;二是腐败变质,指执政党出现严重的腐败、内斗、变质等问题;三是领导断层,指执政党接班人后继乏人、人才出现严重断层;四是替换取代,指执政党被其他政党或组织淘汰替换、取而代之。无论是出于上述何种原因或是多种原因综合,往往都源于执政党的价值观、政治理念、利益结构、组织构成等深层次问题。综观前文所述蔡英文当局所面临的执政危机,从内容与表象看,很明显主要都属“政策偏差”,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民进党的“台独”本性、“反体制”特性及民粹习性。

  1、“台独”本性

  民进党早在1991年10月通过党纲修订案,主张“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即“台独”党纲),便确立了“台独”政党的本性。1999年5月民进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宣称台湾“事实上”已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海与邻接水域”,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2007年9月,民进党通过“正常国家决议文”,主张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互不隶属,互不治理;“国号”应正名为台湾;应以“台湾”的名义加入包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尽速制定一部台湾“新宪法”,破除“宪法一中”迷障;应明订台湾“国家”名称与“领土”范围,以符合“现状”,并彻底摆脱“中华民国”体制的后遗症。从这三个历史文件看,民进党就是个彻头彻尾、地地道道“台独”政党,白纸黑字,证据确凿。

  在2008年至2016年“在野”期间,民进党内有不少人主张政党转型,更有人明确提出“冻结”“台独”党纲,但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5月民进党卷土重来,其“台独”本性并没有丝毫改变。蔡英文本人也是一位坚定的“台独”理念者,她在“李登辉时代”就是“两国论”的起草者之一,在“陈水扁时代”则是“一边一国”论的支持者与执行者;2008年之后,蔡英文三度出任民进党主席,拒绝政党转型和冻结“台独”党纲。蔡英文上台执政拒不承认体现“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正是源于其根深蒂固的“台独”立场与主张。2017年9月,赖清德接任“行政院长”后多次公然鼓吹自己是“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蔡英文语带欣赏地称赞“他是个诚实的人”④。当前由蔡英文与赖清德组合而成的所谓“蔡赖体制”,可以说是成色十足的“台独”政权,未来无论这个“台独”政权推出怎样的“台独”政策或做出怎样的“台独”举动,都是有可能的,也不足为奇。

  2、“反体制”及“暴力”特性

  民进党的“反体制”与“暴力”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张推翻现行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因为民进党的终极目标是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并制定“新宪法”。2010年5月25日,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在参加“台湾教授协会”活动时称“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⑤,而2016年5月却出任了第14届“总统”。很显然,民进党、蔡英文不仅是在“藉壳上市”,更是要“边用边改”、“先用再废”,最终废掉“中华民国”。

  二是主张并采取“体制外”与“暴力抗争”路线,长期运用“街头运动”与“议会暴力”。众所周知,民进党的前身是反国民党威权统治的“党外势力”的主体部分,其与生俱来便带有强烈的“体制外”及“暴力”特性。民进党长期利用“街头运动”进行政治动员,利用“议会暴力”进行议题攻防,搞所谓“焦土抗争”,2008至2016年“在野”期间,曾发动数十场“街头暴力”事件,其中包括2008年“11·06台北围城”严重暴力流血事件,蔡英文也因此获得“暴力小英”称号。2014年3、4月间,台湾爆发“反服贸运动”,学生非法占领“立法院”24天,暴力攻入“行政院”,民进党正是这场运动的幕后黑手,蔡英文等民进党头面人物多次亲临现场支持和鼓励肇事学生。2016年5月,民进党、蔡英文一上台便对涉嫌违法的学生免于起诉,很快又对被起诉的22名“学运领袖”做出“全部无罪”的判决,蔡英文当局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纵容“暴力”,正是源于自身骨子里的“体制外”及“暴力”特性。民进党在2016年之前处于“立法院”劣势,则完全不顾“少数服从多数”的游戏规则,常常发动“暴力冲突”瘫痪议事,如2010年民进党便多次以暴力流血冲突方式试图阻止两岸ECFA通关;在2016年获得绝对优势席次之后,便开始利用“游戏规则”,如强行通过所谓“不当党产条例”、“促转条例”,成立“处理不当党产委员会”、“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并赋予这两个委员会无需传票就可以“任意搜索个人或机构”、“拘捕人犯”的权力,这实际上不仅严重侵犯“司法体系”的职权,更是以“合法”掩护“非法”、以“多数暴力”、“绿色恐怖”的方式打击异已、清算对手。总之,在选举形式的民主社会中,形式上“认同”并利用“体制”,实质上却试图最终摧毁“体制”,明显具有“反体制”与“暴力”色彩的政党,民进党可谓是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

  3、“草根性”与民粹习性

  民进党从街头运动起家,深谙如何利用其“草根性”与“本土性”进行社会政治与选举动员,这也使得民进党与生俱来始终带着浓重的民粹主义色彩。事实上,民进党完全具备民粹政党的四个基本要件:即“平民立场”、 “操弄民众”、“树立敌者”和“民粹专制”。民进党从不讳言自己是“草根”、“本土”政党,也始终标榜自己是弱势群体代言人,把政党的社会支持基础定位为中产阶级、劳工、农民等弱势群体;在政治诉求上,民进党把台湾复杂的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两岸问题操弄成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政治口号:如“外省籍与本省籍”、“外来与本土”、“中国与台湾”、“卖台与爱台”、“你群与我群”、“蓝与绿”、“统与独”等等,把台湾撕裂成为敌我分明的社会,再利用自己明显强于国民党的“本土”与“草根”性进行政治或选举动员,获取政治资源与选举利益。民进党、蔡英文上台执政后,继续操弄民粹,一方面藉“转型正义”、“年金改革”之名,追讨国民党“不当党产”、清算国民党威权统治,羞辱以蓝营为主的“军公教警消”团体,刺激蓝绿、族群对立;另一方面则以坚持“台湾价值”、“台独意识”形塑“政治正确”,制造大陆对台“统战阴谋”、“木马屠城”、“打压”、“吞并”等等谣言危言,限制、破坏两岸交流交往,煽动台湾民众“恐中”、“仇中”情绪,继续玩弄 “逢蓝必反”、“逢中必反”、“只看颜色、不论是非”、“非我族类、必欲除之”的民粹动员,操弄舆情、裹挟民意,肆无忌惮推行“绿色恐怖”和“民粹专制”统治。

  三、危机的性质与前景

  在管理上,危机划分为“良性危机”和“恶性危机”,也称“结构良性危机”或“结构不良危机”。所谓“良性危机”,是指危机形态特征“非政治化”,基本上不涉及更迭政权、变更核心价值、危及社会政治稳定,不会出现执政当局与民众之间矛盾、对立、冲突和对抗,危机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处理和化解。“恶性危机”与之相反,是指危机形态特征“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危害涉及社会政治稳定、核心价值变更乃至政权更迭,执政当局与民众之间形成矛盾、对立、冲突和对抗,危机难以有效控制、处理和化解。“恶性危机”大多由于历史原因或长期积累而成,所涉及的利害关系人相对较多,双方社会动员程度高、参与者众,具有持续发展、不断升级的特点,矛盾激化时可能出现流血冲突等非法暴力手段,最终可能导致体制变革、对政权的严重冲击或政权更迭。

  依此标准研判,民进党、蔡英文当局面临的执政危机当属恶性危机或称结构不良危机。蔡英文执政危机源于民进党根深蒂固的“台独”意识形态、“反体制”特性及民粹主义习性,而这些问题在民进党内早已积非成是、积习成性、积重难返;危机涉及众多领域,台湾社会政党恶斗、蓝绿对立、族群撕裂仍在持续加剧,政局动荡、经济衰退、社会不安以及两岸对抗、“对外关系”崩坏等情形仍在持续恶化。蔡英文当局执政的社会信任、民意基础以及合法性也在快速分化瓦解,与广大民众之间矛盾冲突、对立对抗也有持续升级的趋势,危机难以控制、处置和化解。

  蔡英文当局如何对应和处置当前面临的危机,直接关系到台湾的未来走向与前途命运。面对危机,如何应对,从策略上看:上策是顺应时势,主动求变;中策是逐步改造,缓慢应变;上策与中策的差别在于应变的节奏快慢、主动或被动,没有质的差异;下策则是一意孤行,抗拒变局,甚至孤注一掷、铤而走险。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无论是选择上策还是中策,都应当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趋势及主流民意,推动政党全面转型,摒弃积习,放弃“台独”立场,改变“反体制”与民粹路线,停止政党恶斗、化解蓝绿分歧、促进族群与社会和谐,维护两岸和平稳定,如马英九所言:“下定决心,做个发夹弯,接受‘九二共识’,开始建立互信,让两岸可以共存共荣⑥。”

  但很不幸的是,民进党、蔡英文当局选择的是顽固不化、一意孤行、铤而走险的下策。民进党、蔡英文依然固执于一党之私、一己之私,以“台独”意识形态挂帅,以维系个人权力为中心,全然不顾台湾社会已经发出“台湾可能亡在民进党手里”、“民进党不倒、台湾不会好”的警示,仍然孤芳自赏陶醉在“如果民进党做不好,台湾就没有人做得好”⑦、“台湾经济目前处在过去20年来的最好状态”⑧的盲目自信与乐观之中;仍在大开杀戒打着“只要打垮瓦解国民党便可以长期执政”的政治算盘;仍然一厢情愿神往“抱紧美国大腿、‘台独’就有希望”的梦幻意境;仍然不自量力试图做“力抗中国压力”、“积极反制大陆”、“制约、遏止中国”⑨的困兽之斗。毫无疑问,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正在把台湾带向万劫不复的绝路,而与此同时,当台湾社会凝聚形成“民进党不倒、台湾不会好”的共识时,选民用选票唾弃民进党的一幕必将重现。

  注释:

  ①2018年7月2日,中评网:《辜宽敏语中评:蔡只做一任就好、期待赖接棒》;

  ②2017年6月22日,环球网:《郭台铭说不再回台投资 不仅仅是气话》;

  ③2018年5月29日《 环球时报》:《台官方罕见承认“外交危机”:18个邦交国都受到干扰》;

  ④2018年4月11日,华夏经纬网:《蔡英文真的已经管不住赖清德了?》; 

  ⑤2010年5月26日,环球网:《蔡英文首次称“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

  ⑥2018年6月12日, 台湾联合新闻网:《马英九吁蔡当局:做个发夹弯 接受九二共识》;

  ⑦2017年09月21日,中国台湾网:《小英称民进党做不好就没人做得好 遭酸:傲慢》;

  ⑧2018年6月13日,中国台湾网:《蔡英文称台湾经济处在20年来最好状态 网友怒:关3天》;

  ⑨2016年9月30日,《环球时报》:《蔡英文扬言“力抗中国压力” 洪秀柱:蔡必须对人民负责》; 2018年6月25日,中评社台北电:《蔡英文接受法新社专访问答全文》。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8月号,总第248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