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寄希望于全体台湾人民的理性“和平统一”
——基于风险决策前景理论的观察
http://www.CRNTT.com   2019-03-03 00:11:28


 
  (二)风险决策前景理论会成为台湾民众“统”、“独”行为选择的基础吗?

  1、台湾民众绝大部分偏向理性经济人

  台湾民众中,绝大部分是一般经济人,当然也有一部分机会投机者。在大一统的“中国人”国族认同中,绝大多数台湾民众是承认以下事实的:一是台湾人民都是不同时期从大陆移民而来,具有中国人的血缘和传统文化习俗关系。二是台湾人民在长久的反抗荷西政权及日本殖民者过程中,都以回归祖国为诉求,虽然1945年之后国民党一直未能完成去殖民化的工作,但真正的日裔后代或亲日买办比例仍属少数。三是台湾人民在追求翻身做主而做出反抗国民党、呼应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二.二八”事件中,以谢雪红等为代表的台湾省籍民主人士明确以回归红色大陆的“一个中国”为诉求,拒绝美、日鼓吹的“台独”,后续国民党当局的“清乡运动”被残酷镇压的大部分是共产党或亲共人士,而非台湾省籍人士。四是两蒋时期的政治与教育均以一个中国和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并无“台独”的历史基础。五是新世纪以来台湾中高等教育普及,已经推行十二年中小学教育,大学入学率高达90%以上,绝大部分受过较好教育的中青年一代,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倾向于理性经济人。

  2、“维持现状”是台湾民众在缺乏“和平统一”信息和利益预期下的权宜选择

  1980年代出现的“民主运动”是基于反抗国民党威权统治而要求尊重和认可农工利益和台湾省籍人的民主权利而发起的。在台湾地区政治解严后,本土化、民主化成为台湾社会主流,但在政党斗争中民进党日渐被殖民时期亲日买办或日人后裔等主导,“民主、自由”和“本土化”被作为标签和口号来作为与国民党争权夺利的手段。客观来说,原台湾省籍人民与大陆有长期的隔绝和被殖民历史,没有与中国大陆同步经历完整的推翻满清、以一个个民主革命谋求现代化中国的变革历程,但与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无直接的矛盾冲突,只是由于长期的国共对峙及“仇共反共丑共”教育,导致不论是原来的台湾省籍人还是1949年过去的外省人及其后代,都对大陆不瞭解、不理解而存在误解、担心,年轻人更在教科书和媒体的影响下出现国族观的混乱,对未来不确定。对于广大台湾民众而言,随着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虽然大部分都承认两岸最终会走向统一,但由于对大陆发展的瞭解少而偏颇,对大陆释放的善意和惠台政策的可能所得小心翼翼,故而在求稳定、规避风险的惯性思维下,姑且选择“不统不独”、“维持现状”来保有其现有生活。对于权贵而言,为保有和扩大其在台湾社会中的优越地位和利益,竭力鼓吹“独台”或“台独”,并以此来争取民众选票。对于已经来大陆发展多年、瞭解大陆的台商或台胞而言,若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觉悟和理想追求,仅从个人利益出发,放任“台独”可能使其争取大陆更多优惠政策,以期有利于短期内个人利益最大化。

  三、“和统”与“武统”的不同路径利益与风险

  对台湾各界和民众而言,在“独立”和“统一”之间做出选择,或在不同的“统一”路径中做出选择,都是典型的“风险决策”行为。作为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共性,台湾民众是否会在充分瞭解“和统”与“武统”的不同利益得失下做出理性选择呢?

  (一)统一有时间表也无时间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时间是由内外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决定。岛内政局变化不是决定因素,美国等国际环境都是外部因素,关键看大陆的发展和战略以及台湾人民的选择这些内部主导因素。从大陆方面看,中共十九大后,从2018年算起,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2049建国100周年,都是一个个历史性的节点,不可能不在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显着进展,或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打下坚实基础。“统一”不是“狼来了”,是大陆必然的国家目标。同时,“台独”、“挟洋自重”、美国介入等只会促使大陆加快统一的步伐。当然,台湾民众主动选择“和平统一”,越早选择越受到大陆的欢迎,这也没有时间表。

  (二)“统一”的条件和具体利益

  从40年前的《告台湾同胞书》开始,大陆一直将和平统一作为国家统一的第一优先选项。

  1、《告台湾同胞书》对和平统一政策的奠基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统一的目标、前提条件、决策主体与具体利益,奠定了和平统一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方向和原则。

  和平统一目标:尽快结束分裂局面,把力量合到一起,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和平统一前提条件: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和平统一方案决策:通过两岸商谈,结束台湾海峡军事对峙状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害。

  和平统一促进路径:推动两岸同胞自由往来,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两岸“三通”(通航、通邮、通商)。

  和平统一促进发展的共同利益: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这些年来,经济联系不幸中断。祖国的建设正在蓬勃发展,我们也希望台湾的经济日趋繁荣。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

  2、“叶九条”对和平统一利益的解读

  1981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提出“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首次解读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意涵。

  统一方案决策:除了寄希望于执政当局,推动国共合作协商和平统一外,还强调寄希望与台湾人民“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提供建议、共商国事”。

  和平统一后的台湾治理安排: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3、邓小平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原则的阐释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性地提出的国家统一方针,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邓小平强调: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1997、1999年港澳回归后,就一直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实行高度自治的“一国两制”。

  1992年10月12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江泽民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们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③

  1992年两岸授权“海基会”和“海协会”在达成和确认“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就两岸诸多领域交流合作做出了制度性安排,逐步实现了“三通”等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阶段性目标,极大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推动了两岸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以来,马英九执政时期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两岸携手不断出台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使得两岸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增多、层次不断增加,效益也日益多元。直至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后,由于蔡英文政府虽然提出“维持现状”,但拒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实际上“媚日拥美”而“拒中反中去中”,导致两岸官方交流停摆、经贸受损,台湾民众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4、习近平对两岸融合发展促进和平统一的政策

  习近平主席创造性提出了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提出将祖国统一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针对两岸复杂的外部和内部形势,明确划出了“武统”的“六个绝不”红线:“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作为对“台独”的惩戒和从“和统”转向“武统”的条件。同时突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促进和平统一的具体举措:一是“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二是“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三是“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④,更加注重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均衡性和普惠性,强调扩大台胞的受益面、增强台胞的获得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持续、健康和稳定。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宣示目标: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绝不会为任何“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进而提出推进统一的五个方面(被称为“习五条”):“携手推进民族复兴”、“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同胞心灵契合”等。在政治上,提出愿与台湾各界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愿深化两岸经济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融合发展,可以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在经济上,要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共同市场,两岸要应通尽通,甚至可以“率先实现(台湾)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在情感上,呼吁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同时也严正忠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⑤

  四、理性经济人的觉醒使“和平统一”更有可能

  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中以“货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等拼经济的选举口号及“讨厌民进党”、“讨厌国民党”等厌恶蓝绿恶斗的政治倾向取代了“肚子扁扁也要选阿扁”等“民粹主义”感性口号,表明了台湾民众已经从传统熟人社会的感性行为模式转向了公民社会的理性经济人行为模式。对于两岸和台湾的未来,台湾民众可以在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更有主动参与决定台湾未来的意愿和参与决策的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