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补足短板 提升中国经济“木桶容量”
http://www.CRNTT.com   2018-08-03 14:26:24


  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补短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为提高我国经济的“木桶容量”,国家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打出了补短板组合拳,围绕民生短板、产业短板、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发力,政策效应不断显现——

  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亦是如此。如果把“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看作结构性改革的四则运算,“三去一降”都是从“减法”入手,唯有补短板承担着“加法”重任。补不足、增动力,既可短期见效,更有长期效能,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点。

  为提高我国经济的“木桶容量”,国家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打出了补短板的组合拳,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民生短板、产业短板、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强根基,清障碍,不断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创新支撑、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政策效应日渐显现,经济发展更有底气。

  补贫困短板

  夯实发展后劲

  “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过去5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国家全面推开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财政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各地鼓励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支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然而,贫困人口还有3000多万,这是难啃的硬骨头。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发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认为,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一些致贫因素短时间内较难消除;一部分特殊类型的贫困人口,要按照现行标准脱贫还有相当的难度,必须采取超常规手段精准帮扶。要创新扶贫协作机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提高扶贫质量,确保脱贫经得起历史检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