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今世界还处在“棋战”时代吗?
http://www.CRNTT.com   2018-11-16 00:09:51


当今世界处在棋战时代,我们应当用这样的时代观来看待中美矛盾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评社╱题:当今世界还处在“棋战”时代吗? 作者:黄嘉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特邀研究员

  当今的世界乱哄哄,是仍然处于棋战阶段,还是进入了“新冷战”?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某些地区争端中的确出现了近似“新冷战”的现象,也的确有人想把这个世界拉入“新冷战”——如特朗普就可以说是一个兼具冷战和棋战风格的新生政治人物。但从宏观上看、从时代走势和多数国家的追求看,应该说棋战的基本特点没有变,这个世界还处于棋战时代!!

  一、引言

  在1998年1月的《中国评论》创刊号上,我发表《棋战时代——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思考》一文,提出从冷战结束到现在、乃至今后数十年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一国内部对立的两大或几大政治势力之间,将在一种既不同于热战时代,也不同于冷战时代的新型关系架构中共存,其特点类似棋手博弈时的关系:就纹枰上的较量而言,双方是争输赢寸步不让的“敌”;但大家坐到一起切磋棋艺,使彼此都能享受到下棋的乐趣、提高下棋的水准,分享比赛奖金,又是能共同获利的“友”。这样的新型关系架构,笔者称之为“棋战”。当年之所以想到要研究时代性质问题,一是受到汪道涵老先生的点拨,二是得到《中国评论》郭伟峰社长、周建闽总编等诸多老友的加持。同年9月,又循此思路在《中国评论》第九期发表《棋战思维与两岸关系》一文。此后研究重点转向台海两岸的和平与战争问题,曾从棋战的角度概括了当代战争观的几个新特点,虽未公开发表,但结合前两篇文章的内容,形成了一套关于棋战的论述,每年就此给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开一次专题讲座。

  2013年,在我六十生年,又是《中国评论》的老友们,热心地帮我出版一本自选文集。为了表示对《中国评论》的感激、也是对自己杜撰的棋战论述“敝帚自珍”,乃以“大棋局”为该文集命名,并将“棋战时代”一文列为该文集的开篇之作。

  然而,我毕竟不是国际问题专家,对时代性质问题的关注只是“玩票”性质,个人其实也不很在意这套论述能得到多少人赞同。反正这些年来,政界、学界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就是要建构一种不同于热战、也不同于冷战的国际新秩序,特别是大国之间应该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对我而言,当年想要的、呼吁的就是这种“新秩序”,至于管它叫什么、叫“棋战”或别的,并不重要。

  不想这两年来,国际形势突变、大变:英国脱欧,右翼势力在欧洲崛起;美国特朗普上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并在亚、欧、非洲推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美俄矛盾加深,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美俄在叙利亚对峙;朝核危机出现转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等。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有人认为当今世界进入了“新冷战”,也有人认为:“‘新冷战’无法正确描述当前非常复杂的美中关系”,“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描述它”①。这使我再度萌生研究时代性质问题的心思,于是写就这第三篇论棋战的文章。

  二十年前,我之所以提出“棋战”概念,就是感到单纯讲“和平与发展”太温情,至少从字面上看不到矛盾、冲突甚至局部战争的另一面,所以用“棋战”的“战”字来凸显这另一面!然而,与热战和冷战时代相比,棋战时代的国际矛盾毕竟具有新的特点,我在二十年前的论文中曾经概括了四个〔2〕,后来又补充了关于战争观的一点。以下就来论证这五个特点今天依然存在,以说明这个世界仍处于棋战时代(限于篇幅,主要以中美关系为例)。

  适逢今年又是《中国评论》创刊二十周年,谨以此文聊表贺忱!衷心感谢二十年来《中国评论》对我的支持爱护,衷心祝福它越办越好!

  二、在“棋战”时代,经济领域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赛场

  “热战”是以“民族”问题为轴心展开,胜负的表现是“我主你奴”。“冷战”是以“民权”问题为轴心展开,胜负的表现是“我正你邪”。而“棋战”则是以“民生”问题为轴心展开,胜负的表现是“我强你弱”。

  特朗普的战略就是以改善美国的民生问题为轴心,首要是振兴美国经济、特别要振兴美国的制造业;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美国优先”,美国要抢占最大份额,要尽可能多捞钱。特朗普并不在乎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即使在中美贸易战最紧绷的时刻,他也一再说“我与习主席是好朋友”、“我非常尊敬习主席”,他也不止一次说过,他们(指中国)的制度似乎对治理他们自己的国家和提升其人民的福祉很有效(大意)。他停止了给“颜色革命”和海外民运组织的拨款,他执政后美国的外宣也不再热衷于批评他国的人权和民主问题。

  在国际事务上,特朗普希望“战略收缩”,即减少美国对世界各地事务的参与及干预,他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美国有什么好处”?所以他要求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盟友多分担“集体防卫”的开支即多交保护费。他对中国出手,也是从贸易战开打。

  近两年来,特朗普政府的高官、美国国防部和各大智库相继发表言论和研究报告,将中国列为未来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较近的例子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9月20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当被问到莫斯科和北京哪个是对美国更大的威胁时,“蓬佩奥似乎毫不迟疑地说:俄罗斯是侵略性的。但是就长期来说,如果要论及谁会威胁到美国人的收入,谁会真正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增长,那么中国肯定是美国最大的威胁”③。

  从棋战的角度看,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根本不可能躲到一边闷头发展,你必须参加各种赛事,换言之必须与对手博弈。而今最高水准的棋手——棋王——认为你是真正的对手,这其实是中国的光荣,也是早晚要到来的事,韬光养晦也掩藏不住了。真正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是,两大对手会怎么相处?这场赛局将如何结束?须知棋战中的对手关系是不同于冷战更不同于热战的!以蓬佩奥的话为例,他特别说明了“俄罗斯有侵略性”,暗示中国没有这个问题,中美之间不是热战的关系;他也没提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暗示也不是冷战的关系。他认为中国真正的威胁,是威胁“美国人的收入”和“经济增长”,这就是棋战的内容了,这方面的威胁再大,也不至于影响国家、民族的存在,不会导致政治体制垮台。

  中美之间的矛盾是全方位的,分布于政治、意识形态、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也都有尖锐的分歧甚至对抗,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等,因此很多人认为美国在未来几年一定会利用这些问题向中国全面施压,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然而问题是美国的最终目的到底为何?是要把中美矛盾全盘激化,把斗争焦点从经贸领域转到政治、军事领域,与中国作你死我活的终极对决,将中国彻底击败、打垮?还是利用这些问题作为经济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迫使中国在经济上吃个大亏,进而迫使中国服从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从而在经贸和高科技领域让中国永远居于美国之下?我认为美国(目前则是特朗普政府)的选择是后者。

  可能有些人还会在意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上的“正邪之分”,也可能有些人还在心里设想让某国做“天下之主”(这样的人美国有,中国也有);但从国际关系的走势特别是大国关系来看,想搞“我主你奴”已成笑柄,争辩什么“我正你邪”也越来越没意思。大家真正比的是综合国力的强弱,首先是经贸、科研的实力。这就是所谓“时代潮流”,在此时代背景下,未来若干年中美谁都不会主动选择与对方彻底翻脸,双方博弈的主场还是在经贸、科研领域,比拼的还是在和平、合规、互动的条件下,谁的棋力(发展速度、品质)增长更快。美国的战略目标不是彻底摧毁中国(如果中国自己搞垮自己,美国当然也乐见),而是用各种手段牵制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中国长久居于“第二”的位置上;而且这个“第二”要与“老大”保持相当一段距离,不能让其轻易赶超上来。

  简言之,中美成为彼此最大的战略对手是早晚要来的事,但今日对手不同于往日。不能动不动就说对方“亡我之心不死”,他即使有这个心,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了。如果过分夸大两国矛盾的对抗性,把棋战当作冷战或热战来打,那么将会犯极大的错误!

  三、在“棋战”时代,将以三总分的计分方式弱化冲突力度

  既然都不愿死拼,就必须给自己、也给对方留余地。我二十年前有个形容:“热战”是让对方亡国亡种的零和搏杀,胜者得一、负者负一;“冷战”是让对方亡政易帜但不亡国的一种抗争,胜者得一、负者得零(对亡政易帜的结局,会有很多国民认为应是负分,但也有很多国民持正面欢迎的态度,故以零表示);而棋战是胜方得二、负方得一,所谓“负方得一”不是说负方永远能得一半,只是形容“冲突力度弱化”,实际是指三点:⑴结局不涉死活;⑵从长远看经贸交流必然双赢;⑶大国之间争端以和平妥协方式解决,只要赢者有某种妥协,就算败者得一分;其实胜负比例可能远远超出“二比一”的程度。

  下面看实例:

  1,棋战的负方只是被削弱,不是被消灭。在棋战中,自己的鸡蛋也在对方的篮子里,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所以得胜的一方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还要给对方“留条活路”。如中国的中兴公司买不到美国高通的晶片就得倒闭,但高通的晶片也少了个大买家,当今世界几乎没有别的买家能填补这个窟窿。于是美国在狠狠制裁了“中兴”公司之后,又批准了中兴继续从美国购买晶片。

  2,棋战时代,高科技与现代交通的发达使“世界变小”,各国的经贸交流越来越密切,“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其最重大的表现就是将形成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在全球自由流动的统一的大市场,它将极大地强化各国人民的相互依赖。有人设想中国某一天可以带领自己的追随者建立由人民币为结算单位的贸易联盟,与美国领导的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贸易阵营分庭抗礼;也有人担心好“蛮干”的特朗普有一天会退出WTO,然后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建立一个“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新的贸易同盟,从而迫使中、俄等其他国家也建立他们的经济阵营。这样的设想和担心都是建立在彼此高度怀疑甚至仇恨对方的基础上,实际是想“回到冷战”!然而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此刻早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在经济上完全分道扬镳,对双方都是巨大的伤害。对中国而言,在某些交易中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是可以的,但想让人民币全面替代美元,还有漫漫长路要走;中国也找不到能替代美国加上其经济伙伴的那么大的市场。对美国而言,与中国切断经济联系也是无法想像的,其零售商品价格将暴涨,其制药业将几乎无原料可用。

  3,大国间争端以谈判妥协方式解决。棋战最常见的矛盾冲突表现为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再激化就是贸易战。冷战时期,贸易战仅见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但作为冷战主角的两大阵营之间并没有贸易战,因为双方根本没有大宗贸易往来,甚至基本上是隔绝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贸易战并非冷战的内容。到了棋战时代,才首次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大国之间出现贸易战,但目前资料并不能证明美国挑起这场贸易战就是要追求“冷战式的目标”即打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不能说它仅针对中国,因为与此同时,美国对欧洲、对加拿大都挥动了关税大棒。

  棋战时代的贸易战打得再凶,也不至于变成热战、冷战时期的敌我关系,无论是主动挑起贸易战的强势方、还是被动应战的弱势方,都准备最后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欲求谈判成功,就必须双方都做出妥协。2018年6月1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共同会见记者,王毅当着蓬佩奥的面表示:“中美经济团队迄今就两国经贸问题举行了多轮磋商,双方达成了重要谅解和共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同意采取建设性方式来处理分歧④。”从美国而言,正如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司徒文所说:“中美贸易战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经济秩序已逐渐不能充分运行,美国需要新的秩序”;“尽管如此,美中也不会爆发全面冲突,因为避免核战争是双方共同利益。”⑤从中国而言,中国官方媒体在报导和评论中,最早使用“贸易战”一词,后来全改成“贸易摩擦”或“贸易争端”,这一点“小改动”,其实透露了官方想降低冲突力度的“大用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