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营的胜算在哪?颇值研究。 |
中评社台北1月7日电(评论员 刘性仁)当民进党柯建铭抛出冻结台独党纲,虽是昙花一现,多数党内同志亦不看好,更有人认为是选举策略,为民进党2016年大选及若执政后的中国政策预先铺陈,最起码的是,民进党愿意为选举寻找各式各样的路径,从2014年初选提名到整体布局,一个团结的民进党都如此战战兢兢,反倒是蓝营,面对到分裂不团结的情形,倒还是鸭子划水、老神在在。
事实上,从任何角度来看,无论就执政情况、团结程度、理念精进、甚至于基本版图及支持者的认同、热情、世代传承、媒体生态及募款能力,蓝营都出现相当大的隐忧与危机,不仅2014年年底的选举,关键地区的提名候选人仍扑朔迷离,在执政理念及执政成绩上,面对一个并不友善的媒体监督环境及民众高标准的期待,蓝营的胜算在哪?颇值研究。
首先,就执政行政部门情况来看,人事问题始终是媒体议论的焦点,尽管许多都是捕风捉影,无中生事,但不容否认却已对执政力量及“内阁”团结及信心产生相当大的冲击与分化作用;民众更将大小不如意的事,全部都怪罪到马政府的身上。台湾面对内有各项议题接踵而至的考验,外有因应国外及大陆不断变化的情势所必须调整的策略及作法,台湾面临大环境及整体结构性的障碍,说句坦白的,台湾很难在短期内有重大而明显的改变,特别在重要政策根本推不动,政府失灵的危机显现,故执政当局更应该上紧发条,全心全力,展现魄力与决心,无论外界是如何的批评及攻击,都必须在倾听之后拿定主意,勇于任事,贯彻到底。
其次,蓝营面对到大蓝与小蓝间的矛盾,大蓝内部又不断从各种人事及派系中见缝插针,团结似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大蓝与小蓝缺乏深入沟通,无论在价值思想及对政策的看法,特别在提名策略上完全没有一套总量管制的整体方案,提名出来的人选,也往往成为有心人士攻击党中央的工具,没被提名的人如何安抚与协调?如何对权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如何在最后的关键执政岁月中进行最后一波的努力及反转?在在都是考验到蓝营内部。没有大局的考量,只有自身的盘算,站在蓝营支持者的角度来看,蓝营内部的矛盾其隐忧绝不小于外在的挑战,蓝营如果还不有必须团结的危机意识,恐怕日后的发展相当堪虑,将面对发展上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