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惠台政策推动两岸 实现“心灵契合”的统一
http://www.CRNTT.com   2018-06-29 00:15:21


惠台政策必将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评社╱题:“惠台政策推动两岸 实现“心灵契合”的统一” 作者:吴宜(北京),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

  国台办联合多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实施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充分体现了大陆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和全局出发,“以民为本”作为大陆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对台政策上即强调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更加自信和从容应对台湾问题的崭新思维。31项惠台政策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落地之实,前所未有,是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里程碑,必将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推动两岸最终实现“心灵契合”的统一。

  一、“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在台湾问题上的体现 

  自台湾问题产生以来,大陆就始终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考虑,高度重视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人民福祉。

  1979年元旦的《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誓了争取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呼吁结束两岸隔绝状态、实现“三通”、开展人员往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举行和平谈判等,此后中央和地方均不断出台多种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赴大陆实现骨肉亲情团聚、在大陆投资兴业发展等提供政策支持和创造有利条件。此后,两岸逐步恢复实现交流交往。由于制度的差异,大陆对台胞进行经济行为比照外资、社会行为比照外籍人士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管理,曾使其享受了“超国民待遇”,但客观上也产生了“内外之别”,不利于其融入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增强对大陆的认同。

  随着国际形势、两岸实力对比及岛内形势的变化,差异性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一是在内外资企业享受待遇逐步拉平的大趋势下,台资企业享受的优惠减少,但基础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投资因“视同外资”而无法进入。同时,多数台资企业仍以“两头在外”的“飞地”经营模式为主,台商转型大陆内需市场或产业升级遭遇到了与内资企业“差别待遇”的障碍。

  二是台胞生活圈游离于当地主流社会,“自成一体、抱团取暖”,难以真正融入在地。因此,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领域中实现与大陆企业和大陆同胞的“同等待遇”,成为台资企业和各界台胞的日益高涨的呼声,大陆方面也陆续出台多项惠台及便利性措施。

  “以民为本”是大陆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的突出特征,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民本”的治国理政指导思想,强调“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体现在对台政策上即强调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提出“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并回应台胞要求“同等待遇”的呼声,指出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惠互利,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加台湾同胞福祉”。同时,“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惠台31项措施正是在多个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协调多部门的,不仅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回应了台胞的多层次需求,而且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给予台胞在这两大领域中与大陆同胞的“同等待遇”,致力于提升台湾民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是在对台政策上践行“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

  二、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应对台海局势变幻,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必将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强烈愿望,台湾问题如何解决更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期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岛内外形势,各界对统一的途径和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和争议,尤其在民进党再度执政后岛内多股“台独”势力蠢蠢欲动、外部势力干预力度加大的严峻情势下,两岸如何实现统一、实现什么样的统一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31条措施协调整合了大陆多个部门联合发文,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也是大陆多部门统一对台思想的重要体现,更表明了大陆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坚定自信从容的态度。即无论台海形势如何变幻,大陆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及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同时,坚决“反独、遏独”,也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通过给予台湾同胞同等待遇,密切两岸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交往,尽最大的努力追求以两岸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的统一。

  两岸关系发展的经验表明,不论岛内政党政治形态如何,任何政治势力均无法阻挡两岸民众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潮流。从蒋经国以“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拒绝《告台湾同胞书》的“三通”等主张,到李登辉的“戒急用忍”、陈水扁的“激进台独”,再到蔡英文上台以来的“渐进式台独”,都无法隔断两岸骨肉亲情,都阻挡不了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强大内生动力,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的事实多次迫使台当局逆潮流而动的政策措施不得不跟随做出调整。31条措施顺应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内在需求,并以更大的格局和更前瞻视野,切实以“两岸一家亲”理念,以“同等待遇”落实台资企业是中华民族经济、台湾民众是中国人,让更广泛的台湾同胞深层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让更多的民众有获得感,并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这将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长远看将推动岛内那些被选举利益绑架或“台独”执念绑架的政治势力转变立场。

  三、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红利将惠及更多台湾民众进而化解岛内疑虑

  2008-2016年两岸经济制度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因内外部因素制约而进展有限,岛内对两岸经济合作疑虑上升。在两岸产业竞争方面担心大陆“红色供应链”挤压台产业发展,在两岸经济红利分配上认为“大财团和买办获利,普通民众无感”,特别是年轻人相对剥夺感较强。31条措施的出台有助于提升台湾民众获得感,化解疑虑。

  在投资等经济合作领域中给予台商12项含金量非常高的同等待遇,对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大、中、小型台商均有实质性的助益,为台资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其中,明确台企可参与“中国制造2025”、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采购、国企混改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有助于台企高水准参与大陆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率先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更深度地加入大陆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同时,对台资企业用地、租税、融资及行业优惠等给予同等待遇,还特别对集约用地的鼓励类投资用地给予同等最低地价标准的70%优惠;并继续在中西部、东北地区设立两岸产业园区、台商投资区等,有助于帮助各类台商实现产业的转移、转型、升级。

  为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台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相关措施中,更是多维度、精细化地面向各行业、各界别、各层次的台胞在大陆发展需求给予充分考虑。特别具体地对台胞开放53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和81种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目录,共计134种职业资格考试。同时,务实灵活地采认医师、金融等在台已有职业资格的人员的从业资质,极大地便利了台湾专才的大陆执业等。这对于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有意赴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和专业人士而言,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利多,有助于化解他们对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疑虑。 

  四、提升台胞对大陆的体认,促进两岸实现“心灵契合”的高品质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追求的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心灵契合的统一”才是高品质的统一。

  一段时期以来,因岛内周期性选举利益至上,民进党无意也无力调整其“台独”立场,国民党不敢旗帜鲜明地追求统一、引领民意,导致岛内呈现统派弱势、“独派”嚣张的整体态势,岛内不少民众受选举民粹、“台独”言论的蛊惑,对大陆仍存在偏见,是两岸关系迈向和平统一亟待破解的难题。31条措施以开放、自信的态度,鼓励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并真正地把台胞当成“一家人”,让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参与到大陆各类评价体系乃至基层组织治理体系中,如开放台胞申请“千人计画”、“万人计画”和各类基金专案、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专案评选、荣誉称号评选,以及社团、行业协会、基层工作等。一方面,有助于台胞在大陆长期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台胞深度融入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打破过去因制度藩篱所带来的心理隔阂和认知偏差。

  长期看,台胞在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参与将逐步带动政治领域的参与,类似“卢丽安模式”的爱国促统台胞精英将不断涌现,有助于促进两岸民众的高政治领域的情感交流,推动两岸实现“心灵契合”的统一。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5月号,总第245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