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社评:希拉里的外交遗产 制造麻烦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0:03:07


 
  现在美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奥巴马重新当选之后,在其出访缅甸等亚洲国家的过程中,强调最多的是经济合作。但美国的TPP战略威胁到了东盟希望主导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设想,为抗衡TPP的影响,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倡议,在今年11月的东亚峰会上,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印就启动RCEP谈判达成原则共识。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无可厚非,这是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的体现,也是美国对过去10年反恐战争的反思和修正,但其实现途径存在根本性错误。这种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与将美国引入反恐战争的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一致的,那就是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列奥•斯特劳斯(Leo Strauss)式哲学思维和美国特有的“山巅之城”的宗教式定位:美国永远处于自然正当的(Natural Right)一边,永远是国际秩序的主导力量,其他国家和文明都应听从美国的安排。当然,对希拉里这一代美国精英来说,“美国领导世界”的价值信念刻骨铭心。

  但希拉里混淆了,中国不是前苏联,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主动适应国际秩序的结果,美国不应用“围堵”的方式对付中国。其实,21世纪的许多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合作解决,包括经济问题和安全问题。但美国应该认识到,东亚的经贸网络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其他国家若要获利就必须和中国合作,这是市场的力量决定的,而非人力可以扭转的;并且中国能否崛起其决定力量来自中国内部,外部力量无法遏止。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包容。但希拉里国务卿的外交指导思想还是冷战思维,是竞争和遏制,而不是合作和包容,这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造成地区局势不稳和战略本身失衡的关键。

  希拉里国务卿即将卸任,但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仍将继续下去。希拉里身后不仅留下了尚未完成的“亚太再平衡”,还有中东和南亚的一系列动荡,有待下任美国国务卿克里解决。希拉里的成败经验值得下一任美国国务卿深思和借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