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所以采取这种外交政策是由于其多层次的国家利益追求。在全球秩序层面上,印度对多极化的追求与中俄等国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因此印度加入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并曾为金砖国家合作的发展提出建立“南南合作银行”等有益的倡议。但随着一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势头放缓,国际上怀疑金砖国家的杂音泛起,印度一些学者也开始认为金砖国家合作能给印度带来的机会微乎其微。今年的金砖国家峰会虽然在印度举行,但与以往在G20峰会之前召开不同,是放在G20峰会之后,并且现在其议题主要集中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缺乏地区事务和国际层面的协调。
而地区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是莫迪政府外交行动超越“不结盟”精神的主要原因。印度不希望美国继续在亚洲充当霸主,但也不希望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国家。这不仅是由于中印两国之间存在边界和历史问题,主要是因为印度在用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来看待中印崛起问题。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印度有一种战略上的焦虑,因此希望制衡中国,不仅要与日本加强战略安全合作,也要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合作,在南海等地区问题上牵制中国。印度与美国的合作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但在与美国合作问题上,印度既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发展自己,制衡中国,同时又不想失去所谓的“战略自主”,完全沦为美国用来制衡、甚至遏制中国的工具。美国对付欧亚大陆国家的手段一向是充当“离岸平衡手”,利用地区次强制衡首强。在重返亚太的过程中,美国仍是故技重施,中印矛盾是其重返亚太政策的基石之一。至于这会不会导致地区混乱,影响地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在美国的首先考虑之内。
印度一向自诩为坚守国际道义的国家。地区稳定是中国与印度的共同追求,但地区稳定需要大国发挥引导和表率作用。在此问题上,作为区域外大国的美国与区域内中俄印等大国的利益追求是不一致的,欧亚大陆的稳定尤其需要中俄印三国的合作。在中俄印三角中,中俄与印俄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远超中印,这是一种“浪漫三角关系”。要将“浪漫三角”转变为稳定的“三人共处”关系,仅靠俄罗斯搭建“费尧之桥”可能是不够的,虽然俄罗斯学者对此很有兴趣。要真正实现地区稳定,中俄印三国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共享、包容的地区安全架构。这一架构不排除美国,但不能是美国主导的那种将一些国家排除在外的“轴心——轮辐”结构,更不能是亚洲版的北约。在新的地区安全架构中,每一个国家的安全都将受到条约和制度的保障,而地区大国也都能在尊重其他国家安全的基础上享受到应有的战略纵深。中俄印应在新的地区安全架构的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这一新的地区安全架构也将是“一带一路”倡议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