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洞朗对峙与中印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7-11-28 13:17:52


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中评社╱题:洞朗对峙与中印关系 作者:刘宗义(上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今年夏天,洞朗对峙和中印关系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国际热点之一。中印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的军队,在中国洞朗地区进行了长达70多天的对峙。洞朗对峙虽然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但该事件是印度对中国地区政策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暴露了印度的战略野心和对中国的真实态度。洞朗对峙可能将改变中方对印度的战略定位,改变中印关系的发展方向。

  洞朗对峙是印方精心策划的

  2017年6月16日,中国边防部队工程人员在临近不丹和印度的西藏自治区亚东县洞朗地区开始施工修建巡逻道路。事前,中方曾就此知会印度方面,印方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但到18日晚间,印方突然派出约200名军人携带推土机和轻武器,越过中印之间已定锡金段边界进入中国境内,安营扎寨,阻挠中国工程人员继续施工,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开始。

  在最初的报导中,印度媒体众口一词声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越界侵犯了印度领土,后来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承认是印度方面越过了边界,但认为中国是在不丹领土上施工,而这一地区位于中不印三国交界处,中方单方面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现状,威胁着印度本土连接其东北部的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因此印度有安全关切。并且,印度推出不丹,逼迫不丹方面发表声明抗议中国在所谓争议领土上修建道路,表明印度是为不丹伸张正义,反抗“中国侵略”。

  从洞朗对峙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机来看,洞朗对峙是印方精心策划的。中印两国边界由于大部分没有划定,因此出现边界对峙已经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情了。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特别是每当中国或者两国关系有比较重大的事件发生时,边界地区就经常发生对峙。但此次不正常的是,对峙发生的洞朗地区属于中印之间为数不多的已定边界地段,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是发生在未定边界地段。中印锡金段边界早就由中英1890年条约规定。虽然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不同于中方代表未正式签字的《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是由双方政府代表正式签过字的,并且后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赫鲁政府反复确认过的。即使不丹认为该地区存在争议,与印度也没有任何关系。

  从时间方面来说,洞朗对峙发生的时间非常诡异。首先是在中国-不丹边界谈判进展比较顺利,双方将达成协议之时。2016年8月,中不第24轮边界会谈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曾表示,中不边界谈判近年来已取得重要进展。考虑到不丹方面对1890年条约仍有不同看法,中方愿意与不丹通过和平方式“一揽子解决”。其次是事件发生在印度总理莫迪访美第一次拜会美国总统特朗普之前,并且印方媒体统一口径集中报导洞朗对峙的时机也正好是莫迪访美之时。再次,对峙事件发生在美日印马拉巴尔海军演习之前,马拉巴尔海军演习正好全程发生在洞朗对峙期间。最后,洞朗对峙发生在金砖国家峰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

  洞朗对峙透露出的印度战略意图

  洞朗对峙是印方对中国地区政策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暴露了印度的战略野心和对中国的真实态度。其目的可能不仅仅是印方声称的要保障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其真正目的可能是企图一举扭转中印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态势,加强其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小国的控制。

  印度方面之所以敢于采取越界与中国进行军事对峙的方式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首先是由于其根深蒂固的全球大国野心、南亚霸主心态、势力范围观念和零和对抗思维。莫迪上台后,印方高层认为印度进入独立以来、继尼赫鲁和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之后的第三个强盛期,对自身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印度希望成为多极世界和多极亚洲中的一极,但特别担心当今世界有可能会演变为中美两极,或形成中美共治局面。印度不希望中国成为亚洲主导力量,以地缘竞争思维对待中国的经济合作倡议,认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及中国与尼伯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侵犯了其势力范围。尤其对中巴关系耿耿于怀,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将增强巴方国力,瓜达尔港将阻断其西向海洋通道,威胁其国家安全,因此过去两年里不断声称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喀什米尔,侵犯了印度的领土主权,同时不断企图给巴方贴上支持恐怖主义的标签,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做掉中巴经济走廊。2017年5月,北京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唯一没有参与的大国。

  其次,印方对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捍卫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存在误判。印度战略界认为中国担心与其他国家发生武装冲突将损害和平发展战略和中国一贯宣导和平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的国际形象;担心武装冲突将影响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和中印经济合作;干扰“十九大”和厦门金砖峰会;同时认为我国正在进行军改,军队尚未形成战斗力,因此不敢对印度动武。印方对洞朗对峙时间点的选择体现了印度人的精明。

  再次,印方相信与中国进行军事对峙将得到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印度虽然担心出现中美共治的局面,但更相信中美关系会像冷战时的美苏两国,美国将千方百计遏制中国。印度作为中美竞相争取的物件,将在世界和亚洲秩序中占据重要位置。现在,不仅美国,日本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希望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印度企图利用中国地缘政治压力较大的时机对中国进行战略讹诈和要胁,逼迫中国接受它的要求。

  最后,是莫迪及其所倚重的多瓦尔等人惯于投机的本性使然。莫迪对外做派强悍,而多瓦尔等右翼人士认为强硬姿态将迫使中国让步,企图通过制造舆论压力、赢得美国支持、触碰中国敏感领域等制造麻烦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过去两年里,印度不断在台湾、达赖等问题上挑衅中国。而莫迪鼓动起来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更进一步冲昏了印度决策者的头脑。

  在对峙过程中,印方反复强调希望就洞朗对峙与中国和平谈判,双方同时撤军。后来又寄希望于拖到大雪封山,双方同时撤军,或中国被迫单方撤军。其目的就是要中国承认锡金段边界存在争议,印对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关切合理。如果印度的目标达到,那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多年来与南亚、印度洋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将来南亚、印度洋国家与中国合作时将不得不看印度的眼色。

  中国和平解决洞朗对峙的考虑及双方得失

  持续70多天的洞朗对峙以印军全部撤出中国洞朗地区为标志而宣告结束。在处理洞朗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方面确实像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讲的那样,做到了仁至义尽。虽已布下堂堂之阵,但一直保持克制,没有采取武力清场或小规模军事冲突的方式来结束对峙,而是尽量采取了和平手段,没有让印度人感到灰头土脸,给印方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脸面,体现了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的确,中方之所以选择以和平方式解决洞朗对峙问题,原因之一是厦门金砖峰会,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因为相对于中国,印度更加需要金砖国家组织。实际上,印度人特别担心由于洞朗对峙迟迟不能解决,印度总理莫迪将无法体面地来参加厦门金砖峰会,甚至印度将被排除出金砖国家组织。从这个角度来讲,印度甚至比中国更急切地希望早日结束对峙。①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