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台湾统派的困境
对台湾统派而言,长久以来是处于非常艰辛的困境。就长期而言,台湾是面临国府在台湾50年的妖魔化教化及李、扁执政下对大陆的负面宣传。就短期而言,是现实法律/行政上所衍生的困境,就法律层面而言,“中华民国”的法律犹如两面刃,民进党就以“中华民国”的安全为由,以“中华民国”的法律打击台湾统派,例如整肃新党三杰等人,制造统一的寒蝉效应。
1、“统一”成为禁忌: 无可讳言,岛内台湾统派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统一”遭到妖魔化后所形成的意识形态阻力。台湾在历经两蒋时代四十年的冷战反共宣传,将大陆妖魔化,“统一”不但是政治不正确,在戒严年代是思想有问题,甚至必须付出入狱坐牢的代价。李登辉执政时,李是打着“国家统一纲领”的旗帜反统一;2008年5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政策强调“不统、不独、不武”,柔性否定“统一”。陈水扁则是公然以“平等”为由拒统,称“平等就是平等,不应有某人是中央,而另一人是地方;一位是主人,他人是佣人”,全盘否定统一;故不论是柔性否定或是刚性否定“统一”,李、扁甚至异口同声抨击接受“统一”就是出卖台湾,向中共投降。因此,70年来,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是如此的否定“统一”,这使“统一”成了政治禁忌。
2、“中华民国”法令的反威慑: 另一个问题,是“中华民国”的存在,即使是岛内蓝营群众,也不乏强烈认同“中华民国”者,他们虽然也支持统一,但受制于“中华民国”治下之思维,难有坚定的统一信念。“中华民国“原本就是中国,孙中山先生不就反覆言必称中国?但诡谲的是其治下民众,每遇台独抨击卖台/投降,就未能理直气壮回应。因为,大家出生成长的经验都是在“中华民国”体制下,至于菁英,不乏其一生荣华与“中华民国”政体连结难以割舍。
3、传统忠义之辩VS西方设定的忠义之辩:台独选举的时候绿旗如海,在野时对“中华民国”弃之如屣,但执政后却藉“中华民国”之壳,技巧地将中国传统忠义的“投降”观念与“统一”相连结,至于台湾优秀飞官在西方受训,依还辑推理,当然是以母国为设定的假想敌,兄弟相残,莫此为甚,影响所及,蓝营不乏自己跨越不出“中华民国”政体的传统忠义心理障碍,遑论公开坚定主张统一的理念。
就以冷战产物的黑猫中队的历史诠释而言,当首架U-2侦察机取得中国大陆发展核武的机密胶卷降落台湾,美国CIA站长克莱恩(Ray S. Cline)回忆称,当他见到所摄照片时是“欣喜若狂”。美国特务克莱恩的“欣喜若狂”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及后1965年1月,当时遭击落的U-2飞官张立义,历经九死一生、夫妻离合,最后是参加2015年10月1日北京九三阅兵,旋赴内蒙谢恩还愿,“汉翔万里,锦绣河山,故国雨露,存殁两浴”,因为两岸本源一国。
因此,在统一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武装理论建设,建构新史观/新国族认同,巩固深蓝之统一信念,召唤浅篮支持统一,其首要之务尤是恢复其视中国为祖国之认同,突破台湾同胞未能视中国为祖国的心理枷锁。
五、台湾统派加强理论建设
展望未来,台湾统派在独派执政所犯错误的基础上,乘胜追击,在其所犯的长期错误上,长期追击。当然,在乘胜打击独派执政所犯的错误时,也要同步强化台湾统派的自信。在“去仇中论”的新民意下,以加强理论建设方式,促成第二波的国族认同转变,及两岸从事政治谈判为目标。在提及台湾统派的历史任务时,笔者认为台湾统派首先要客观认清前述困境、现有实力和存在的意义,而后与时俱进地发挥各自自身优势。
台湾统派因不具公权力,故不宜过度自我膨胀,未来两岸谈判肯定是经由台湾当局与对岸谈判签署协议,但台湾统派也不宜妄自菲薄,因台湾统派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旗帜鲜明的统一信仰。台湾统派因信仰而跨越“统一”政治禁忌的心理障碍,故可以其存在,证明台湾有这么多人不但主张统一,并且视中国为祖国。因此,台湾统派可以现身说法加强理论武装建设。对此,笔者提出“参与国家治理”、“一国两制台湾化”两个口号,其内涵论述略陈如下:
1、参与国家治理:前述独派论述,无可讳言,乍听之下,不乏民众为独派“卖台/投降”等歪理震慑,因为在我们中国人忠教节义的道德下,“卖台/投降”是道德的。对此,我们不但要据理驳斥,还要提出积极细腻的论述。事实上,大清对明郑降清完成统一,用词用字就很经典细腻,文献上称郑成功孙郑克塽是“纳土输诚”。因此,笔者依“参与分享经济发展红利”论,提出同步平行以“参与国家治理”论,批驳“卖台/投降”论,前者是经济参与的概念,后者是政治参与的概念。
论述需与时俱进地指出,大淸200年、民国和中共建政70年,我台湾同胞都有参与国家治理,尤其是台湾同胞还参加对日抗战呢!其中尤其是后者,上世纪台湾人蔡啸,就二次出任空军官校校长官拜大校,苏新曾出任外交部日本科科长,今天苏辉还位列国家领导人的台盟主席等,故两岸统一是我们台湾同胞恢复参与国家治理,那是我们台湾同胞的光荣,也是我们台湾同胞的权利。
2、一国两制台湾化:日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首次提到要“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因此,生为在地人的台湾统派我,看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很受启发,因为我们生长在台湾,生活在台湾,具有临场感的优势,我们更有多一份的使命。
(一)“一国两制”实践的时间性:“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与时间相连结,故其在港实践具有立即性、时效性和强迫性。昔日香港回归,1997年是英国交还香港的固定最后时间结点,以此倒推1980年代中期,中英就不得不谈,还是英国人先提出,随着时间逐渐接近1997,“一国两制”不但是不得不谈,并且还要加速谈判,使其具体可操作。
但是两岸统一却没有固定的最后时间,所以“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实施没有倒数的时间压迫,使得台独政治人物李、扁等可以长期的妖魔化“一国两制”,或以拖待变,或将其固化永久化。但是,习主席是首次提,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的紧迫时间思维。
所以,我们一定要具体批驳“一国两制妖魔化”,而且要坚信,只要时机成熟,台湾社会一定会接受一国两制的“统一”概念;例如在蒋经国未开放探亲前,台湾社会不就视大陆为匪区?然而一旦政治时机成熟,准许开放探亲,台湾社会认知就一夕翻转。故日后一旦时机成熟,台湾社会肯定会接受“统一”、会接受“一国两制”;对台湾统派而言,是要在时机成熟来临前,做好前置准备工作。
(二)先一国、后两治:台湾统派在向台湾社会推动宣传台湾模式的“一国两制”时,要勇于说清楚讲明白,诚如习近平在香港所言,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正确处理特区与中央的关系。因此,在论述“一国两制”时,第一要务就是驳斥台独蓄意曲解挑拨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主人与佣人关系的论述。反问独派,难道花莲要和台湾当局争平等?难道花莲是台湾当局的佣人?花莲当然是属于台湾当局管辖。相对的,统一后“一国两制”当然有中央与地方之分。所以,我们在论述“一国两制”内涵时,要勇于提出“先一国,后两制”的概念,绝不可让独派有颠倒主从的挑拨离间的机会。
(三)兵棋推演VS纳土输诚/ 接受“一国两制”:未来在台湾实施的“一国两制”,肯定是台湾化的“一国两制”,这是新生事物,邓小平一切不变的说法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在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充分考虑和结合台湾现实情况,找到“‘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
据此,为减少台湾社会因长期遭扭曲与恶意抹黑而对“一国两制”所形成的心理障碍,我们可结合台湾实情,从台湾本土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案例探讨。例如1683年7月清郑澎湖海战之前,明郑官兵誓死保卫东宁(台湾),谁敢贰心?但澎湖败战,民心思变,愿两岸统一。康熙皇帝在郑克塽“纳土输诚”后,仁义安置明郑官兵,本岛和平统一;今天科技高度发达,经由兵棋推演,如果两岸胜负已定,且死伤规模远胜澎湖一役之明郑官兵伤亡。为此,台湾统派应以两岸子孙幸福为己任,勇于说出依逻辑推理的未来真相,并探讨统一后情境,例如两岸各级政府如何对口?各种法令应如何衔接?《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是存是修是废?对退俸遭砍过重晚年生活困顿者可否酌编预算另行贴补?军队如何安置,是否可参考康熙的仁义思维,制定落日条款解甲/或落日条款改以民兵或警察组织,免我台人子弟服役之苦?解我两岸一家兵戎相见之忧,永澄万里海波,两岸可在政治谈判中引入讨论,共同思考。
在方法上,可透过对“一国两制”的学术探讨,学者相互交流,再透过媒体将交流成果向岛内宣传,形成热议的话题,就可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从而为两岸进入统一政治谈判中有关“一国两制”具体内容,作思想上的前置宣导。
六、台湾统派的自我实践
台湾统派从事的是民族统一的伟大事业,是传承台湾先贤志向,是为后世子孙谋福利,光明磊落,故台独的抨击,都是政治化的污蔑。与此同时,面对如此最新/最强有利统一的新民意新形势,首先是要巩固现有的统派基本盘,稳打稳扎,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并提高质与量。策略上,在现阶段“去中国化”及两岸交流严峻的形势下,务必要以遏止台独势力去中国化为优先目标。至于具体做法,笔者谨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1)恢复台湾同胞的“祖国意识”,在统一的过程中,恢复台湾同胞的“祖国意识”,是不可回避的政治任务。因为在统一的过程中,就长期而言,一定要有台湾同胞视中国大陆为祖国,才能达到心灵契合的境地。就短期而言,以旗帜鲜明的“祖国意识”对抗/取代“仇中意识/分离意识”。台湾统派因生于斯长于斯,可现身说法印证/传承在台湾社会已消失的台湾先贤祖国意识。
2)重新认识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遭两蒋“匪化”整整40年,李登辉、陈水扁续之妖魔化20年,台湾社会对中国大陆70年来刻骨铭心的奋斗,尤其改革开放的过程与成就,或认识有限、或认识片面,台湾统派应向台湾社会有系统地介绍内地进步的成就与过程。
3)两岸历史应加入台湾元素/台湾统派历史:面对台独史观,务必要与时俱进地建构两岸历史,万不可重蹈国民党的覆辙。国民党蒋氏父子曾在台湾执政40年,说他们不重视历史不重视文化,并不尽然,只是他们忽视加入当地的台湾元素。人情同于怀土兮,闽人在台数代历经百年,已将他乡台湾化作故乡,于台湾山川历史有其特殊感情。例如即使对乾隆朝以国家力量绘制彰显大清治下史实的《御制平定台湾□地理指掌全图》、《台湾田园分别垦禁图说》古地图,独派学者亦是视若珍宝,考据诠释再三,且无从否定我大清时两岸同属一国之实。
此外,亦宜同步建构台湾统派历史,一则因为时机成熟、一则是予鼔励。在新时代下,我们应以建构统派历史(包括日据时期的祖国派)的方式,将它提升到两岸的历史定位,衔接历史断层,有助于推动两岸统一大业者。
4)连结台湾统派与香港爱国爱港人士:慎防西方外部势力介入,唆使台独与港独相互连结、相互取暧、相互交流论述、相互交流发展实务经验、台独引港独在台湾媒体宣传,建构远来和尚会念经的独派政治正当性。对此,台湾统派不但要百倍警惕,还应多与香港爱国爱港的有志之士交流与连结。
七、台湾统派的历史任务
回首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在台湾推动实质“台独”政策,催生全球各地的“华侨会馆”先后易帜,认同中国大陆代表中国。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统促会”也适时陆续成立,同步促使各地侨社纷纷加入“统促会”,体现海外华侨,殷切期盼两岸统一的民族愿望。海外侨界这一对“祖籍国”两岸政治认同的转变,深深影响了台湾社会第一波的国族认同转变。
1.促成第二波的国族认同转变/两岸政治谈判;国族认同的转变,事涉宣传,诚然宣传的对象是以台湾全民为主,但实务上,首应将宣传对象区块化,依年龄可分老、中、青。每个年龄层,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历史记忆。关于中青年层,尤其是青年层,则大陆意识淡薄,昔日国共内战情仇记忆空白,则宣传重点是如何建构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立足台湾主体建构祖国中国之情;至于中老年世代,因曾接受国府的高强度中国史地教化,不乏对中国大陆具有好感,台湾统派重点是如何将此好感转化为积极支持统一的力量,促成第二波的国族认同转变。不但为未来统一政策谈判奠基,还要大力催促台湾当局尽早与大陆进行两岸政治谈判,此事应为统派当即之历史任务。
2.催化退休军公教国族认同转向统一:关于中老年层,又可以军公教退休者为重,因渠等人生历经风霜,不容易受台独的欺骗,且退休己无工作升迁的压力,可自由表达理念。今天,蔡英文政府的台独政策,手段又毒又狠,不仅抄国民党党产,居然是对军公教大幅减少退俸高达30-35%上下,剥夺老年人的财产权,激发前所未有的民怨,引起军公教的大反扑,绿营选举崩盘,否定了蔡英文政府的两岸政策。但这股军公教的势力,因其原为国府政体的一部分,是台湾的菁英层,但因曾为军公教,其中不乏“中华民国”情结重者,故其两岸理念与积极支持统一之间,似仍有一段距离,如何能将这股强大的民意,导向转化为积极支持两岸统一的力量,然后再以整个老一代国族意识的转变,扩散影响下一代的中青年族群,形成交错影响,当是具体可行。
[作者简介:戚嘉林,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博士。本文系作者应中评社之邀,于2018年12月20日在香港由该社举办的“第八届港台影响力论坛”演讲稿修改而成。]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2月号,总第25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