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网评:“柔性执法”蕴藏信任的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22-12-05 08:34:19


  中评社北京12月5日电/网评:“柔性执法”蕴藏信任的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朝清

  近段时间,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开始试行全新的交通管理模式:民警一改往日查到就开单处罚的模式,使用微笑执法和柔性执法,对非机动车轻微违法的群众,用友善耐心的教育方式,让违章者印象深刻,更加注重安全出行。当地警方介绍,柔性执法不是一味纵容,对于多次交通违法者,交警部门将依法处罚。

  电动车方便快捷、经济实惠,成为不少老百姓的出行工具。然而,在使用电动车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失范行为,如有些家长给自己戴了头盔却忽略了给孩子戴头盔,显然存在安全隐患。

  面对失范行为,简单生硬的“一抓就罚”“一罚了之”虽然省事,但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说到底,柔性执法就是用更柔软的身段、更人性化的举措来执行规则。柔性执法不仅是对法律的守卫,也是对失范者的教化。它以一种老百姓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规训,这种柔和、间接的教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柔性执法并非对失范行为沉默和纵容,而是张弛有度、宽严相济。一方面,柔性执法针对的是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失范者大都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谋划性,而是源于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无禁忌、无意识;另一方面,面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者,交警部门也会重拳出击。

  柔性执法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用更灵活的方式执行规则,以柔软的姿态彰显法治力量,也在于其传递出了一种宝贵的信任——愿意相信人们的无心之失,愿意相信人们会对失范行为纠偏,愿意相信人们不会一错再错、重蹈覆辙。

  信任有助于简化合作。“答应叔叔这是最后一次不戴头盔。” “拉钩。”面对坐在电动车后座上没有戴头盔的小女孩,现场执法的交警俯下身和小女孩进行了温馨地互动;没有机械地给家长开罚单,而是“有话好好说”……与那种强硬、直接的执法模式相比,柔软、细致的教化模式看上去“更费劲”,却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制度与规则入脑入心。

  不论是“不当女儿面给父亲铐手铐”,还是“垃圾分类首违免罚”,抑或“留纸条违停免罚”,柔性执法本质上是一种以退为进,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提醒和敦促人们认同和遵循社会规范。更进一步说,柔性执法非但没有损伤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反而增强了法律的使用价值,让法律以一种更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