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的“中华民国”问题(上)
http://www.CRNTT.com   2016-02-06 00:26:03


如何面对和处理“中华民国”问题,是两岸关系中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
  中评社╱题: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的“中华民国”问题(上) 作者:王英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系教授

  编者按: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中华民国”问题,一直是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中最复杂和棘手的问题。王英津教授不畏艰难,潜心钻研,做了深入的探讨,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系统地梳理、研究了有关此问题的各种论述由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为未来两岸协商谈判政治议题,预做理论上的准备。由于全文较长,我们特分上下两篇发表,敬希读者垂注。

  如何面对和处理“中华民国”问题一直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在两岸互动过程中,台湾方面不断呼吁大陆方面要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那么,“中华民国”是否仍然存在?这一政治称谓究竟具有何种意涵?目前台湾方面所谓的“中华民国”在政治学和国际法上该如何被界定?使用“中华民国”这一名称将会给两岸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①1949年中华民国政权被推翻后所遗留下来的这个“剩余政权”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政权?其与历史上的中华民国是什么关系?随着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的落幕,台湾社会又一次将“中华民国”问题提上台面,要求大陆承认“中华民国”的呼声甚嚣尘上。也有台湾学者说,“习马会”的举行意味着大陆承认(至少是默认)了“中华民国”的存在。如何看到这些说辞?大陆该如何面对和处理所谓的“中华民国”问题?基于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特作如下分析。

  “中华民国”问题: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瓶颈

  如何面对和处理“中华民国”问题是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所遇众多障碍中的最大障碍。“中华民国”问题极其复杂,盘根错节,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它问题都是由这一问题所派生或延伸出来的。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适当解决,两岸关系就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中华民国认同”日渐成为台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虽然在其序言中提及“中华民国”的字眼,但仅止于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而已,从未将台湾与“中华民国”视为一体。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言,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被推翻,不存在所谓的“中华民国”问题,仅存在“台湾问题”。②然而,大陆必须注意到,台湾民众普遍认为“中华民国”是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等的政治实体,这是目前台湾社会的主流共识。台湾方面要求大陆“正视现实”,其旨意就是要大陆正视所谓“中华民国”存在的现实。虽然台湾蓝绿两大阵营在“中华民国”问题上的认知存在分歧,但这种分歧并未影响蓝绿正在这一问题上相互靠拢。具体说来:其一,民进党虽然在论述上坚持“一中一台”,但从实际行动上看,其日渐接受“中华民国”,在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上日渐由“一中一台”转向“两个中国”;其二,国民党虽然在法理上坚持“中华民国是大中国”,但从实际行动上看,其近些年来一直声称两岸当局互不代表对方,意即“中华民国”代表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大陆,在此语境下经常将“台湾与中华民国等同”,这与民进党的“中华民国是台湾”概念非常接近,从而在事实上变成了两岸“一边一国”。由上分析不难发现,蓝绿日渐趋同于“中华民国共识”,尽管台湾方面声称“不统不独”,但从大陆视角来看,却是“事实台独”。“中华民国共识”一旦形成,将对大陆的对台政策形成巨大挑战,对此,大陆方面需要作出足够的政治准备。

  第二,“中华民国”问题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现阶段两岸互动交流中的商谈多属于事务性商谈,基本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故暂时将“中华民国”问题搁置了起来。但随着未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两岸由事务性协商上升到政治性谈判时,能否继续搁置“一个中国”涵义之争、回避“中华民国”问题,对于两岸双方(特别是大陆方面)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从短期来看,坚持“中华民国”不仅是国民党的政治底线,也是民进党的政治底线(两者的区别在于,国民党的论述是“中华民国在台湾”,民进党的论述是“中华民国是台湾”),二者目前均没有松动的迹象。③大陆方面不承认“中华民国”仍然存在固然有其历史、法理和现实依据,但即便如此,也需要界定清楚目前台湾地区正在运行的自称为“中华民国”的这个政治实体究竟是什么,以及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它与历史上的中华民国不是同一政治实体。总之,随着两岸关系迈向“深水区”,“中华民国”问题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制约愈来愈大,甚至成为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道门槛,要想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受“中华民国”问题的困扰,需要在思维上有所创新。

  “中华民国”:已经灭亡,抑或仍然存在?

  大陆方面坚持认为中华民国政府已于1949 年被推翻,目前台湾方面所谓的“中华民国”与历史上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同一个政治实体;而台湾方面则坚持认为“中华民国”自1949年至今依然存在。于是两岸之间出现了“已亡论”或“犹存论”之争。

  (一)“完全推翻论”VS“不完全推翻论”

  关于“中华民国”是否已经被推翻的问题,两岸的分歧聚焦于“完全推翻论”与“不完全推翻论”的二元论争。

  1、“完全推翻论”

  大陆方面坚持“完全推翻论”,即认为中华民国已于1949 年被推翻,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其理据是:依照现行国际法的有效统治理论,一个国家内的某个政权只要控制了该国的绝大部分领土,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施了稳定而有效的统治,且得到控制区内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该政权就会被承认为合法有效的中央政权,不必全部推翻原来的旧政权并占据全部领土。据此,“完全推翻论”者认为,中共政权只要在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领土上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并对中国绝大部分领土实施了有效而稳定的管辖,中华民国政府即被认定为被完全推翻。因此,从法理上说,“中华民国”已不存在,但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性,一直沿用1949年以前的政权名称——中华民国,不仅沿用“中华民国”的残余“国家机器”来治理台湾,而且沿用“中华民国”的政治符号来教化台湾民众,久而久之,使得台湾民众认为“中华民国”一直存在。

  2、“不完全推翻论”

  台湾方面则坚持“不完全推翻论”,即认为“中华民国”并没有被完全推翻,中共军队只是推翻了中华民国在大陆地区的统治,从未推翻其在台澎金马地区的统治,至今“中华民国”仍在台澎金马地区实施着有效管辖和治理,何来推翻之有?针对大陆将其首都播迁到台北作为“中华民国”于1949年被推翻的理据,台湾方面驳斥道:“中华民国”首都播迁到台北,并非意味着“中华民国”被推翻。因为从历史上看,“中华民国”首都曾多次播迁,抗日战争时期曾从南京迁到重庆,国共内战时期又迁到广州。倘若首都播迁就表示“中华民国”灭亡的话,那么“中华民国”何止到1949年才灭亡,1938年第一次播迁时就灭亡了。然而,事实证明,“中华民国”不仅没有灭亡,还组织了八年抗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据此,台湾方面认为“中华民国”于1949年之后一直存在,并要求大陆方面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