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1-03-14 13:00:41


 
  我们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谢谢。

  俄通-塔斯社记者:总理您好。我在中国工作已经18年了,我非常喜欢中国,也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但是最近发现物价变贵了,请问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俄罗斯的媒体都称赞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他们说这些措施让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受到的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您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谢谢。

  温家宝:你的问题重点在第二问,因此我先回答你的第二问。在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如果我们回想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当时国际贸易下降26%,而中国的出口要占到GDP的近1/3,波罗的海指数一度跌到零。

  我到深圳集装箱厂去考察,连一个集装箱的订单都没有。我们最低的GDP跌幅达到3.8%,不少企业停业,大批农民工返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施了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的一揽子计划。这就是: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结构性的减税,使企业恢复活力;大范围地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使民生继续稳定和改善;大力度地推进科技支撑,使经济充满后劲;同时大强度地推进企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所有这些都不是单一的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方向。

  我们实施4万亿的投资,关于投资比例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详细阐述了。你问的问题的要害就是所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冲击小。我跟你讲,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经过这样的努力,使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回升向好,从而避免经济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至于通货膨胀,我方才已经多次讲过,这次通货膨胀是国际范围内的,在新兴国家,CPI都达到8%以至10%。原因我也已经分析了,我们注意在抑制通货膨胀中,要管好货币。也就是说要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的基础。谢谢你。

  李肇星:时间已经超过中午12点,为了让更多的记者朋友有机会提问,经请示总理,我们记者招待的时间再延长十来分钟。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我们想请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问题。我们留意到中国的知识界对于“十二五”规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更好的方向。但是中国有一句话叫知易行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概念早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一直提到今天,请问温总理,您认为“十二五”规划要得到真正地实施,真正地贯彻落实,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温家宝:你提到转变发展方式知易行难,最难难在什么地方?我以为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

  所谓创新机制,其实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在教育和科技。

  我一直强调,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而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并且要建立和完善鼓励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机制。

  通过改革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以为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所谓观念,就是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地增加经济总量,但是这种总量的增加是不能以过度地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那样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会给我们子孙后代造成影响。

  与它相关的就是干部政绩的考核。我以为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不彻底从根本上解决这两条,我们现在制定的计划也是难以实现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相关专题: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