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杨秋兴与中评社青年记者对话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1-06-02 00:39:22


杨秋兴1日到访中评社香港总部,郭伟峰社长等热情接待。
 
  另外一个动力就是,我念大学的时候,南北差距不大,因为在60-70年代,台湾的重大建设都在高雄。像大炼钢厂啦,石化工业、金属工业都在高雄。那个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南台湾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他也带来了污染。那时候的房子,大概台北高雄差距不大,大概差了两成,但是现在差了五六倍。后来政府把高科技产业放在北部,政府很多政策确实是重北轻南,所以造成南北差距很大。当时我在当县长,我们一直在说南北差距,包括民进党执政。所以我也常说,就算是民进党执政,也就是说说而已,还是有心无力。阿扁做了8年,我觉得他还是有心,知道这个南北差距很大,但是还是无力啊,没有能力去执行。我们不能坐等“中央”,所以那时我就想规划些重点的产业。我们规划一些南台湾的优势产业,像太阳能产业、绿能产业。我说要规划成一个低碳园区,那我也亲自跟“中央”讲,过去政府把高污染的产业都放在南台湾,把电厂也放在南台湾,南电北送,石化业放在南台湾的也比较多。但是北部人用的电跟我们价格是一样,北部跟我们用的汽油也是一样的价格。北部人用的农产品就不同价格,我们一个芭乐在高雄卖,卖10块,到台北去可以卖15块。

  政府把污染留在南台湾,把二氧化碳留在南台湾,所以我说政府要还给南台湾一个公道。所以,那时候说要建立低碳产业园区,要解决南台湾污染的问题。要解决南台湾污染问题,这就是一个产业,你不能又把研发单位放在台北。研究、研发、改善污染的单位要辅导厂商把污染降低,这就是一个机会。研究单位不能老是放在台北,要放在高雄。而且,以后要怎么改善,这就会创造很多工作机会,这就是一个产业。所以那时候,我就要积极要做低碳产业,一个园区,希望政府来协助。我想利用南台湾的优势。

  我觉得,第一个我是在地人。我的出生背景,光谱很广,没有集中说在某一个光谱,相当了解基层。另外就是在地的子弟就强烈的使命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