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受访者供图) |
中评社香港8月7日电(记者 沈而忱)港珠澳大桥即将迎来通车三周年,但今时今日,港珠澳大桥频频“遇冷”,不仅淡出港人视线,香港政府也未见有任何实质性举措,使得其功能作用被搁置。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中评社指出,要破解港珠澳大桥的困局,需要跳出大桥本身,做到“看桥不是桥”,把功夫放在桥外。香港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打造国际创科中心、国际人才中心,更可在政治上承担“一国两制”融合的大课题研究,为粤港澳三地的进一步融合打下基础。
梁海明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香港与澳门、珠海没有通关,导致各界逐渐对港珠澳大桥的功能、作用缺乏信心。他通过人工智能的情绪分析模型发现,港珠澳大桥开通的第一年,各界对大桥的正面和中立态度高达99%;但在过去一年,各界对大桥的态度,出现了一些变化,不仅各界对大桥的正面和中立态度下降到95%,且对大桥的负面态度上升至3%。
梁海明分析道,除了各界未见政府对港珠澳大桥有什么相关的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出台,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功能作用被搁置之外,也有如下三种负面情绪。第一,港珠澳大桥迟建了20年,如今珠三角西部的货物要通过大桥经香港“出海”的已不多;第二,港珠澳大桥没有实施“双Y”(加上深圳)方案,未能提高大桥的使用率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第三,由于制度的阻隔,协调工作不易,港珠澳大桥开通至今暂时未见有效推动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深度合作。
港可通过大桥打造国际创科中心
“如果看桥只是桥,可能困惑还会存在。但如果看桥不是桥,功夫放在桥外,或有助于破解港珠澳大桥面对的困局。”梁海明举例道,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香港要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它城市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建立国际化创新平台,完全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来推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港珠澳三地聚集了五所全球顶尖高校,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科研能力、良好的教育资源,国际化的贸易与金融人才以及来自海外的顶级科研人才,科研力量雄厚。若能完全发挥港珠澳大桥的功能,联合三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研攻关、共同培育创新人才,同时借助港澳地区法治、语言等的国际化和便利化,吸引和招聘更多外国高端科研人才、顶尖大学毕业生,对内可充实科研创新力量,对外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这不仅有利于打造香港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有利于打造香港成为国际人才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