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与两岸统合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9-10-26 00:15:03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藉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的机会,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公开讲话,提出了六点对台政策方针(胡六点)被视为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后中共对台政策的新纲领。其要点为:

  1.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重要途径。

  3.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

  ⑴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⑵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⑶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⑷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⑸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⑹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习近平主政之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对台思想论述: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一家亲、心灵契合、融合发展等。其中”融合发展”政策最为关键最为重要,并以落实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来统筹体现两岸一家亲、命运共同体以及心灵契合。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公开提出大陆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在这个论述中,他将“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为增进两岸民众情感与福祉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两岸同胞就能拉近心灵距离,达成增强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2016年11月1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在习洪会谈中,习近平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六点意见(习六点):第一,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第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第三,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第四,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第五,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第六,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外,习近平在今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新“习五条”,包括:一、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习近平强调,“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自《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自1987年11月2日,台湾政府开放民众前往大陆探亲,开启两岸各项互动交流,迄今已逾三十年。三十多年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扩大深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与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两岸实现直接全面双向三通,形成一日生活圈。两岸经贸从零起步,年贸易额平均约1900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交易伙伴,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两岸人员往来年均近千万人次,三十年来累计达1.23亿人次,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和学生来大陆交流、实习,寻找发展机会。在大陆的台商、台生、台干、台属、台青、台配等如今已达到200多万。相对的,赴台学习、旅游、投资的陆客、陆生、陆商每年超过400多万。三十年来两岸经济社会日益扩大的交流融合使两岸的连结程度与共同利益达到历史的新高。

  同时,两岸的官方、半官方交流往来也非常频繁。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1993年以来,受权协商团体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达成和确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至今一共举行了12次会谈,签署27项协议,就两岸有关经济社会民生诸多领域作出制度性安排。虽然两岸政府授权的海基会与海协会,曾经于1995年6月李总统访美与1999年7月9日提出特殊”两国论”而两度中断,但在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总统就位后,双方对所谓”九二共识”具有政治互信而得以恢复制度化协商。除了两岸两会外,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陆委会与国台办也建立制度性的会晤与联系机制。甚至在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马英九与习近平更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马习会”。总体来看,两岸关系在过去三十年的交流合作可谓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两岸民众共同享受到和平发展的福祉。

  2016年5月民进党再度上台执政,两岸关系面临了更为复杂的形势,遭遇更大的挫折与挑战。虽然蔡英文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出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来处理两岸事务,间接回应外界关注的两岸关系的性质与定位,但国台办也立即发表声明,认定这是没有完成的答卷,两岸关系遂陷入僵局,至今仍未能打开。关键在于蔡英文政府一直回避接受九二共识,以致原有的对话与联系机制因而完全中断。在欠缺沟通与互信的情况下,两岸之间的敌意螺旋不断攀升,形成恶性循环、对抗增强、冲突升高的状态。目前,蔡英文政府也难以跳脱上次执政的陈水扁政府(2000-2008)否定一个中国所造成的两岸困局,这已经成为民进党执政的惯性与宿命。

  三、从两岸统合到和平统一

  为遏阻李登辉执政后期以来日益膨胀的台湾分离主义与台独势力,江、胡、习都一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坚守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表明一中是大陆的底线,台独是大陆的红线,绝不会有丝毫模糊和松动。同时,江、胡、习都认识到,要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必须要经过一个渐进发展、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的过程。基此认识,江、胡、习均各自提出了两岸关系的相关安排与政策构想。

  江泽民对统一前的安排提出要分两步走,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构想:第一步进行两岸谈判,先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第二步在时机成熟时再谈统一问题,且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

  胡锦涛则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作为统一前的安排。他强调,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务实协商,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通过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并且呼吁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结胡锦涛两岸统一前“和平发展”思维的特色,就是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由完成国家统一走向实现民族复兴。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虽然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取得实质快速的进展,走向了所谓的和平发展时期。然而,这十年来台湾内部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出现了两岸越交流、一个中国原则越不被台湾民众所认同的奇异现象。因此,习近平在反思并总结2008年以来对台工作经验教训后,提出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思维。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融合发展”的内涵和措施:“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在今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更表示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

  然而,融合发展政策主要是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而非政治法律的融合。众所皆知,两岸在政治制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在意识形态的分歧下还存在对立,所以两岸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虽然可以相互借鉴,却不可能仅以经济社会融合的方式就解决双方政治和法律制度上的差异。就现实政治层面而言,首先是台湾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民主化、多元化、本土化和主体意识高涨。选举时代,一切以民意为主,使得通过两岸执政党谈判,实行和平统一的模式,已经难以实施;而如何争取民意,成为和平统一的最大问题。其次是台独势力在内外因素的支持下,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实现了第二次执政。蔡政府上台以来,回避承认九二共识,架空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岸官方、半官方往来全面停止,两岸关系再度陷入冷对抗的泥淖中。正是在这种政治情势的影响和塑造下,台湾民众,特别是在青年一代中出现台湾主体意识高涨、而对中国认同不断降低的趋势,造成两岸对一个中国的认同出现明显分歧。

  诚然,融合发展可以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基础,但并不能保证两岸必然沿着这一途径走向统一。从欧盟发展的经验可知,经济、社会的功能性合作与融合并无法带来对政治的溢出效果(spillover effect),而两岸的和平统一终究需要一个政治协商和政治决定的过程才可能达成。而且,两岸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肯定会进入瓶颈期,因为经济社会融合所衍生的问题,仍必须经由政治层面处理,否则无法获得解决,融合发展也就很难再往前推进,甚至有可能会有反弹或逆流(如英国脱欧、美国退群等逆全球化潮流)。可见,单单依靠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并不能保证两岸走向政治统一。

  由于融合发展不必然会走向两岸统一,故除了循序渐进,发挥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效果之外,更要与时俱进,突破融合发展的有限性功能,不断寻求更新和平统一的论述与机制,才能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完成。爰此,笔者以为,目前两岸已由和平发展阶段走入融合发展阶段,未来若再从融合发展阶段走向两岸统合阶段,那么待更深度、更全面的两岸统合发展成熟之后,和平统一自然就水到渠成。基于“从两岸统合到和平统一”的思路,探索以“两岸统合”为内涵和框架的两制方案应是一个务实可行的构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