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 |
中评社╱题:“透视柯文哲:超越蓝绿的政治偶像?” 作者:束沐(香港),中评社舆情分析部执行主编、中评智库大数据舆情分析师
一、“柯文哲现象”反思
九百五十万。这是台湾综艺节目《一日市长幕僚》在Youtube的播放次数,而这档真人秀“男主角”之一,台北市长柯文哲,网络人气随之飙升“爆表”。据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统计,柯文哲目前已成为全台湾享有最高媒体声量、最高舆论关注度、最高网民好感度的政治人物。
《一日市长幕僚》是台湾网络电视频道“麦卡贝”制作的“一日系列”节目的其中一集。节目记录了艺人邰智源在一天时间内扮演台北市长幕僚,跟随柯文哲上班、开会、接受采访、考察市政的全过程。这档节目不仅再次突出了柯文哲心直口快、注重专业、雷厉风行的个人特质,也意外捧红了“学姐”黄静莹,这位曾任职记者、长相甜美的年轻幕僚,也成为台湾舆情热点人物。
“柯文哲现象”也好,“柯文哲效应”也罢,对于台湾政坛和舆论来说,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四年前,柯文哲与民进党合作,以“在野大联盟”方式投入台北市长选举。这位自称“墨绿”的“白衣素人”藉“太阳花学运”的民气,大胜国民党候选人、连战之子连胜文。这一仗试出了台湾民意风向,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国民党失守台北,2016民进党胜局已定。
不过,人们未曾想到,当时被众星拱月、前呼后拥的这位高智商素人市长,一路磕磕绊绊,偶像光环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强。去年台北世大运后,柯文哲人气逆袭,有媒体称之为“总统级声望”。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不料一语成谶。今天的柯文哲,已然成为2020挑战民进党的热门人选。
二、柯粉是谁?“网红市长”的支持者们
浏览社交媒体,关于“柯粉”的讨论随处可见。顾名思义,一如“扁迷”、“马迷”,柯文哲在网络社区也有一群忠实拥趸。在“柯粉”眼中,唯有柯文哲才是真正为百姓考虑的市长,而蓝绿两党都是为了一己之私、一党之利的“共犯结构”,而柯文哲被攻击和批评,是被捞不到好处的蓝绿政客联手霸凌。
有舆论批评这些人是“网络红卫兵”,而柯文哲则称之为“网络义勇军”,他更进一步用“破壳小鸡”比喻他的支持者们。意思是,年轻人就像破壳而出的小鸡,会把第一眼看到的视为父母,从此就认准了这个人。的确,从2014年登上市长宝座,到2017年世大运获得英雄般掌声,对于台湾年轻人来说,一路走来,柯文哲成为了他们的偶像,也成为他们的政治启蒙导师。
“我在学校里问过好多住台北的年轻人,问他们会把票投给谁,无论是亲绿还是亲蓝,他们都表示会投给柯文哲。”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潘兆明分享了他的第一线经验。他分析,年轻人厌恶蓝绿政治,认为蓝绿冲突是造成台湾政治内耗的主要原因,当他们发现柯文哲不会陷入蓝绿对立时,“柯P效应”产生了。
长期研究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广东台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李仕燕也认为,青年一直希望跳脱蓝绿,但是长期以来都没有机会,所以他们总是从寄希望于一个党转到另一个党,如此不断轮替,“柯文哲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第三种选择”。
2016年,蔡英文以689万票大胜,民进党席卷“立法院”133席中的68席,首次进入“完全执政”时代。这主要归功于大量年轻人。从2013年的“洪仲丘事件”到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号称“觉醒青年”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看似已褪去草莽气息、充满专业理性的“英派”上,民进党一度成为正义、本土、改革的化身。
然而,这很快化为泡影。台湾“闷经济”毫无改善,社会持续撕裂,两岸和平与交流局面受到“台独”严重威胁,舆论充斥着对蔡政府的怨气与失望。连民进党中央发布的执政两周年民调也显示,对蔡政府满意度仅有41%。蔡英文曾不解地举出岛内股市指数、投资增长等数据来为自己辩护,网民们的一句话就把她打回原形:难道妳忘记当年批评马英九数据治国和无感复苏了吗?
这种焦虑和失望,身处低薪泥潭的年轻人更有切身体会。但与此同时,国民党仍深陷于党产归零、内部分裂、青黄不接、论述缺失的困境,年轻人对国民党的疏离与厌恶已经随着政治社会化逐渐定型。他们对民进党的失望很难转化为对国民党的期待。“柯文哲比较特殊的就在于,他是在蓝绿整体的势力呈现下降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李仕燕道出了关键。
时势造英雄。但同等重要的是,柯文哲之所以被年轻人青睐,更直接的原因在于,非传统政治人物出身的他,不仅没有“官气”,还甘愿搞笑、搞怪、出洋相甚至扮丑,说他是个“综艺咖”毫不为过。换言之,没有偶像包袱,反而让柯文哲成为了偶像。
李仕燕注意到,“网红”与台湾青年参政相结合,产生了奇妙的政治效应。
柯团队的新媒体幕僚柯昱安曾对外公开了台北市政府与“网红”合作行销市政的策划案。他透露,许多“网红”不需要出场费也愿意和柯文哲合作,因为柯文哲本身就自带流量。这也促成了柯文哲走进了年轻人的“内心小宇宙”。
“这个方式的特点在于:成本低、人气高、受众面极广。”李仕燕认为,以上这三点刚好和如今台湾青年对时政发表诉求的途径相吻合。“所以柯文哲就成功地抓住了青年,当然青年也需要柯文哲,现在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不过,台湾《远望》杂志“90后”编辑、统派青年张玮珊的看法,代表了另一种声音。“柯文哲很擅长包装自己。”谈到《一日市长幕僚》的爆红,她认为,敢说是柯文哲“素人”特质决定的,如果他走传统的竞选路线,肯定没有办法脱颖而出,因此他凸显与传统政治人物的差异,理所应当。
“所以他做的本就是他应该做的事,没必要过度神话他。”曾在“行政院”工作过的张玮珊发现,在那些需要选票的政治人物之外,还是有很多实事求是办事的工作人员。所以她认为,柯文哲在节目中强调的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市政事务必须要用科学化的方法去计算,并没有特殊之处。
国政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卢宸纬也持类似观点。“有点像是一种表演,他针对不同情境表演出他认为能够获得民众最多支持、最想要的模样。”她分析,柯团队擅长通过大数据抓到大家的胃口,发现现在民众要的是什么、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特质,然后去迎合他们的喜好。
卢宸纬说,相对于其他政治人物比较拘谨,柯文哲展现出率真、辛辣的形象,“台湾年轻人就是喜欢这种路线。”
三、纠结与算计:微妙的柯绿关系
8月8日,民进党副秘书长徐佳青表示,党内再有人“挺柯”或被开除党籍。此言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清党”之说四起。柯文哲则回应“你们党员一半支持我,难道都开除?”四两拨千斤的回答,再度让“柯粉”们对民进党极尽挖苦讽刺。很快,此前一直倾向于礼让柯文哲的民进党秘书长洪耀福出面灭火。不少媒体人暗示,不仅是洪耀福,蔡英文也是个“礼让派”。
民进党内较为高调的友柯、挺柯人士,以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长蓝世聪、市长顾问周榆修,台北市议员高佳瑜、王威中,里长邱碧珠等为代表。台中市长林佳龙、新竹市长林智坚与基隆市长林右昌,也是较为积极与柯文哲合作、同台的民进党籍县市首长。
究竟要不要礼让柯文哲?年底选举是否出现“弃保效应”?上文所呈现的民进党内部争论与自相矛盾,正是民进党在看待柯文哲时充满纠结与算计的缩影。
“对民进党来讲,和柯文哲之间是一种非常微妙也非常烫手、不好处理的关系。”资深民进党研究专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林劲分析,四年前在民进党的帮助下,柯文哲当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柯)有相当一部分的特殊的社会支持基础。”
林劲点出的“特殊”,意即柯文哲曾是绿营甚至“独派”的代言人。而正是因为这点,让两岸议题成为了柯文哲上任后与绿营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2015年2月,履新两个多月的柯文哲在接受美国媒体《外交政策》专访时说,与其谈“一国两制”,不如谈“两国一制”来缩小彼此的差距。不料,一个月后,柯文哲在接受新华社、央视和中评社联合采访时,提出包括“两岸一家亲”与“互相认识、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在内的“一五新观点”。舆论认为,这一表述就是“双城论坛”继续举办的“通关密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