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二合一”选举及其结果看台湾政治的新特征
——一种结构分析的视角
http://www.CRNTT.com   2020-03-22 00:10:31


此次台湾大选,给岛内政治生态增添新的样式。
  中评社╱题:从“二合一”选举及其结果看台湾政治的新特征——一种结构分析的视角 作者:李义虎(北京),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兼院长

  到底是什么原因给选情以致命影响、导致了后来的结果?如果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看,本文强调如下几个关键性原因:第一,所谓多种因素中既有内外因素,也有表里因素,它们发生了综合交叉、复合迭加作用,而不是单一机械作用。第二,这些内外、表里因素造成了“蝴蝶效应”和“灰犀牛效应”,而非人们熟悉的“钟摆效应”、“骨牌效应”,也没有发生“黑天鹅效应”。这是观察这次选举及结果时绝不能忽视的地方。第三,除了前述原因外,更应回头查看、分析台湾内部这些年到底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台湾政治有了新的演变规律和轨迹,大幅度推使本次选举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换言之,这些变化是多年来就形成的,并不是仅在这次选举中产生的;它们有些可能对选情及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有些也可能只起了一些间接作用,但在总体上可视为理解当下台湾政治、包括选举操作的大的背景。

  前言

  1月11日,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落幕。蔡英文以817万票优势获得连任,民进党仍然取得“立法院”过半席位,岛内政局将再次延续民进党全面执政的局面;韩国瑜并没有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因台中、高雄、凯道等大型造势活动的“挤爆—外溢”效应而创造奇迹,或国民党在选民平衡心理和钟摆效应下取得“立法院”更多席位,从而掌握制衡民进党执政的“立法权”。从相当意义上讲,这场选举是蓝绿阵营争夺政权的一场重大而激烈的较量,选举的结果意味着岛内政局发生了一次重要变动。虽然这样的选举不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争夺政权,但蓝绿阵营,尤其是民、国两党均费尽洪荒之力,经历曲折艰难,使用多种手段。一个要捍卫执政权保证连任,一个要光复政权翻转台湾。这就使得这场选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选举,预期性弱,过程激烈,结果反常,影响多向。关于台湾选举的考察方法历来有多种,如各类民调、地下赌盘、网络声量、造势场子等,也要看政党实力及地方派系、宗教团体等的态度取向,①但这次蔡英文和韩国瑜对决的一个特点是,蔡民调高,韩场子热,致使过程与结果之间存在落差,现象与真相之间易生错觉,真的暗合了量子力学里的“测不准”原理。

  对于这场选举,两岸学界已经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评析,但可以说是彼此各说各话,悬殊甚大。有人认为影响台湾选举的最大因素是香港“修例风波”,有人强调美国因素的影响极大化,有人归因国民党酱缸文化整合乏力,有人直指蔡英文民进党不择手段使用暗黑手法,有人指出青年世代一边倒反映了认同政治的巨大力量,有人说选民中间发生了钟摆效应,还有人总结了五大因素或六大原因。②总的来讲,让人感觉或者是各种内外因素都能说得很全,或者是剖析原因片面深刻(只讲一种)。但到底是什么原因给选情以致命影响、导致了后来的结果?如果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看,本文强调如下几个关键性原因:第一,所谓多种因素中既有内外因素,也有表里因素,它们发生了综合交叉、复合迭加作用,而不是单一机械作用。第二,这些内外、表里因素造成了“蝴蝶效应”和“灰犀牛效应”,而非人们熟悉的“钟摆效应”、“骨牌效应”,也没有发生“黑天鹅效应”。这是观察这次选举及结果时绝不能忽视的地方。第三,除了前述原因外,更应回头查看、分析台湾内部这些年到底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台湾政治有了新的演变规律和轨迹,大幅度推使本次选举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换言之,这些变化是多年来就形成的,并不是仅在这次选举中产生的;它们有些可能对选情及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有些也可能只起了一些间接作用,但在总体上可视为理解当下台湾政治、包括选举操作的大的背景。当然,本次选举也可能对这些变化因素产生进一步的形塑作用,给岛内政治生态增添新的样式。在这里边,近年来台湾政治结构几个大的板块(不单是蓝绿一个板块)的移动与民意结构的流变最值得注意。

  一、蔡英文“总统”票和政党票之间的巨大落差说明了什么?

  这次选举是“二合一”选举,但有三张选票,即“总统”票、“立委”票和政党票。蔡英文以较大优势获得连任,韩国瑜功亏一篑。“立委”选举部分,民进党取得61席,国民党38席,台湾民众党5席,时代力量3席,台湾基进党1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者5席。③然而,对本次选举结果的一个观察点及质疑点来自于蔡英文“总统”票和民进党政党票之间比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这种落差是瀑布式的,不是(二三个)台阶式的。在选举结果中,蔡英文得817万票,得票率为57.1%,韩国瑜得552万票,得票率为38.6%,两者之间相差265万。而在政党票方面,国民党和民进党两个党是非常接近的,国民党得472万,民进党得481万,相差才9万左右。就此,岛内网民质疑为何蔡英文的“总统”票比民进党的政党票多了336万,相差太远?蓝营群众不服气,瞬间也传出来民进党做票的传言,特别是曾任民进党中央副秘书长的李进勇是“中选会”主委,更加深了人们的怀疑。

  但实际上,这场选举蓝绿对决的结构性特征更为明显,不仅有民进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激烈较量,而且有整个绿营与整个蓝营之间的死磕式对阵,由此对选举结果产生了直接而又深入的影响。需要弄清楚裹在里面的情况是,在参选“立委”及得政党票的19个政党中,绿营涵括民进党、时代力量、台湾民众党及诸多绿营小党(如台湾基进、绿党、一边一国行动党、台联党等),也就是在民进党之外还有好几个绿营政党;无疑,民进党之外的这几个政党在以“总统”大位选举为标志的蓝绿对决中都会站在绿营方面。而其“总统”票与政党票存在着一种分殊与合并的关联,在政党票得票方面:台湾民众党158万票,时代力量109万,台湾基进党44.7万,一边一国行动党14.3万,绿党34万,台联党5万余;这些政党票加起来合计360多万(这部分票还没算上深绿的喜乐岛联盟,它得票2.9万),刨去少数选民可能投给其他人、谁也不投或出现废票外,这个数字是比较接近前面蔡和民进党相差的336万票的。虽然在政党票方面,大部分属于(各自)基本盘的票,即它们肯定会投自己党,但在“总统”票方面,它们只会投给蔡英文。因此,把民进党的481万票加上这些绿营政党的票,应该就是蔡英文选“总统”能够收纳的票数。

  有人会说,在19个政党里蓝营不是也有好几个小党吗?确实有,而且数量接近绿营政党,不过这些蓝营小党的票加起来也就是71万多些(包括亲民党),如果去掉亲民党51万(这种票只会投给宋楚瑜和亲民党),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票源布局,说明着岛内选举的基本结构,虽然有19个政党参加选举,蓝绿政党数量看似比较均匀,但在选民队伍和基本盘(体现在政党票和“总统”票两个方面)上,显然蓝营小党不如绿营小党。小绿的政党票虽然分散且有的并不太多,但其有聚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功效,攒到蔡英文身上就出数了。但由于蔡英文“总统”票与民进党政党票之间落差太大,而其中小绿政党又容易让人忽视,不免会造成人们的即时性错觉,对选举过程与结果都容易看晕并且产生高度质疑。

  综上所述,要想看清一场选举的实际结果,需要对投票率、得票率以及“总统”票、“立委”票、政党票的分布与涵义进行综合分析。在本次选举结果中,“总统”票显示民、国两党有实力有条件角逐领导人大位,仍然是岛内两支主要政治力量;政党票和“立委”票则显示现在台湾民众党、时代力量算是在台湾政坛可以发挥作用的关键性少数,一些小党也已经成为影响政局走向和选举运作的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

  二、“绿大蓝小、绿长蓝消”的结构仍在发展强化

  人们所常说的基本盘就是选举的结构,考察台湾选举首先需要看基本盘的移动,而基本盘最“基本”的是蓝绿基本盘。自太阳花学运以来,尤其是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台湾政治结构出现了“绿大蓝小、绿长蓝消”的变化,虽然2018年“九合一”选举一度出现“回冲”现象,但这种情况在这些年来还是有了进一步的强化。

  这次选举结果说明,蓝绿基本盘的较大移动,是板块的移动而非仅是选民的权宜选择。具体言之,台湾政治“绿大蓝小”的结构自然反映在选票分布上,是绿营在整体实力上大大强于蓝营,在吸票能力上已经超出泛蓝五分之一,在“总统”票、“立委”票及政党票多个方面显示出“绿大”的强势。

  其实,今年选举的三张票均可反映出岛内政治结构的某种变化,但政党票的分布更能反映其目前的实情:第一,“绿大蓝小”结构和“绿长蓝消”态势有新的扩张性变化,不仅体现在民进党对国民党的优势,而且体现在绿营小党对蓝营小党的优势。这些年,小绿出现了时代力量、民众党这样的有些影响、跨过“政党门槛”的党,并开始冲击各种类型的选举。在本次选举中,小绿的政党票成倍高出小蓝的政党票,小绿取得够数“立委”席位并能组成“立院”党团的政党可以扮演“关键性少数”,小蓝则失去了进入“立院”大门的机会(连亲民党也未得1席)。因此,“绿大蓝小”的一个新特点是,小绿有较大幅度扩张,政党票得票积少成多,说明其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身后的支持者还是有一些的。小蓝则政党票得票率低,说明社会基础薄弱,选举动员能力弱。当然,在总体上,这些年大绿小绿、深绿浅绿都有所扩张,绿营整体上有扩张,但小绿、尤其是深色的小绿比较突出。这种背景恰恰是蔡英文在选举中打“主权牌”、“安全牌”,高喊“芒果乾”屡屡奏效的重要原因。蔡的胜选说明岛内政治在结构上仍未脱蓝绿对决。

  第二,小绿跟大绿的合分关系特殊,既有合又有分。在“立委”选举和政党票方面,绿营内部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在大位选举这一块存在着小绿归大绿的可能性。这种情况投射到本次选举,就是由于只有蔡英文有实力去选、有把握去赢,所以它们还是将票集中在她身上,投票给她。蔡英文的“总统”票比韩国瑜高出265万,实际上是仰仗小绿的拥戴票,小绿虽然对民进党的路线政策并不满意,包括抵触蔡英文的两岸论述,但在大位选举时仍然会出现回流现象。这是导致韩国瑜费尽洪荒之力也没能取胜的关键原因(另一个原因显然是没能争取到青年人支持)。在这次选举中,韩宋的票加在一起也无法超过或接近蔡,蓝营小党的票加在一起也无法超过或接近绿营小党。当然,蔡英文在选举中所采用的策略,如激化蓝绿对决、高唱“芒果乾”打“主权牌”及推出蔡赖配最佳搭档,刺激了绿营投票率,不仅稳固了基本盘,而且有效收纳了小绿的支持。

  但是,需要看到,今后每四年一次的“二合一”选举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小绿跟大绿在利益分赃、理念左右(是更左还是更右)、统独问题、两岸政策以及公共政策上有很多矛盾,如去年喜乐岛联盟与民进党在东奥公投、台湾正名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与冲突,一边一国与民进党蔡英文在权谋与利益上的纷争,台联党这样的深绿老绿对蔡英文在“台独”问题上的不满,等等。因此,在某种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小绿是否往第三势力那边靠拢,或自己会变身第三势力,就仍值得观察。这次选举前期及后期,先后有过“三角督”和“小三角”的局面,第三势力也酝酿过推出“总统”候选人,如果真的去选,他们的选票除了自己人(民众党、柯粉与“郭家军”、郭粉)的之外,肯定还会寻求一些小绿的支持;而到2024年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和脱离了国民党的郭台铭的动向,以及他们跟小绿、小蓝的关系,就都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小绿的扩张,提示人们在岛内政治运作中不可忽视小绿政党,特别是它们在今后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不会冲击未来大位的选举(民众党、时代力量)。多年来,台湾政坛涌现出好几个小绿政党,不少小绿在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上是深绿,由于对民进党“渐进式台独”或“温和台独”不满而另起炉灶。在政党实力方面,民众党、时代力量都有了100万以上的支持者(民众党政党票158万,时代力量109万)。某些小绿政党所起的作用,促使了社会气氛更独,是危险性更大的一股势力;某些小绿政党则也不排除有“统独”之外的第三种选择。但它们在台湾政治势力消长中,是不是还能够进一步获取较多政治资源、吸引更多支持者,是需要冷静看待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