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关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本问题的认识
http://www.CRNTT.com   2019-10-02 00:22:07


 
  2、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过程重点与难点

  从两岸关系解冻开始,进入接触交流状态(连接),随着交流面的不断扩大,逐渐完成接触面的结构完善过程,并促进接触点的组织生长最终实现连接的不可逆状态,开始进行功能性信息、能量交换,这就是两岸之间的人员、企业之间通过接触、往来逐渐形成稳定的常态化的相互关系,成为两岸经济社会活动一体化的基本方式。

  从经济融合方面看,产业融合是两岸经济融合的基础架构,其过程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两岸贸易开始(接触),随着贸易规模和结构的发展,进入产业合作阶段,即稳定的贸易关系、投资使两岸产业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且稳定,逐渐进入两岸产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如组织内合作,形成跨两岸的以产业价值链为基础的产业融合,到两岸产业体系的对接,完成两岸产业融合,促进两岸经济融合,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最终实现。

  借鉴于器官移植现象过程,实现有机体融合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包括配对(寻求合适供体),移植手术和术后抗排异三个方面。就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问题而言,配对不是问题,因而重点和难点在于融合连结和抗排异两个方面。

  正如上面所述,融合连结不是简单的对接,第一,它的复杂性和难度在于结构性的系统综合连接,即两岸经济社会系统的复杂结构在多维剖面上的完整对应连接,其完整性和对应性极为重要,所谓完整性就是所有的系统结构都必须衔接,缺一不可,而对应性是指这些系统结构必须一一对应,不可以“连接错误”,这就是说,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但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且应该是对口的;第二,这种连接是双向生长性连接,双向生长性连接的重要意义在于使连接“无缝”,因而高度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形成稳固的交互关系,以保证融合后信息、能量的双向充分流动,保证新的整体的运行和发展,所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但应该是双向的,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机制化、常态化。也就是说,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实际上就是在两岸之间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意义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紧密且稳定的相互关系,而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则是在这种相互关系建立过程中和完成建立后实现的整体性运行和发展。

  排异反应与抗排异问题是有机体融合的最为关键性环节。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具有天然的可能性,但也由于客观的原因必然存在排异反应,无法成功地进行抗排异“治疗”,就无法推进和实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显然,由于两岸经济社会系统结构的高度复杂性,融合过程中的“排异”现象也是十分复杂的,是一个结构性系统问题,科学地认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中的“排异”现象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我们要做的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任务。

  三、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本特性的政策意涵

  第一,微观性表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进程主要取决于两岸民众和两岸企业等社会经济活动微观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充分发挥,公权力机构是这个过程的推动者,主要作用在于排除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困难,以及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必要时可以介入这个过程以防止出现极端的破坏性状态出现,但不是融合发展的基本主体。这也说明,大陆提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的诉求,以及实行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积极开展、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等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在当前两岸关系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继续积极开展和不断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是十分重要和完全正确的。

  第二,系统综合性表明,融合发展不是点状连接,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性对接,每个不同的对接点都发挥特定的功能作用,不可替代和或缺,每个方面的交流都是整体的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融合发展的整体过程具有系统性意义和重要作用,这就是要求我们开展两岸交流必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并且要高度重视,不同领域方面的交流不但具有不同的作用,还有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系统性特征强调,两岸经济社会融合过程中,必须依赖各个不同部分、不同方面的双向性生长产生局部融合的效果,这当然十分重要,但这些局部的融合不等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也就是说,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不是各个局部融合的简单迭加,局部的融合也不一定能够取得“融合发展”的效果,在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局部的融合必须保证有利于整体融合进程及其效果,因此,如何在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对各个部分的融合工作进行有效的系统规划与协调,极为重要。

  第三,双向性,有两个方面的意涵,一是在融合连结过程中的对接点的双向生长,这是建立高稳定性紧密关系并实现交互作用的重要过程,这主要是在微观组织要素之间的相互生长结合,如两岸婚姻、亲戚、家族宗亲的密切往来关系,两岸企业的相互投资、相互控股,要素市场的共享等;另一方面是指融合连结完成后在两岸之间实现各种信息、能量的充分双向交换,这种双向交换不仅是融合成功的标志,也是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这种双向交换不充分或存在较大障碍,会导致融合失败,或者融合发展功能无法发挥,出现机体组织萎缩、坏死、机能衰退,乃至于死亡。

  第四,过程复杂性表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且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才能完成。要在科学完整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规划,有效组织实施。

  第五,目的性表明,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是为了两岸的长远发展利益,这是两岸的共同利益,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融合本身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融合而融合,融合是否成功,关键看能否推动两岸的共同协调发展,更不能为了融合而损害两岸的发展,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问题的提出表明,我们在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清晰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观念,这是一个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必须要有的基本观念。

  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两岸关系从解冻到交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从简单、小规模到全面开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地发展过程,特别是在经历了一个两岸关系史上最好的和平发展时期后,大陆方面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走向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国家统一战略的发展完善

  从台湾问题的产生开始,大陆就没有停止过实现国家统一问题的思考,也一直在为实现统一而努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为实际环境条件的因素作用,大陆在思考统一问题时主要是集中在如何实现统一,而这实际上是实现统一的形式问题,也就是政治意义和法律形式上的国家管辖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性问题,那就是统一首先要解决的是两岸都由一个国家政府管辖,台湾的领土主权完全纳入中国的领土主权范围并具有完全的法律保证。从一体化的角度看,做到这样,可能只是“捆绑”式的整合,应该只是国家统一目标的阶段性成果,随后需要解决的是两岸如何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完全融合,成为完全的、整体协调性强的统一国家,或者说,完整意义上的统一,不仅要使两岸成为一个国家,还要使这个国家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大系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有机整体,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命运共同体,我们把它叫做实质性统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问题的提出,就是着眼于开始并推进实质性统一进程,也就是以建立两岸生命、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所以,大陆推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表明大陆在推进国家统一战略上的重大变化,那就是由以形式统一进程为主向形式统一与实质统一进程紧密结合转变,这种战略性变化,标志着大陆的国家统一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更科学合理,更加理性,更加体现大陆在统一问题上具有高度的民族历史责任感。这是因为,形式上的统一实际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根本的目的是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全民族的社会经济得以进一步的不断地发展,为两岸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福祉,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是实现形式上的统一是不够的;同时,在形式统一实现之前开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进程,有助于加快包括形式统一在内的整体统一进程。另一方面,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表明大陆在推进国家统一的过程中,不只是单纯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民族情感的角度,在政治上、法律上考虑如何实现统一的问题,还充分考虑到中华民族的长远整体利益,当然包括两岸人民的共同长远福祉,实现全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2、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台湾经济是典型的海岛型经济,发展的局限十分明显,过去在外向发展上虽然获得很好的机会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传统的外向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在台湾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台湾经济无法摆脱岛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外部环境条件不稳定、不可靠等强约束问题。

  在台湾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新的外向主导产业发展迅速,水平也比较高,但是与台湾的整体经济增长和内部分配(收入)问题则明显的不同步、不协调,这是因为新的外向主导产业发展的“飞地化”,与台湾的内需产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关联度低,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应该力图建立外向主导产业与内部其它产业的产业链,以发挥外向主导产业发展的带动或推动作用。但是因为台湾经济的内部空间狭小,发展外向主导产业的“前项”、“后项”产业受到规模经济的制约而缺乏发展生存空间,台湾无法形成能发挥外向主导产业联动作用的产业体系,从而大大削弱了外向主导产业发展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推动作用。解决这种因为“缺项”而造成产业链断裂问题,完全可以藉助大陆经济的有利条件,发展外向主导产业的“前项”、“后项”产业所面临的市场不足,完全可以在大陆市场找到相应的补充,藉助大陆市场外循环弥补岛内市场不足的局限,完全有可能保证这些企业的生存,从而建立起外向主导产业与岛内其它产业的联系,发挥其带动作用,同理,这类企业发展如果受到岛内资源供给的约束,也完全可以(可能)在大陆市场上得到相应的支持,这样,台湾的产业体系就可以形成稳定的循环机制,从而外向主导产业的发展就可以有力地带动和推动台湾经济的持续发展。

  所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积极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是台湾经济摆脱长期困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可行途径。

  显然,如果能有效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台湾就有可能利用大陆的市场、资源,并利用地缘地理等方面的优势条件,通过两岸产业合作与融合,逐步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外向主导产业带动作用的产业体系,同时,大陆经济体量大,虽然也属于外向经济,同样也会受外部经济景气的影响,但是经济体量大,自身发展空间及其潜力大,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十分重要和强大,如果能够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建立两岸经济的密切关系,对于台湾来说,进则有更多的机会,退则可以大大降低对外部变化的敏感度,从而大大降低因外部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推动和实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解决台湾经济长远、永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当然,推动和实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也必然极大增强中国(两岸四地)的经济水平、经济实力和发展动力,造福于中华民族。

  注释:

  ①百度百科:移植排斥反应  https://baike.baidu.com/item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9月号,总第261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