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智库建设:培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合格人才
http://www.CRNTT.com   2018-05-25 00:25:09


  中评社北京5月25日电/人才是智库最核心的资产。近年来,我国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成效明显、来势看好,但总体上仍呈现“不够用、不管用、不适用”的格局,仍普遍存在“有人手的多、有人物的少,书生意气的多、能接地气的少,发现问题的多、破解问题的少,注重成果的多、注重效果的少”等现象,培养造就一大批合格智库人才已迫在眉睫。

    智库人才与学术人才是不同类型的人才

  现实中一些人把智库人才与学术人才不加区分地对待,事实上,两者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管理学家诸大建曾提出著名的“三分法”:传统学者主要走的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普朗克路线”,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者走的是从实务到实务的“爱迪生路线”,智库学者走的则是理论与实务双向互动的“巴斯德路线”。

  事实上,学术人才研究选题往往基于个人兴趣,智库人才研究选题主要基于现实决策问题的倒逼;学术人才的使命主要是发现知识、论证知识与传承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而智库人才更多的是运用知识服务决策,重在研究“怎么做”;评价学术人才的主要标准是理论上的建树和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评价智库人才的主要标准是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和在决策层的影响力。

   智库人才有三大类型

  智库人才主要包括掌舵人才、研究人才与行政辅助人才三种。

  掌舵人才是智库的领军者与“大脑中枢”。智库掌舵人的主要职责是科学确定智库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定位与战略步骤,科学配置整合内外资源,负责领导整个智库的进退行止。一个优秀的智库必然有一个强大的、开拓型的智库领袖。

  研究人才是智库的“战斗部队”和 “颜值担当”。智库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研究人才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来开展。智库研究人才的主要职责是产出和传播优质的政策思想、政策方案,应该“既有理论性的机制解释能力,又有应用性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是“理论家+技术员”。

  行政辅助人才是智库得以正常运转的坚强后盾。现代智库间竞争日益体现在智库执行力、回应力与保障力的比拼上,行政辅助人才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智库掌舵人的战略部署,为智库研究人才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提供有力支持。行政辅助人才既指身处高层、中层的管理者,也包括了担负着文秘、图书、信息、财务、外宣、勤杂等工作的服务者,是智库发展高度依赖的“扶手”。

   多渠道培养造就智库人才

  补齐智库人才短板,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各智库都紧缺人才,如果靠从其他地方“挖”,要么无人可挖,要么成本太高;从国外引进人才则容易“水土不服”。与此同时,一些智库现有人才还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解决智库人才短缺问题,应采取“以我为主、引进为辅”策略,注重激活存量、储备增量、提升质量,着力营造人才成长的沃土良田。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