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中评社图片) |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电(作者 汪毅夫)赖伯疆《广东戏剧简史》(2009)记:“潮州地区的纸影戏,是用皮革或纸雕成人形,用灯光在纸幕或布幕显现影形。据说,是宋代时从福建传入”。我们今天从宋修福建方志《三山志》,可以看到“又为纸偶人,作缘竿、履索、飞龙、戏狮之像,纵士民观赏。朱门华族设看位,东西衙廊外,通衢大路,比屋临观”的记载,可以看到宋代福建的皮(纸)影戏的雏型。
福建漳州地方文献,也有当地皮(纸)影戏的历史纪录。如,徐宗干(时任福建汀漳龙道,任所在漳州)《小浣霞池馆随笔》(1844)记:“在任五月,绅民于三月初九日为余祝五旬生日,沿门悬采,比户焚香,灯戏三日,禁之不止”,“民情之厚,孰有如漳南者乎?”这里所记“灯戏”即皮影戏也;再如,陈鉴修《龙溪新志》(1945)记:“漳属影戏所演《乌鸦记》一出,闻系清道咸间安溪县事。有奸夫淫妇图害本夫,强醉以酒,而以竹叶青蛇置竹筒中,灌入其腹而致死。当下手时,适为偷儿陈老三所见。后邑令白公微服私访,有鸦向公哀鸣,公心动,随之而行,至老三家始得其情,谳乃定。后陈老三随公至厦改业商,性豪爽不拘小节”;又如,陈虹(曾入漳州芗潮剧社为社员)《岁月回眸》(1997)记:“芗潮(剧社)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除演出话剧外,还运用弹词、歌曲、纸影戏、歌谣、连环画、标语,进行宣传”;“芗潮(剧社)的演出是多种多样的,有话剧,又有纸影戏”。台湾有关皮(纸)影戏的历史纪录有:清嘉庆二十四年腊月勒石的《善济殿重修碑记》(1820)关于禁止在大殿前埕“演唱影戏”的规定,以及日据初期成书的《安平县杂记》关于“酬神唱傀儡戏,喜庆、普度唱官音班、四平班、福路班、七子班、老戏、影戏、车鼓戏、釆茶唱、艺旦唱等戏”的记载。
1968—1969年间,西方著名汉学家施博尔从台湾高雄弥陀乡蔡龙溪和阿莲乡陈贮两个皮(纸)影戏世家收集到《朱文走鬼》等198种闽南语皮(纸)影戏本,更可为台湾皮(纸)影戏艺术史提供证物。
2018年10月7日记
(作者汪毅夫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