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论台湾地区青年的“忙、盲、茫”与“斜杠人生”现象
http://www.CRNTT.com   2018-12-19 00:17:41


 
  很多人都应该听过这个故事,也有很多人听了这故事之后, 认为苦苦赚钱的人都是傻子。但他们忽略了这个寓言中对于金钱的严重偏见。表面上,富翁和渔夫都是在海边悠闲过活。但这种悠闲对于富翁来说只是一个选择。他可以在小渔村度假,可以到瑞士赏雪,可以到日本泡温泉,也可以去埃及参观古迹。两人之间差异在于:富翁有“选择”的权利,这使他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12}。

  从这故事中,我们也瞭解到富翁拥有的财务自由重点不在“财富”, 而在于“自由”。囧星人为财务自由做出解释{13}:

  财富自由的核心其实是“自由”,追求财务自由的目标不是为了财富最大化而是为了将财富的“约束力”降到最低。……从今以后,你拥有了“拒绝”的自由,你不需要再为了钱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14}。

  但是在台湾, 人们普遍将斜杠理解成兼职, 以求通过“斜杠”加薪, 当然生活越来越忙碌。这已经脱离了玛西·阿尔伯(Marci Alboher)提出的斜杠生活的“选择”与“自由”概念的原意。试想:有一份主要收入的台湾青年还要靠斜杠的方式兼职,就说明他的主要收入不高,要通过压缩休息时间,外出兼职来补贴家用。这与原本斜杠青年拥抱多元人生的“选择”与“自由”相去甚远。

  台湾青年误把斜杠当成兼职并不是最差的情况, 最差的是许多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如劳保健,类似内地的五险一金),降低人事费用,不愿招聘专职员工,转而招聘兼职或派遣工。很多青年无法找到专职工作, 最后只能成为“非典型就业”工作者。“非典型就业者”类似于日本的“飞特族”(Freeters),即非公司正式员工,没有正式的长期合同,随时承担着失去工作的压力{15}。根据王国钦指出:“非典型工作,指的是部分工时、定期契约与派遣工作者。”在2015年, 台湾的非典型就业人数达到78.1万人,占全体就业人数7%,创历年最高{16}。这些人要面对退休没保障,没有劳工保险、全民健康健保等压力。

  无论台湾青年是否找到专职工作, 他们都面临低薪与高压的双重压力, 许多人便进而选择拥抱“小确幸”—这种短暂、虚幻、微小的自我满足症是第二种无奈的现象:盲目地追求“小确幸”。

  (二) 盲目:拥抱小确幸

  “小确幸”一词源自于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书中第19篇, 村上春树将“小确幸”定义为:“人生中小而确切的幸福{17}。”许多台湾青年因为不稳定的经济条件而不敢追求梦想。精神上的梦想无法满足, 年轻人进而选择用少许金钱买一些疗愈的小物品, 满足心中微小的幸福感, 使自己沉浸在幸福的幻觉中。根据邱子珉(2016)解释:“小确幸”点出台湾同胞的焦虑,“小”这个字说明了台湾青年因为对社会的无力感, 只能依靠“小确幸”自身的物化遮蔽,甚至合理化“小”与“幸福”间的关系{18}。若仔细观察台湾的现况就会发现, 许多台湾青年没什么梦想, 却盲目跟风。如时下很多年轻人的理想职业就是开咖啡店、开夹娃娃机店、卖手工制作的小物品。对此现象,邱子珉批评道:“小确幸‘内缩’了台湾人向外发展的企图心。不可否认,小确幸的‘小’实为一把双面刃{19}。”他也提出反思:小确幸实质上反映了社会的匮乏。为什么台湾的环境无法给我们“大确幸”?为什么我们一般人只配拥有小确幸?{20}

  邱子珉认为,小确幸代表着享乐主义, 因为看不到希望,不如活在当下,尽情挥霍。因为无法面对沉重的经济与社会压力,所以“缩”在家里;因为无法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缩”在片刻的欢愉当中;因为得不到大幸福,所以“缩”在小幸福里。小确幸正是“下层社会”最好的写照。在台湾,小确幸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狂欢式的购物”,这种对吉祥物的朝圣及对某种生活风格的追求,实则在鼓吹人们不断消费——似乎只要去消费,或只能通过消费, 才能获得那小而确定的幸福,获得瞬间沸腾下的幸福感{21}”。比如有的年轻人觉得既然买不起房子, 就买了部iphone手机来让自己获得幸福与优越感,因此小确幸获得集体式的膜拜。这种盲目跟风现象严格来说可归咎为三个原因:经济的萎靡、精神的匮乏及个人拥有的有限权利。值得注意的是, 小确幸不仅使年轻世代追求狂欢式的消费, 也令他们迷失自我。因为当人们看不到希望、对未来感到茫然、没有任何追逐的目标, 只能尽情活在当下(carpe diem)。

  (三) 茫然:看不到未来

  2017年, 由《联合报》与中国信托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台湾2017年代表字大选公布后,在总票数90990票中,“茫”字获得1万2445票得冠{22}。根据台湾地区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台湾就业通网及客服中心所做的《2017新鲜人职场焦虑感大调查{23}》, 共计回收有效样本数1,085份,在95%信心水平下,抽样误差为正负2.95%。另外,为避免数据分析时造成推论的偏差,本研究分别以“区域别”与“性别”采分层随记抽样,并对回收样本与母体结构进行卡方适合度检定,以确保样本与母体的结构一致。调查结果显示,追问354位对未来感到焦虑的受访者,感到焦虑的原因中认为“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的比例最高,占56.78%,其次为“担心能力不足以应付工作所需”占50.28%,再次之为“担心主管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及“担心自己技不如人”,各占23.73%。详如下图。

  (见图)

  无独有偶,2018年国泰人寿与城市浪人协会公布《2018青年求职焦虑调查》,结果指出青年认为“在学校所学,让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生涯更为焦虑”者高达七成,而有超过九成的青年对未来职业选择感到茫然……该调查发现,96.4%的青年害怕作出职业选择,65.3%不确定自己应选择何种职业,31.1%认为自己对未来毫无方向感”。{24}

  面对全球化与高科技的浪潮, 许多企业已经采用机器人取代人力。相比之下劳动者的薪资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面对通货膨胀与越来越高的房价, 一般劳动者根本就存不了银子、养不起孩子、供不起房子。本文归纳了几个使台湾青年感到迷惘的常见原因:

  ①学历贬值:学历不再是找到高薪或好职称的保证。

  ②薪资涨幅低于物价:加薪的金额仍无法追赶上物价上涨。

  ③房价攀升:年轻人的薪资无法负担房屋贷款, 只能继续租房。

  ④缺乏在职专业培训:公司为了节省成本, 不愿花钱给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⑤夹缝中的三明治族:青壮年已婚人士要照顾年迈的双亲与年幼的儿女。

  ⑥毕业即负债:许多台湾学生贷款读大学与研究生。

  ⑦毕业即失业:所学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合。

  ⑧大学排名退步:如台湾大学的排名已不在全球前五十。

  ⑨学非所用:毕业生面临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不符合社会潮流趋势。

  ⑩产业外移:许多台湾厂商前往劳动成本更低廉的地区。

  ⑪产业转型:传统产业无法跟上现代趋势,导致技术落后,产品老旧。

  ⑫产业过于侧重服务业:服务业并高端科技与高的技术门槛, 容易被淘汰。

  ⑬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s):许多人没有设定学习目标,出国用劳力赚钱。

  然而,与其一味地指责台湾青年,教育工作者不如反思一下,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也要为青年们的迷惘与茫然负起责任。知名脑神经教授洪兰就提到:“目前的教育体制并没有留给孩子思考空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很容易忘记,但是目前的教育体制并没有留给孩子思考空间{25}。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