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的统一与“被统一”
http://www.CRNTT.com   2020-04-01 00:15:41


 
  蔡英文主打的第二张牌是为日后与大陆全面“脱钩”,在两岸之间继续建造更多无形的墙。有学者指出,蔡英文的第一任期,其实已经开启了与大陆“脱钩”的进程。在政治上,大力推行“去中国化”、精心培植“天然独”。在经济上,强行推行“新南向政策”,呼吁大陆台商台资撤回台湾,并创造一些条件,鼓动台资回流台湾。在人员往来上,民进党当局以各种手段,阻挠两岸交流。比如要求凡领取大陆居住证的台湾民众,必须在一个月内向台湾当局申报,逾期未报者处巨额罚款。并扬言对领证者限缩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不能担任某些重要职务等;处罚在大陆就业的台湾青年等等。这些动作其实质是切断两岸人员交流,强制与大陆“脱钩”。岛内的媒体认为,在这些方面,蔡英文未来只会更加变本加厉地加紧推行,不惜一切代价,退回到新威权新戒严时代。

  蔡英文主打的第三张牌是针对大陆出台的两岸社会融合措施,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融合”。最近几年,大陆接连出台“31条”、“26条”等惠台政策,给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工作等提供各种便利。台民进党当局看到大陆真心对台湾民众好,便散布谣言,说这不是“惠台”,而是“利中”,台湾人不要上当。之后,赶紧东拼西凑,提出反制的“八大强台策略”,包括提升学研人才奖励、强化新创发展动能、强化员工奖酬工具、优化医事人员工作环境、加强保护营业秘密、强化产业创新升级、扩大股市动能和发展影视产业等。以各种小恩小惠,骗取台湾同胞不去大陆、留在台湾。预计在蔡的新的任期,大陆为推动“和平统一”,还会推出更多的惠台经济、民生措施、政策,实现两岸经济、民生的一体化。对此蔡英文拼凑班底,重用“智囊”,即刻反应,进行“反融合”。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种种手段,威胁利诱,摆脱被动。

  四、台湾的“被统一”正在加速

  民进党执政4年,台湾的“被统一”正在不断加速。这是客观的事实。其一、2019年1月2日,大陆纲领性重要文件“习五条”在北京发表,习近平亲自吹响了两岸统一的进军号角。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这是在实现中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全新的创意,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当年是台湾“大选”之年。大陆一改以往“大选”之年噤声的做法,这表示大陆看淡台湾“大选”,不受蓝绿谁胜谁负的影响,按既定方针办,稳扎稳打,实施对台战略。这么多年来,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也一直在以最大的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经过与“台独”的无数次较量,早已证明大陆是有能力遏制“台独”的。若民进党错判形势,铤而走险,必将遭到灭顶之灾。

  其二、2019年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迈过1万美元关口。人均GDP是衡量当地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水平提高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1978年中国人均GDP不到200美元。2019年这一数字超过1万美元。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取得如此大成就,可谓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人均GDP的快速增长,真实反映了大陆综合实力的崛起,这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两岸统一进程。

  其三、反观台湾,8年前蔡英文参加竞选时,写过这样一段文宣:“过去4年,你过得好吗?你找工作有没有比以前容易?薪水能买得起的东西,有没有变多?你是不是害怕没有工作,觉得生活没有保障?面对未来,你是不是更无力?”重读这一段文宣,蔡英文不顾社会民怨,只管个人私利的嘴脸暴露无遗。她的胜选,掩盖不住、更解决不了台湾经济民生的固有矛盾。民进党当局继续分化台湾社会,继续与大陆对抗、恶化两岸关系,最终受损的只能是台湾民众的福祉。台湾的未来也只能继续向下沉沦。民进党终将因此受到历史的严惩。

  民进党继续执政,势必会加速两岸统一进程。蔡英文一再声称,“拒绝任何被统一的过渡性安排”,但拒绝“被统一”绝非“台独”政权能力和实力所能及。台湾实现“法理台独”根本不可能。遗憾的是,岛内选民并未意识到选举结果对自身生活、特别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刻影响,没意识到这种危害要比他们所预见的大得多。民进党的持续执政正导致两岸统一方式发生裂变,从过去的共议统一、协商统一,走向台湾“被统一”。

  五、台湾为何恐惧“被统一”

  随着大陆快速崛起、两岸实力的此消彼长,如今岛内有近一半民众预期“台湾会被中国大陆统一”。随着时间推移,可以预判这个数字一定还会增长,但同样可以进一步预判的是,对“被统一”的恐惧感也会随着人数的增长而有增无减。那么台湾为何对“被统一”如此恐惧呢?

  各国的心理学家曾对社会恐惧心理做了如此综合描述:当一部分人感觉受到威胁时,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没有资源可以加以解决,便会产生忧虑、苦恼之感。于是一种介乎集体焦虑、恐惧的心理随之蔓延开来。恐惧心理一旦产生,便不会自行停止,它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社会心理恐惧会不断循环。首先,是过度夸张的想像,虚构最坏的结果。如果此时社会不予矫正,反而予以蛊惑的话,其后果将更为严重。其次,是恐惧心理会自动开启更多对于现实的负面认知,开始扭曲事实。第三,是作出与理性完全不相符的错误选择。

  纵览全球,所谓的统一模式无非是两种,主动统一,或被动统一。而这两种模式、选项,对台湾意义十分不同。选择主动统一,台湾与大陆谈判时手中所掌握的各种筹码较多,由于筹码多,具体获益自然将大于被动统一。而被动统一,在不断流失原先所掌有的各种筹码、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下,才来谈统一。那这种统一更多体现的是大陆的意志,台湾失去更多获益机会。台湾社会对“被统一”的恐惧病态,完全符合上述心理疾病的特征。这种病态的社会反映,导致今天台湾社会出现集体非理性的政治盲想盲知盲动行为,也是不足为奇的。台湾民众对“被统一”的恐惧,“反中拒统”是其政治表象,而“小确幸”的生活口号则是社会大众对害怕失去现有生活的无奈反应。长期以来,在台湾社会所充斥的大陆信息,清一色的是以片面、歪曲、负面、抹黑为主。在如此深不见底的大染缸里,许多人对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是“文革”时代;60多年的反共教育使他们形成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模式;台湾当局长期持续的对“一国两制”的丑化、污名化,使他们与生俱有的“恐共”心理变本加厉,担心被大陆吞并、“被统”,失去今天现有的生活。这种主流民意对大陆的快速发展感到心惊,对两岸通过和平发展快速融合感到忧心,对“被统一”后自己的处境甚为担心。这几种综合因素的互相迭加,交汇,进而根深蒂固,对“被统一”必然表现为忧心忡忡、诚惶诚恐、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手中惟一的可用工具仅是选票。票投国民党,怕国民党“卖台亲中”。看来只有票投民进党,幻想至少可抵挡一阵,或拖慢一下“被统一”的节奏。

  六、对于统一新态势的若干思考

  未来民进党完全执政的4年,两岸关系充满各种风险与挑战,对此大陆必须有充分思想准备,并尽早做好各种应对之策。

  1.“习五条”在“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中,强调要直接充分听取台湾民意,包括充分听取任何认同一中原则的岛内政党、团体,及各界推举的代表性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当然就包含对“一个中国”内核认定。但想不到的是,台湾部分人士被自我设定的意识形态所绑架,想当然地刻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一国两制”的“一国”划上等号,画地自限,断然拒绝与大陆对话、协商的一切机会与可能,自动放弃了必要的解释的话语权,出现这种政治僵局所导致的被动统一,是两岸同胞所痛心所不愿看到的。

  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宣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分重要。这是在原先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硬实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必不可少的实现软实力的现代化。大陆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依法治国,一切要以宪法、法律为依据。我们需要百倍警惕的是,台湾民进党所推行的“反中”、“抗中”的法案,都以“立法院”通过的法律呈现。我们同样必须依法对台施政,所有反“台独”及惠台的举措,必须形成法律,才有权威性,才有威慑力,才有可信度,才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为台湾民众所接受。

  3.由于红绿双方都在争取台湾民众,导致岛内民意在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问题上,至今仍然与大陆存在很大的认知落差。对台湾来说,相当比例的民众对民族复兴无感,对两岸统一能拖则拖。不过,需要看清的是,台湾民众通过选票,表达“拒统”,但这并不意味着表示“台独”。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两岸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差异太大,民众仍不愿意被大陆制度所治理。

  重温《邓小平文选》可以看到,按照邓小平生前所设想的“一国两制”,即使武统后的台湾仍可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统一最为重要的是“一国”。台湾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统一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与障碍会相对较少。历经一段时间的过渡,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最终社会主义的竞争力超过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各种优越性胜过资本主义,岛内民众自然而然会从向往以致跃升到自我重新认定与选择。

  4.台湾历史上长期的“孤儿”命运,让台湾人格外在意“尊严”和主体性问题,大陆应以同理心理解。但台湾人也有浓厚的权威崇拜心理。大陆应精准掌握台湾民众的特性,慎重评估对台施压的可能后座力。施压要针对明确的对象,尽最大可能减轻对岛内民心的负面冲击。大陆在规划惠台政策时,依据“心灵契合”、“两岸一家亲”等理念,透过更多台湾民众参与讨论,政策的执行成效就会更好,更能让台湾民众恢复对中国的认同,进而认知大陆的制度优势,建构制度的认同。当两岸在制度认同和生活方式上趋近,民众对统一的心理期盼就会增加,统一的道路自然平顺。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3月号,总第267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