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对融合发展的再认识
http://www.CRNTT.com   2019-03-11 00:11:34


“惠台31 条”突破了过去的“界线跨越”的思维,确立了“界线模糊”的新思维。
  中评社╱题:对融合发展的再认识 作者:严志兰(福州),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闽台研究院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十九大报告提出“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惠台31条”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第一步,是大陆对台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迄今为止大陆为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而推出的最系统、最全面、最具体的政策措施。迄今为止,大陆已有近30个省、直辖市和县市区的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了贯彻中央“惠台31条”的实施细则,学界称中央与地方的诸多“惠台政策”构成了“涉台公共政策体系”。随着融合发展在大陆全面贯彻实施、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的实践意义日渐凸显。

  一、对融合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1.从和平发展角度看,大陆提出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的新思路、新思维;同时,两岸在社会治理领域形成竞合关系,这是深入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新抓手。

  两岸融合发展的思想,是在深刻总结1979年以来将近四十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①,但面对2012年以来,特别是2016年5月以后两岸关系剧变,大陆对台和平发展政策迫切需要完善、深化和升级。具体来说,融合发展的提出,是希望通过贯彻融合发展的新政策来弥补并解决以前交流发展政策所面临的“瓶颈”②。比如,2012年以来,虽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历史阶段,但两岸之间国族认同继续撕裂;台独顽固势力抱持岛民心态,难以消除对大陆的各种偏见误解;台湾人民无感和平发展红利;大陆民间武统声渐起等问题影响和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年来,大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诸多政策探索与实践效果得到两岸人民与学界的普遍认可,被认为是新时代推进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进程的新思路、新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台湾地区“九合一”地方选举中,“社会治理”主题浮现出来,开始成为联结两岸、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具体分析“社会治理”主题出现在2018年地方选举中的逻辑。笔者认为,韩国瑜意外出线胜出,至少推导出两个启示:

  一是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新媒体在政治行销和政治竞争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与2014年柯文哲白色力量崛起时使用的新媒体手法稍有不同,在今年的台湾地区地方选举中,手机成为新媒体的主要载体。事实上,2017年是台湾2G网络退出市场、4G网络走向“吃到饱”的关键转折年份。随着4G网络普遍覆盖,4G价格大众化,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台湾民众最常使用的联网方式。据相关机构调查,截止到2017年9月底,台湾4G移动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169万人,台湾人平均每天看手机3小时以上。据《2017台湾宽频网络使用调查》数据,台湾网民主要上网方式为使用移动电信网络,占39.1%,是自2003年进行该调查以来首度超越ADSL(含ADSL+WLAN)/VDSL,移动上网已成为台湾人最常使用的连网方式③。

  接下来要问的是,台湾民众上手机都看什么?据2018年2月台湾“资策会数位服务创新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4G行动生活使用行为调查》,台湾民众2017年第四季较前三年同期变化最大的是使用娱乐性活动,如影音、音乐、游戏的比例都有了很大提升,其中看影音上升最多,增加了19%④。据社交媒体营销公司We Are Scoial及其品牌管理服务提供商HootsuiteD的研究,到2017年底,台湾民众使用影音视频软件YouTube的排名已经快速上升到第二位,与第一位的脸书只差2%⑤。面对YouTube的追赶,脸书也不得不投放大量资源研发视频影音直播技术。随着台湾地区两个重要社交媒体影音化,台湾民众的社交习惯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这是“韩流”得以横空出世的土壤。动员得当,“空军”变“陆军”。但究其实质,新媒体只是一个工具,可以高效聚焦民意,甚至放大民意,取得爆发性效果。

  第二,使用新媒体的是什么人呢?答案是:青年群体。根据台湾网络数据分析公司创市际公布的数据,年龄层越低,订阅YouTube的比例越高⑥。毫无行政资源的韩国瑜藉助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通过“视觉化”的影音视频,传达他的政见,其中主打“北漂青年”,精准锁定目标群体,更可见新媒体政治营销的威力。

  二是向选民展示、证明社会治理能力,成为赢得选票的重要因素。作为地方性选举,主打地方政治议题当然是主轴。但在高雄的选举中,韩国瑜成功地提炼出“北漂青年”这一焦点群体,打出让“又老又穷”的高雄“货卖得出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的口号,赢得了青年们的注意,成功地向主要目标群体营销了他的政治理念。韩国瑜治理能力的成功展现,同时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大陆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进步对台湾产生强大的对比度和磁吸力。岛内列车连续出轨、经济发展和就业比率持续低迷,相比之下,大陆在公共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进步,让大陆的社会治理优势得到凸显。尤其是大陆“惠台31条”,向台湾同胞,尤其是台湾青年全面开放大陆发展机遇,与台湾同胞共享发展果实。作为绿营大本营的高雄,开始有感高雄的地方治理和发展与两岸关系并不是没有关系。韩国瑜在竞选政治营销中提出的高雄脱困方案,也隐含着将高雄的发展与大陆联系起来的潜台词。由此,两岸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竞合关系就这样在韩国瑜的高雄竞选过程中出现了。

  2.从和平统一角度看,大陆提出的融合发展贯穿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过程始终,实质是大陆单方面启动和平统一实际行动。

  十八大以来,大陆推行和平发展、和平统一、融合发展的对台方针政策思路日渐清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政策主张,显示大陆对经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路径和进程已经有深刻的趋势认知、清晰的政策设计。融合发展就是大陆率先提出的推进和平发展新思维、新思路,拓展是实现和平统一的现实路径,提供了践行和平统一的有效方式。因此,融合发展是大陆率先提出、单方面启动的一项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创新。

  为何是单向融合发展?这是由当前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性与紧迫性决定的。首先,两岸在土地面积、经济总量、人口与社会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复杂性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其次,台湾的大陆政策受政党轮替执政影响而不稳定,大陆的对台政策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2016年倾向“台独”的民进党再度上台,台当局不断限缩两岸交流交往空间,造成大陆地区的企业和民众来往于台湾地区,相对于台湾地区的企业和民众来往于大陆地区更为不便。再次,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文化民族认同持续撕裂,遏独促统工作的紧迫性凸显。2016年5月民进党执政台湾以来,台湾当局不仅拒绝接受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而且以柔性、渐进的方式推进所谓“国家正常化”,两岸关系已经在多个领域呈现对抗发展:一是两岸民意对抗(“天然统”与“天然独”的对抗);二是两岸政党对抗(共产党与民进党的对抗);三是两岸路线对抗(统一与独立的对抗);四是两岸政策对抗(融合与分离的对抗);五是两岸国际对抗(争夺国际空间的对抗);六是两岸军事对抗(两岸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显然,当前两岸关系的对抗性发展,必将构成两岸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与困境,阻碍两岸整体层面的双向融合发展。⑦在此背景下,大陆单方面率先行动,推动台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单向融入到大陆的经济和社会之中,体现大陆为推进和平统一而应有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当然,两岸融合发展在当前虽然具有单向性,但并不是单维度概念,而是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和身份认同等⑧。

  “惠台31条”推出后,其实践意义更加深远。学者指出,“惠台31条”突破了过去的“界线跨越”的思维,确立了“界线模糊”的新思维,将“同等待遇”原则同时用于大陆台胞和岛内台胞⑨。这里“同等待遇”主要是指身份认定、就学就业资格、生活福利、医疗、社会保障、人员往来制度等,“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同等待遇’,就是台胞来大陆,就如同大陆居民从北京到上海一样方便,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同等”⑩。大陆对台融合发展思维的多元维度中,除了经贸交流与融合得到持续推动,还增加了促进台胞在大陆生活便利与融合的诸多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大多集中在社会领域,涉及到求职就业、租房购房、就医就学、办理信用卡、公共文化、交通与旅游服务、驾照更换、社区参与等内容。其中,涉及到台胞社区融合的政策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见表1),一是向台胞提供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或开放社区就业岗位;二是向台胞提供定居大陆社区便利条件;三是向台胞提供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机会。惠台政策保障了台胞融入社区的五项权力:即城市社区(管理、活动)参与权、社区公共服务享受权、(公租房)社区居住权、(提供住房公积金)商品房购买权和乡村建设参与权。中央和地方这些惠台政策措施的出台,展现了大陆各地接纳包容台胞,谋求“共享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同时也表明了大陆中央和地方上下一致,寻求两岸“心灵契合”,推动“和平发展”的诚意。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