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世界变局中的涉台国际环境:抗衡、扈从或和平中立?
http://www.CRNTT.com   2018-10-28 00:17:44


 
  四、影响涉台国际环境因素:中美日战略三角关系调整

  1.中美关系:和战两手战略竞逐

  在美国欧巴马总统第二任时期,开始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开始转向亚太地区来因应一个崛起的中国。相对的,北京在2012年习近平上台之后,开始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者之间透过多层次的“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有系统地规范美中两国间的关系。2017年川普上台之后,完全抛弃“亚太再平衡”,承接日本与印度海上围堵中国的目标,2017年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印太战略”,连接印度、澳洲、日本与美国的“钻石联盟”。华盛顿也开始针对中国进行贸易战,透过单方的“301条款”,进行对中国进口产品高关税。北京方面,则是采取“硬对抗”,毫不退缩。

  另外,中国在南沙组建七个岛礁,逐渐军事化,也让美国调整“太平洋司令部”为“印太司令部”,显示出未来美中战略争议焦点在于南沙群岛。2018年5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表示:“我们体会到印度洋与太平洋关系日益密切,因此决定将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美军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⑦马蒂斯在演讲中意有所指地说:“印太有许多带跟许多路,美国会持续大力增加印太地区的稳定,加强以自由和开放为基础的国际秩序。”⑧

  2.两岸关系:已读不回互不往来

  2018年2月21日,在参加台商春节联谊会上,针对两岸关系蔡英文总统强调,面对两岸的新情势,我们始终坚持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走回头路。台湾一定会善尽我们对区域安全的责任,维持一个稳定、具一致性、可预测性的两岸关系。而两岸关系的未来动向,取决在双方是否能够互释善意,良性互动。⑨

  2018年4月8日中共中央台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求是》杂志登载一篇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引领新时代对台工作”,指出:“台湾问题的解决,是两岸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发展进步。我们持续发展进步,将不断扩大对台湾的战略优势,不断增强对台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对两岸关系的牵引力和主导权。”⑩

  根据中共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国对台统一战略基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定调清楚,伴随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49完成社会主义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北京“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会在习近平第二任总书记时期有所完成,虽然蔡英文总统提出两岸未来三十年发展愿景,却没有进一步讨论,主要在于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政治基础无法存在。

  3.美台关系:逐渐升温政军强化

  2018年6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参加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中谈及两岸关系,他表示美国国防部仍坚定致力于与台湾合作,提供必要的防御军备与服务,以确保台湾有足够的能力自卫。马蒂斯也强调,美方反对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但愿意持续使用任何方式,解决两岸分歧。⑪2018年2月20日,华府智库卡托研究所国防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卡本特(Ted Carpenter)在《美国保守派》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杂志网站发表文章,介绍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有出兵协防台湾的义务,文中写着:“美国领导人应该重新考虑,协防台湾的承诺是否符合美国最佳利益”,“虽然美国介入战事仍能成功拯救台湾,但情况已比以往更危险。”⑫

  另外,2018年2月中旬,“2049计划研究所”在美国国会举办台海情势座谈会,该智库执行主任石明凯(Mark Stokes)、研究员易思安(Ian Easton)与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卜大年(Daniel Blumenthal)等专家都认为,川普政府应该宣示台海为国际公海,并表明美国将在此执行自由航行任务,以此回应中国侵略性行动。⑬

  2018年6月26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推文表示,“作为太平洋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台湾将加入美国在所罗门群岛的海军演习。这不是第一次,但现在正在公开宣布。”(Taiwan will join US navy drill in Solomon Islands as part of Pacific Partnership. Not the first time, but now being announced publicly.)⑭2017年台湾的军医系统已于吉里巴斯与美国共同进行演习。葛来仪才会指称“非首次,但可以公开了”。

  2018年6月27日,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坚决反对我建交国和台湾发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中国大陆坚决反对美台间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事涉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妥协。美台在所罗门群岛举行军演一事若成真,势将加剧中美在台海摩擦、撕大“管控破口”。⑮

  五、台湾另类安全战略思考:积极和平中立与和解对话

  1.战略平衡:美中两强的缓冲

  面对中国不放弃武力犯台与不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身份,台北的任何战略的选择,都必须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安全威胁最小化的思考。一般从国家安全研究角度言,传统小国的战略途径不外乎:抗衡、扈从、避险或是中立,例如陈水扁总统时期在“改变现状”下采“双重抗衡”:抗中、拒美;马英九总统时代在“维持现状”下采取“双重扈从”:“倾中、亲美”立场。现阶段蔡英文总统时期,台北持续“维持现状”战略下“亲美”途径;但是,不接受“九二共识”,形成两岸“政冷经热”现象。

  2.积极中立:第一岛链的稳定

  根据上述“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所讨论的另类安全模式:覆盖、无结构、缓冲区三种,又根据台湾从1949年至今的国际政治三种层次的解析过程,在两蒋时期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与美国军事结盟,属于“覆盖”形式;在1971年台湾退出联合国之后,持续在美国军事权力影响下,成为护守第一岛链关键位置。在李登辉时期,美苏对抗缓解,世局进入后冷战时期,两岸开始有限度接触,开放民间交流。安全态势方面,美国透过“台湾关系法”持续提供防御性武器给台湾,基本上,还是美国安全力量的渗透与延伸的态势。

  在陈水扁时代,两岸之间因为“两国论”引发紧张对峙情势,虽然此一时期,台湾提出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阶段说,北京方面没有任何回应,一定程度中国也开始延伸其军事力量于台海地区,推动“反介入”与“区域拒止”(Anti-Access, Area Denial, A2/AD),是以遭遇美国此地区推行“空海一体战”(Air Sea Battle),演变成为“全球空间介入”等战略思维加以因应。而在马英九时期,虽然两岸和缓,政治互信密切,北京基于国防现代化进展,开始扩增海上力量,形成美中两国“覆盖”力量延伸之争。到了目前蔡英文时期,解放军突破第一岛链对台进行机舰绕台巡弋,进入第二岛链,联结南海地区,争取主导此一地区安全态势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