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民对民进党蔡英文执政投下不信任票 |
中评社╱题:台“九合一”选举结果透露的深层意涵及其影响评估 作者:冷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选举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台“九合一”选举结果显示,岛内“利绿不利蓝”的政治生态已在两年半时间里快速逆转,民进党2020年下台的可能性增大。更重要的是,选举透露出随着岛内、两岸深刻变化,岛内以“统独”蓝绿为核心的旧政治意识形态退潮,强调“超越蓝绿、经济民生第一、希望两岸合作”成为新的政治正确。这一重大深刻变化相对“利红利蓝不利绿”,将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一、2020年“大选”民进党形势较为不利,国民党改革成效、“蓝绿白”关系走向影响重大
选举结果否定了2016年选后外界“民进党长期执政、国民党难以再起”的判断,再次证明了台湾选举的“跷跷板效应”。即岛内民众对执政者的看法对投票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间经济选民投票意向呈现很大摇摆性,一个党执政不佳,另一个党就有再起的机会。①2008年、2016年、2018年选举,都是“跷跷板效应”的体现,且有速度加快趋势。这也显示台湾民主选举制度下,民众不希望一个政党长期执政、一党独大而得不到有效监督。
(一)民进党2020年下台可能性增大
分析2005年与2008年、2014年与2016年,这些县市长选举与“大选”的关系,基本都是正相关的“骨牌效应”。目前谈2020年“大选”态势尚早,但总体态势对民进党较为不利是不争事实。
一是岛内“反蔡反民进党”、民心思变氛围浓厚,且不易翻转。选举结果对蔡英文执政绩效和路线投下不信任票,民众对蔡无力解决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强推争议改革、“新威权”手段追杀国民党、“抗中谋独”等强烈不满。民进党在失去民众信任后,执政将更加举步维艰。台结构性困境下,蔡剩余任期有关经济发展、社会分配、改革争议、两岸困境等难题一个不少,民进党走出执政泥淖的可能性较小。
二是国、民两党支持基础此消彼长。从县市长席次和得票率看,民进党从上届13席锐减至6席,得票率仅为39.16%;国民党从上届6席大增为15席,并成功攻占关键的高雄、台中两个“直辖市”,得票率大幅提升为48.79%,两党得票差120万票。从政治版图看,北部蓝天再现,中部蓝优势扩大,南部绿被攻陷。从选民结构看,民进党大量流失劳工、农渔民、中小企业主、青年、知识精英等群体选票;国民党选票回流明显,中下阶层支持基础扩大。从政党支持度看,两党已经拉开差距。《美丽岛电子报》10月底民调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好感度仅剩27.4%,反感度达到57.5%;对国民党的好感度为39.2%,反感度为41.7%。蔡的执政满意度仅剩25.5%,不满意度高达67.3%;信任度剩26.7%,不信任度达58.8%。国民党已度过2014年以后的“反国民党风暴”,重新成为民众可能的选择。
三是国民党实力、财务问题改善,有利“地方包围中央”。“九合一”选后国、民两党地方治理人口比为1447万:625万。
四是国、民两党权力改组、改革转型都是考验,但有较大不同。民进党败选后士气大伤,接班梯队重新洗牌,权斗会更加激烈。蔡赖矛盾、“英系”与“新系”、“基本教义派”的矛盾复杂难解。国民党士气大振,再燃重返执政信心,面临的是如何改革更好的问题,党内权斗应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未来影响2020年“大选”态势的主要变数
导致本次选举结果两大主因是蔡英文执政引起的“民怨海啸”,以及韩国瑜强烈个人特质带动的“韩流旋风”,所以很多舆论称本次选举是“蔡的失败、韩的胜利,而非国民党胜利”。有国民党党务要角称,“很多选民想教训民进党,也只能改投国民党;很多年轻、中间选民仍不喜欢国民党,只不过更讨厌民进党”。②韩国瑜、侯友宜之所以大胜,是因为不像传统的国民党政治人物;2020年“大选”中他们的选票能否转给国民党候选人不无疑问。
目前看,影响2020年“大选”态势有以下因素。一是蔡执政走势及民众看法,从选后形势看蔡声望尚未触底,还可能继续下探。二是国民党改革成效。民意明显希望国民党新陈代谢,希望看到新人新气象,但老人不甘退出历史舞台。该党的形象、思维和组织改造成效仍是再起关键。三是柯文哲是否参选、“蓝绿白”关系走向。柯受“韩流”冲击、选举惨胜等降低其参选空间,但蓝绿参选人强弱是影响其决定的主要因素。
二、岛内社会出现明显的“淡化蓝绿意识形态、注重经济民生、渴求两岸经济红利”新取向
两岸关系走向攸关台湾前途命运,岛内政治势力对此看法与主张不一。这与“本省”、“外省”族群问题相互激荡,在政党竞争和选举效应催化下,就形成了台湾相较其它地区少有的“统独”、“蓝绿”问题。长期以来,“统独”和蓝绿之争成为岛内政治主旋律,政党以此作为选举市场区隔的工具,而经济民生、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常被稀释。
但本次“九合一”选举中,民众强烈要求候选人“少讲政治、超越统独蓝绿、多谈民生、给民众好日子”,热捧韩国瑜、柯文哲等蓝绿色彩较淡的新型政治人物。“蓝绿白”候选人也都高喊“超越蓝绿、民生第一”。只有民进党、蔡英文在选举中高喊“反吞并、顾台湾”等老旧“主权”口号,美国也刻意附和影射大陆“干涉台湾选举”,显得不合时宜,也得不到民众正面回应。国民党参选人韩国瑜直指高雄“又老又穷”,喊出“货卖得出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激起民众深层共鸣及对发财的渴望,掀起超级“韩流”,并攻下“绿营堡垒”。柯文哲在蓝绿夹杀下连任台北市长,郑文灿、林右昌、林智坚在原蓝营优势选区漂亮连任,都显示蓝绿意识形态退潮,经济民生重要性凸显。“台湾普通民众对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强烈追求,成为决定选票投向的最主要考虑”。③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瑜“拼经济”政见是以两岸为基础的,其在辩论会上明确提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这也得到蓝营参选人的附和。选举结果显示,岛内民众对“‘九二共识’基础上争取两岸经济红利”投下赞成票。
上述岛内社会新脉动与全球性“反建制民粹浪潮”一脉相承,更根源于岛内、两岸的深刻变化。
一是岛内20多年“统独”蓝绿之争导致台湾不断向下沉沦。加之台经济边缘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势削弱,台湾陷入经济停滞不前、民众薪资所得难有增长的“闷经济”困局。韩国瑜所说的高雄市“又老又穷”,对整个台湾同样适用。民众对蓝绿恶斗和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反感,对精英人物无力解决“兴利均富”问题强烈不满;希望超越蓝绿、少谈政治,发展经济、改善个人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并投射到新型政治人物或者“政治素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