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问题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与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动向
http://www.CRNTT.com   2019-01-24 00:12:40


 
  其次,由于欧盟内部困境加剧,暂时无法找到摆脱困境的路径,其对外部力量的崛起尤其敏感,这一点充分地反映在欧中关系上。中国大陆一直将欧盟视为国际政治中重要的“一极”,积极发展与欧盟和其成员国的双边关系。自2012年开始,大陆积极推动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机制,并于2015年与16国共同制定了该机制的中期规划(2015-2020年),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林业、物流、科技、旅游、金融、能源、医药和健康产业等。目前,该机制性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欧盟内部,主要是所谓的“核心国家”,对该机制的批评加剧,指责该机制“影响了欧盟的内部团结”,使得欧盟国家无法站在同一立场上决定对华政策;同时也批评中国的资金进入中东欧国家,可能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甚至影响它们的选举结果;另外,西欧国家的企业也不希望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有力竞争。中欧关系一直面临人权、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老问题的干扰,欧方对“16+1”机制合作的担忧和阻挠是双边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其影响还将继续发酵。

  第三,由于欧盟内部面临多重挑战,其作为世界政治中一个“规范性力量”(normativepower)的影响力正在下降,这直接导致欧盟在全球治理议题上的影响力同时下降。欧盟及其成员国一直为其在国际关系中体现出的“规范性力量”而骄傲,“规范性力量”可以被视作是欧盟“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随着欧盟国家内部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逐渐爆发,其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文化多元化”、“包容性文化”的价值观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欧盟坚持和认同的自由主义世界体系也正面临来自欧盟内部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作为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其提出概念、规范、价值观“塑造”世界的能力迅速下降,参与全球治理的兴趣也迅速下降。这也是在特朗普政府退出全球治理领域后,欧盟并未如预期中那样担起领导责任的重要原因。

  2、日本安倍政府对外政策在“进攻性”和“平衡性”两方面同时推进。安倍政府执政稳定性较高,这为其执行对外政策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对日本而言,以下地区形势的变化是影响其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国大陆超越日本成为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国家,日本看待中国的集体心理出现了变化;二是特朗普政府兼具“现实主义”、“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特色的外交政策使日美同盟面临新的挑战;三是朝核问题的迅速演变既让日本担心朝半岛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上升,又担心其在朝核问题的应对上被边缘化;四是中国大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援助和地缘经济利益受到挑战;五是中美关系的竞争性迅速上升,日本如何在其中获取最大利益;六是印度经济崛起,莫迪政府谋求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面对上述变化,日本安倍政府的对外政策在“进攻性”和“平衡性”两方面同时推进。“进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积极推动日美关系发展。安倍首相在特朗普当选后数日即访问纽约,与特朗普见面,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尽最大可能确保日本的国家利益;同时在双边关系上,尽量避免经贸议题干扰安保合作。二是在特朗普政府退出TPP后,安倍政府积极推动其它11个成员国的谈判,为美国重新回归做准备。三是积极推动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构想,试图通过打造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的“四国机制”来拉住美国,共同抵御中国大陆日益强大的地区影响力。四是在朝核问题上保持与美国的密切互动,推动相关制裁,极力避免被边缘化。其“平衡性”则表现在:一是改变在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后,在外交上全面与中国大陆“对着干”的做法,开始一定程度上向大陆示好,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特朗普政府的同盟政策和朝核政策可能引发危机。二是在美国的压力下,与韩国的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3、印度外交政策趋向民族主义色彩。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较前任有更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在大国关系上试图保持平衡发展,没有明显倒向美国或俄罗斯;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在总体稳定情况下出现了像“洞朗事件”这样的争端;在地区事务上,除了继续做南亚“老大”外,继续“向东看”,更加积极地参与东亚一体化进程,并在此过程中,加强与日本的合作。

  二、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动向

  为牵制中国大陆崛起,谋求其在西太平洋地区战略利益最大化,美国多年来利用两岸间固有矛盾,深度介入台湾海峡。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两国在全球很多地区与领域中发展出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这是美国政府思考与制定台海政策的大背景。

  (一)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主要内容

  1、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以此作为发展美中关系起点。特朗普在候任期间公开质疑“一个中国”政策,引发各界震惊,并直接冲击中美关系发展。因此,“一中”政策成为特朗普政府首先必须确认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发展美中关系的起点。2017年2月10日,在与习近平通电时,特朗普强调充分理解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高度重要性,表示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特朗普一改候任期间的盲动,迅速回归美国政府在此议题上的核心政策话语和政策框架。短短两个月时间,特朗普台海政策经历了由挑战到尊重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通过短期磨合,特朗普对美中关系已初步具清晰与务实认知,即“一个中国”是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核心,具高度敏感性,不可讨价还价,遑论交易。美国有理由坚持“一中”政策,因为它具有历史性基础,会带给美国更多安全和地区稳定。

  2、继续要求两岸对话,以防止误判,保持台海稳定与和平。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美国始终抱持矛盾而谨慎心态,既担心两岸协商谈判会边缘化美国,损及自身利益,又希望两岸维持对话沟通以缓和紧张局势,从而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在巴拿马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后,美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方敦促相关各方进行有成效对话,避免采取激化局势和破坏稳定的动作。

  3、继续对台军售。2017年6月29日,特朗普政府通知国会将出售给台湾价值14.2亿美元的武器,这些专案将分别用于台“纪德级”驱逐舰、F-16战机和“剑龙级”潜艇等作战平台配备的电子战与精确制导弹药进行升级。未来还会持续,不会停止。

  4、继续支持台湾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但层级与力度有限。无论是在世界卫生大会(WHA)还是国际民航大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活动上,特朗普政府将延续前几届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台湾以适当身份与名义参加,但在中国大陆影响力日增、两岸协商又中断的情况下,美国的支持往往限于口头表态而难以取得实际进展。

  5、继续在美台贸易与投资框架协定(TIFA)框架平台上推动经贸关系。对台经贸是美国政府所比较看重的,但美台贸易中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美台贸易逆差(年近100亿美元)、开放“美猪”、“美牛”进口等市场开放问题。特朗普政府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力图减少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并解决市场开放问题。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莫健在答台湾记者时就公开要求“台湾仍需做些努力”,“有些台湾已经做出的承诺,台湾应该维持;如果美国必须维持对台湾的承诺,这应该是双向的”。

  (二)特朗普台海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1、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具有内在逻辑性、一致性与确定性。主因在:一是美国自卡特政府以来历届政府所坚持的“一中”政策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这是特朗普上任后回到“一中”政策轨道上的最根本原因。二是美国两党在保持台海和平稳定和发展美台关系方面具有高度共识。台海和平稳定符合美国亚太利益。在此原则指导下,当陈水扁当局推动“法理台独”、挑战两岸现状时,小布什政府公开批评施压;当马英九当局认同“九二共识”、两岸进入和平发展阶段时,奥巴马政府表示欢迎;当蔡英文上台并表示不会挑衅大陆、不做第二个陈水扁时,奥巴马政府表示欢迎。与此同时,美国视台湾为牵制中国大陆的重要战略工具,发展与台湾的全方位非官方关系,强化台湾作为战略工具的价值同样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因此,在台湾军力再也无法对大陆形成优势、且两岸关系逐渐恶化背景下,强化美台军事联系和军队互动以应对突发状况是美国两党都支持的政策。而在经贸方面,发展与台湾经贸关系不仅符合美国利益,也可以帮助台湾保持经济竞争力,因此同样得到两党认同。特朗普虽以“反建制”面貌示人,但一方面台湾问题非其关注重点,另一方面美国总体外交政策仍是建制派主导,因此他在台海政策上并未挑战两党建制派立场。三是两岸关系虽陷入僵局,但仍保持“冷和平”状态,美国所定义的“两岸关系现状”未被打破。

  2、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特朗普个人特质造成的不确定性,是非典型政治人物,个人判断力与性格特质将对美国政策回应产生决定性影响。二是特朗普政府对台湾在其“印太”构想中地位尚未确定。美亚太政策和对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色彩。特朗普访问亚洲时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但“印太”概念能否获得所需人力、物力资源,并演变为战略,“美日澳印”四国机制能否成形,都难以确定,未来发展态势不明。台湾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将如何与四国互动等问题,都不明朗。

  三是难以确定特朗普政府将何时、以何种形式用“台湾问题”与国会“做交易”。特朗普是个“内政总统”,其执政的最大挑战来自国内。为推动其国内各项主要议程,如推翻“奥巴马医保”并推出新版医改法案、实行“禁穆令”、推动“税改”、尽快在国会通过2018财年政府预算(其中包括特朗普总统希望建造的美墨边境隔离墙的经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等,白宫必须与国会密切、顺畅地沟通、合作。2017年12月,特朗普签署《2018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法案包含两项涉台附带条款:第1259条款包括评估重启美台军舰互访的适当性和可行性,以及邀请台湾军队参加“红旗”等军演;第1259A条款则提及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面对来自国会和中国大陆方面的压力,特朗普政府会在何时,以何种形式推动美台军事关系实质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用具有高度两党共识的“推进美台军事关系”与国会做交换,换取其国内政治利益。对特朗普而言,唯一的挑战就是如何不对美国与中国大陆关系造成严重冲击。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月号,总第253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