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要符合青少年兴趣
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普及向青少年,很多代表委员都提出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东岭认为,不妨将新媒体作为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手段,传统文化进校园要通过适合青少年“胃口”的方式,让他们乐于接受,是最重要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指出,对于传统文化中经典和精华的东西应深入研究后仔细保留,不能简单放入市场让市场来选择。由于现代生活方式不同、文化方式不同,一些传统的东西需要融合现代的审美进行改变和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表示,现在有些学校和文化服务机构在推广传统文化时,只强调形式,把学习传统文化弄成作秀;一些国学课程,要么是教孩子们穿奇形怪状的衣服,要么是行跪拜礼。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习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是能够和今天以及未来发展相结合的部分,而不是那些过时的、封建的、落后的内容。另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意味着否定、削弱人类其他优秀文明成果。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在不断吸收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的过程中丰富壮大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他多年来一直在推动“新教育实验”,提出“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希望学校教育能够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些内容不能通过说教来进行,而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从不同侧面接近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渐渐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
“要注意形式和方式的多元化。这是慢慢吸收的过程,‘暴饮暴食’只会增加学生负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