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层面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的天然基因。孙中山先生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文明能作为一个国家而保存下来,尽管它遇到许多破坏的力量”。中华文明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结晶,其植根于中华民族、孕育于中华文明,对增进民族凝聚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能像中华文明那样,经历过诸多民族的融合,而始终没有割断文化传统,而且始终在政治上维持统一的主流,形成了“民族统一体”的历史文化。其首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故里乡土的眷恋、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对外敌侵犯的民族凝聚力。历史上为了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产生了许多至今仍为人传颂的英雄和故事。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大家庭,生活地域幅员辽阔,地区文化千差万别,但这并不妨碍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广东人、四川人、香港人、新疆人、西藏人、台湾人,谁都不能回避一个更宽的概念—中国人。维护统一,必须推心置腹地理解中国这一丰厚的历史、现实、文化、政治多面向的观念,承认各地中国人取得的正面成就。两岸同胞这种“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血缘、地缘、史缘、文缘,注定将成为维系两岸情感的纽带、促进两岸合作的桥梁、化解两岸分歧的缓冲。政治关系可以割裂,民间感情、文化联结却难以割断。滋养两岸民众的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有着根本区别,讲求仁、自然和谐、社会的尊严,还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今天这些仍然在两岸社会中得以延续,家族关系的延续、教育的延续、伦理道德的延续、民俗风情的延续、人文日用的延续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目前,台湾民间仍保留了很多中华文化中原汁原味的东西,像妈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开台圣王、广泽尊王、阿里山神等民间诸神,都是大陆土生土长的神话人物。这些人文资源,既融入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又成为维系国家与民族感情的牢固根基和坚强柱石。最近,我会老朋友、台退役少将杨台生先生为圆家父遗愿,不顾年事已高,只身一人从台湾跨海而来,坐硬坐火车从广州到河北唐山,寻找其失散近60年、同父异母的姐姐,骨肉团聚之亲情令很多人潸然泪下。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尽管两岸分离分割多年,但两岸一家亲的血脉谁也割不断;尽管两岸政治和价值观念千差万别,但国家和民族认同却始终难以改变。
从历史趋势看,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历来是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国历史上纵然出现过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的割据与分裂,但中华民族始终把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当做神圣的责任并为之不懈斗争。规律是每次短暂的分裂后总是复归统一,而且统一的时间越长,统一的规模越大,统一的程度就越高。据统计,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分裂时期仅为三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258年,而统一时间却长达1874年,横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9个封建王朝。其中,鼎盛王朝就出现四次:即西汉“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唐代“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明代“永乐盛世”到“仁宣之治”,清朝“康雍乾盛世”。规律是每一次鼎盛朝代的出现,都是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基础上实现的,而且是在分裂之世“付出高昂学费后考出的高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今天,两岸中国人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应该看到,一个连统一都没有实现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的。我们越是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解决台湾问题就越突出,推动祖国统一就越紧迫。当前,两岸虽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同属于一个民族从未改变。对两岸来说,民族复兴都是福音,都是历史机遇。尤其是对台湾,其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其福祉离不开民族复兴。为此,两岸同胞应团结一致,相互扶持,紧密合作,为在世界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荣耀携手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