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与蔡英文直接通电话,引起舆论哗然。 |
中评社╱题:论两岸关系中的主权与治权--兼论“一国两制”台湾模式 作者:尹宝虎(北京),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
2016年民进党全面执政后,随即采取全面“去中国化”动作,不惜一切拥抱美、日。两岸关系急转直下,重新走冷。在此情境之下,讨论两岸未来统一模式无异对牛弹琴。其实,两岸之间的根本对立不仅在于“统”“独”,更在于民进党极端民粹主义思想和对抗性地缘战略选择。要看清这一点,就有必要从主权、治权角度重新认识大陆对台“一国两制”方案和民进党“台独”主张的实质含义。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也有必要从主权、治权角度才能得到准确理解。循此思想方法或许还有可能为两岸困局探索出一条和平出路。
当今国际体系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其核心含义是指对内部事务的最高权力,和对外关系上的独立平等。治权则是主权的具体实现形式,即一个主权国家对各种内外事务的具体管辖权①,通常由广义的政府机构来行使,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环境等各领域事务。治权即管辖权、管治权,几乎可以不断细分下去。既可以按内外划分,也可以按领域划分。主权与治权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常常可以分开处理。
有关主权的含义,西方在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思想家如让•博丹、格劳秀斯、霍布斯等,均持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说。但自19世纪开始,鉴于民主分权、国际治理、全球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又有不少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持主权“过时”论、主权“变革”论等观点。实际上,两类观点皆言之成理而各有偏颇。
主权与治权的联系与差异
可以被恶意利用
主权与治权的联系和差异既可以用于正道,也可以用于邪道。最善于将主权与治权分开处理并加以恶意利用的首先是西方殖民主义者。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亚非拉弱小国家和民族的主权侵犯多是采取渐进蚕食的办法,将主权与治权分开处理,先不直接吞并对方全部主权,而是逐步蚕食其内外事务管辖权,由轻及重,由小积多,逐步达到对其内外治权的全面控制,这一过程常常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始而租借某个场所、小岛用于商品堆放、晾晒,继之要求设立商业口岸和特别海关政策(协商关税、最惠国待遇,涉关税主权),然后要求设立学校、教堂(涉教育文化主权),再进一步要求驻军以保护侨民和商业利益(涉国防主权),或设置公堂以审理侨民案件(涉司法主权),最后干脆划出整块地方要求管理租税、社会治安等一应事务(即租界)。过程中有用武力和武力威胁以达到目的,更有利用弱国社会对国际法的无知而蒙骗敲诈。近代中国就对西方列强要求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协商关税等作出让步时相对无动于衷,缺乏警惕;而对列强要求平等觐见皇帝、设置驻外使馆等要求则斤斤计较。通过武力和蒙骗手法的混合使用,西方殖民主义者逐步侵蚀被殖民地国家的关税、外贸、金融、教育、交通、司法、国防等诸多重要领域管辖权。最终达至将其整个民族和国家完全殖民化,使之成为仍然留有国家主权空壳的属国、被保护地等等。日本东施效颦,后来居上,干脆将韩国、台湾完全吞并。主权治权之间既存在一般与特殊关系,也存在量变与质变关系。等到一个国家主权攸关行政、经济、司法、外交、国防等核心领域的管治权都不在自己手里,则主权就因基本虚化而失去了实质意义。
二十世纪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时代走向终结。当殖民地国家获得主权独立时,西方宗主国为保持对前殖民地的控制仍然习惯性地采取治权、主权脱离办法,并不愿意乾净利索地撤出殖民地,而是在交还主权的同时努力保留部分管辖权。比如保留对殖民国家国防、外交的管辖权;或其次,限制原殖民地的国防、外交主权;或垄断该国的军事进口和技术培训;或再其次,保留对重要河道(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或军事基地的管辖权等等,不一而足。埃及于1914年成为英国受保护国,1922年获得独立,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仍然掌握埃及的外交、军事和国防。埃及实质脱殖过程在独立后经历了数十年才最终完成。英国只是被迫逐步地从埃及的各种管辖权后撤。过程中英国念念不忘的是保留对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埃及彻底收回苏伊士运河管辖权还是在1956年打完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才得以完成。
中国同英国谈判香港主权回归时,英国人故伎重演,首先想到的办法便是将香港“主权”交还中国,而“管治权”仍然由英国人行使,等于中国只收回香港“主权”的法理外壳。后来英国人又提出中国不在香港驻军,企图限制中国国防主权。可以想像此类提议当然遭到邓小平断然拒绝。迄今攸关香港内部事务,英国方面屡屡藉口《中英联合声明》为国际条约性质而主张英国有国际义务和权利“关注”香港“一国两制”的运作。
中美在谈判台湾问题时,美国人同意与台湾执政当局“断交”、“撤军”、“废约”,但仍坚持保留有条件地出售台湾武器的尾巴,等于保留美国继续干预中国国防主权的管道,至今这一问题尚未解决。果然美国人随后又玩弄起积少成多、逐步扩大侵蚀中国主权的把戏。几十年来,美国逐步提升对台售武级别,传授和升级武器技术,装备维修,并拓展军事情报与培训合作。近期美国参议院又通过了《2017年国防授权法案》,意图提升对台军事人员制度化交往层级,以切香肠方式逐步密切美台安全合作。《与台湾关系法》更是将主权与治权切割、将法律与政治切割的“杰作”,自始即遭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尽管该法在法理上并没有将台湾界定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但所有处理涉台事务无不实质性地将台湾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对待。
美国反复强调其“一个中国”政策基于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以及《与台湾关系法》。如果将两者综合起来看,则美国人的企图昭然若揭。美国的“一个中国”实际上是将台湾的主权与治权完全分开处理,承认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但不承认中国对台湾拥有治权。多年来,美国不断通过与台湾合作强化两岸间治权切割,其目标是逐步促使“撤军”、“废约”、“断交”成为具文,使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完全空洞化,维持台湾属于美国势力范围。此一进程始终没有停歇过。同时,美国还利用“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和政治人物口头表述不断冲撞“一个中国”政策底线。2016年5月16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有关支持台湾的“共同决议案”,首次将当年美国总统私人信函里对台“六项保证”列入公开决议案。“六项保证”里所谓“不与北京事先谘商对台军售”,即指中国对台湾的防务没有管辖权;所谓“没有终止对台军售时间表”,即指无限期固定两岸治权切割;而“不正式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归属”更是利用决议案没有法律效力为掩护公然声援“台独”。
2016年12月2日,就在美国参议院通过《2017年国防授权法案》的同一天,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与蔡英文直接通电话,在“推特”里称呼蔡英文为“台湾总统”。12月11日,特朗普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质疑“为什么要受一个中国政策”约束,引起舆论哗然。事后白宫发言人反复出面澄清,美国奉行基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的“一个中国”政策不会改变。我们不用怀疑白宫公开表态的真诚,但更不用怀疑美国人实际上又在利用三权分立的回旋空间,和候任总统政策表达效力的模糊地带,在继续维持“一个中国”政策掩护下,谋求进一步深化美台政治关系,切割台湾与“一中”的联结。美台不断深化和升级的政治安全关系客观上发挥了保护和促进“台独”的实质作用,对中国主权伤害最大。从主权角度看,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但从治权角度看,台湾则更像是美国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