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来倚靠对外经贸以突破政治困境的台湾,如今经济上与政治上都与大陆无法分离。 |
中评社╱题:台湾社会对于中国大陆“他者”的迷思 作者:萧衡锺(台湾),台东专校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文化大学博士
台湾的本土主义以跨国强势力量下的从属者与受害者自居,以深耕台湾在地来维护台湾的自主性,强烈扺抗诸如大中国本位主义或两者合流的跨国主义等压迫性力量,认为中国若不是利害上的直接对手,间接而言也会伤害台湾在地的弱势利益。解严与终止“动员戡乱”之前的大陆是敌人,投奔对岸就是“叛国”,现在对方招手欢迎台湾,要能够极力抵制大陆发展机遇的台湾人才称得上是爱国、爱本土,虽然台湾人不再以所谓的“共匪”来理解中国大陆,但大陆依然是个敌对的他者。
从农历春节前后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两岸之间关于滞留大陆的返台“包机/类包机”身分资格诸多争议中,除了两岸通婚后子女“国籍”选择的“小明”案例外,在政治政策层面、媒体舆论及网络声音上引发较多讨论的,还有对于包括台商在内、但不限于台商的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以及陆配(包括但不限于女性大陆配偶)等两类人士返台权益与就医权利的争论。
一、经济利益上的“他者”——台商
过去在冷战结构下划分开的两岸阵营,可以看做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现代性路线之争,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有论者认为冷战已经结束,新自由主义得以向前共产国家突围,或谓“和平演变”。早前两岸的现代性路线对峙关系,到了后冷战时期,已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整合一体化发展的先后位阶与竞合关系,影响到了东亚区域的势力版图。国际间慢慢形成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想像:古老的中华帝国会不会再度复辟为超级霸权?中国周边的国家担心,中国大陆的崛起有可能使得资本主义现代性,在19世纪以来形成的东亚文明位阶阵势再度逆转,致使其它周边国家再度被边缘化。
中国大陆经济条件的上升对于台湾而言更加复杂,政治问题随着大陆改革开放而与经济议题更加牵扯不清。在冷战时期,台湾的国际地位与自己的资本主义路线有关,由于台湾的国际地位长期遭受压迫,台湾人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突破政治困境,争取国际能见度。大陆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在1990年代末期到达一定高度,在21世纪成为众人眼中的新兴经济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对地台湾的对外贸易逐渐高度倚赖大陆甚过美日,向来倚靠对外经贸以突破政治困境的台湾,如今经济上与政治上都与大陆无法分离。
全球化时代台湾社会对大陆的集体负面感受,此一集体情绪以怨恨为核心而掺杂了妒羡、愤怒、不满及报复冲动,源自于台湾身处现实情况之恶劣与理想之难以达成。政治上寻求理想国际地位的台湾,始终欠缺制度性的承认与支持,而大陆的一中原则与一中框架不仅是关键“阻挠者”,同时又取代了台湾之前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位置,居于弱势的台湾在挫折与屈辱当中不断地咀嚼这些负面情绪,台湾民众普遍自认经济实力坚强,理应享有与所有国家平等的地位,不应该被矮化,但原本被隔絶于民主阵营之外的中国大陆,却蜕变成经济与政治强权,台湾却面对边缘化的命运,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加深了台湾人的无能意识,觉得自己缺乏在现实中反击对手的能力,更加引起台湾社会的焦虑与怨恨。
冷战时期两岸的对峙是现代性路线之争,到了后冷战时代,为了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保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与竞争优势,台湾仍然对大陆保有强烈的竞争欲望,竞争的欲望却是为了保持自身优势与现代性位阶。在台湾眼中,中国大陆进入国际经济体系,和台湾在同一个场域里竞争资源,而大陆在许多方面都追赶着甚至是超过台湾,就算不是直接竞争的对象,大陆的强大势必造成台湾竞争优势的丧失。
台湾企业“登录”是基于潜在市场发展的利基考量,在很多台湾业者心中,台湾比起其他前冷战资本主义阵营都要有发展优势。台湾的企业营运者与创业人士同时将大陆视作竞争对手,但又进军大陆市场是毫无矛盾的,在意识形态层次与经济层面,大陆是台商眼中最不该错失的市场,但台商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对手除了其他海外力量之外,作为三资企业,台商的竞争对手,还有拥有发展本国市场正当性的大陆本地民营经济企业与个体工商户。
对台湾经济而言,台商前进大陆是个双面刃,一方面进攻另一方面就是防守,但是台商冲破冷战界线的过程中,新的冲突却随着跨两岸移动条件的阶级差异而出现。冷战时期的围堵使得跨两岸流动的欲望被压抑住,但是后冷战时期,两岸来回的流动菁英得以跨越两岸布局,缺乏移动能力而留在台湾的人赫然发现实际上自己可能失去更多。大陆既然是个更大的市场,那么也意味着包括台商在内的热钱将大量集中于大陆,长此以往难免使台湾经济回到经济奇迹起飞以前的边缘位置。
面对大陆经济崛起,台湾的民粹主义与本地主义有了一致的目标。通过所谓的“爱台湾”论述以维护台湾利益为核心理念,近年蔚为政经场域流行用语。在对台商的操作上,本土主义的台商前进大陆等海外市场的前提是“台湾优先”、不能损害台湾整体经济或提高台湾政治风险。台商的角色时而成为台湾之光的代言人,时而成为损害本土利益的跨域势力,最为主张勠力实践两岸和平沟通的声音,竟是这些台湾的跨域资产阶级。
经济全球化下以跨域竞争之名,台湾人前进大陆,原先在戒严时期必定被宣判为“叛国”的台商,如今可以自由地出返两岸,而且数量惊人。但台湾本地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人,或者说不知道该用哪一种态度面对他们,他们逐渐成为台湾社会“亲密的他者”,既是前进大陆的台湾代表,也是反向把大陆力量伸进台湾的代表。台湾的在地政权拿捏不定自己与台商与在大陆的台湾人的关系,因为他们既是流动的台湾人,也是在大中华区内部的再移动者。
台湾的本土主义则以跨国强势力量下的从属者与受害者自居,以深耕台湾在地来维护台湾的自主性,强烈扺抗诸如大中国本位主义或两者合流的跨国主义等压迫性力量,认为中国若不是利害上的直接对手,间接而言也会伤害台湾在地的弱势利益。解严与终止“动员戡乱”之前的大陆是敌人,投奔对岸就是“叛国”,现在对方招手欢迎台湾,要能够极力抵制大陆发展机遇的台湾人才称得上是爱国、爱本土,虽然台湾人不再以所谓的“共匪”来理解中国大陆,但大陆依然是个敌对的他者。
|